• 微信

粟裕之子 1969年初春

时间:20:47:48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6评论:0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传闻,有人罔顾事实,说了一些有损粟裕大将形象的言论。

这些人说,粟戎生之所以能够成为解放军陆军中将,那是因为他有一个名扬天下的父亲-粟裕。

这些人还说,为了给儿子的仕途铺平道路,粟裕大将曾经屡屡动用特权,给自己的儿子“镀金”。

粟裕大将真是那样的人吗?

本文就说说粟裕大将动用“特权”给儿子“镀金”这件事。

粟裕大将夫妇

毋庸讳言,古代中国确实有不少“父荣子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例子,然而,断不可把粟裕大将父子也归入此类。

这是因为,自打粟戎生出生之日起,粟裕将军就把儿子当成了自己手下的一个兵。

粟戎生3岁就当了父亲手下的兵

粟裕大将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粟戎生是粟裕大将的长子。

1942年,粟戎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戎生”二字既表明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寄托了粟裕大将对儿子的期许。

粟裕将军希望儿子记住那场战争,长大以后为国尽忠。

因此,粟戎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军事化教育,许多时候,粟戎生更像父亲手下的一个“童子兵”。

以粟裕教儿子学游泳这件事为例。

初学游泳的时候,粟戎生还不满3岁,因为年纪实在太小,加之粟戎生的胆子不大,楚青坚持不同意让儿子独自下水。

粟裕却说:“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怕这怕那的,以后怎么能够当一个好兵。

粟裕教儿子游泳的方法非常“残忍”:他把粟戎生带到一条小河边,递给他一节竹筒,便把他扔进了小河里。

粟戎生后来说:“因为这件事情,母亲不止一次责怪父亲说,‘孩子还这么小,你不应该对他那么狠’。

粟戎生自己也说:“父亲对我确实够狠,不过,这个办法还真管用,喝过几次水之后,我就不那么怕水了,胆子好像也变大了,没过多久,我就学会了游泳”。

在父亲的熏陶下,粟戎生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当兵的想法,粟裕也在有意识地培养他对军事的兴趣。

粟戎生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件特殊的礼物-一支崭新的手枪。

这支手枪小巧玲珑,制作精良。

据粟戎生说,它是战士们从一个国民党军官那里缴获的战利品。

因为射程很近,所以,这支手枪不具备实战功能。

粟裕对小戎生说:“好好练,长大以后当个神枪手!”

收到这个特殊的生日礼物后,这支手枪就成了粟戎生最亲密的“小伙伴”,在军营里,战士们经常会看到粟戎生练习射击的身影。

不过,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粟戎生的手枪里是没有子弹的,只有等到父亲对他进行考核的时候,粟戎生才能够打上几发实弹。

上中学以后,粟戎生已经具备跟父亲“比试枪法”的资格。

熟悉粟裕的朋友都知道,粟裕大将的枪法很好,但是,粟戎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因此,每次打靶的时候,粟裕必须全神贯注,丝毫不敢大意,否则很有可能输给自己的儿子。

粟戎生戎装照

粟戎生的军人梦

1961年,粟戎生顺利考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可是,粟戎生的心思却不在读书上。

那个时候,蒋介石正在叫嚣“反攻大陆”,印度也在不断滋扰我国边境。

粟戎生想,与其在学院的课堂上说兵论道,不如直接去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冲锋杀敌。

在一腔热情驱使下,粟戎生向院领导递交了一份请战书,请求院领导答应自己的要求,暂时中止学习,去杀敌报国的最前线。

可是,学院领导不仅退回了粟戎生的请战书,还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粟戎生对此很不理解,他向父亲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希望父亲可以帮自己一把。

粟裕非常欣赏儿子不畏惧战争的态度,不过,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革命,粟裕将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粟裕将军对粟戎生说:“现代战争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仅有一腔热血。

粟裕将军说:“你现在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好好学习,掌握一门(或者几门)拿得出手的真本领”。

粟戎生记住了父亲的话,这才沉下心来专心学习。

尽管如此,粟戎生仍然关注着祖国边境线的动态,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粟戎生经常与父亲谈自己的看法,大到对敌战略,小到具体的战术方法,粟戎生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在这个时候,粟裕将军总是多听少说,有关军事机密的内容,粟裕将军更是只听不说。

在粟裕将军看来,粟戎生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还不成熟,甚至很幼稚,不过,粟戎生有热情、有抱负,这一点还是让粟裕将军感到非常愉悦。

1966年,粟戎生以优秀的成绩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毕业。

粟裕大将第一次为儿子动用“特权”

从“哈军工”毕业后,粟戎生的同学大都去了专业对口的军兵种,或者去了相对“安逸”的机关单位。

当时,我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越运动,我国派出的志愿人员正在越南执行抢修、改建铁路、修筑机场、构筑国防工程和防空等任务。

粟戎生想要参加这场战争,却不知道该向谁提出申请。

粟戎生这个时候想到了父亲,他想让父亲出面帮这个忙。

粟戎生的想法与父亲不谋而合,粟裕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安逸享乐,一心想让他到最艰苦的前线锻炼。

与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心疼儿子,希望儿子能够留在自己身边。

粟戎生后来也说:“父亲一向很尊重母亲,但是,在这件事情上,父亲非常霸道,没有半点商量余地,父亲对我确实够狠的。

粟裕对儿子说:“你是学导弹专业的,你应该去专业对口的部队。

粟戎生说:“只要能去前线,去什么部队都行。

于是,粟裕将军平生第一次动用了自己的“特权”。

他找到当年的一个老部下,把粟戎生调到了云南援越抗美前线的一个导弹分队。

粟裕将军的老部下说:“老首长,戎生是‘哈军工’的高才生,我想把他留在指挥所,这样安排比较妥当一些。

粟裕将军毫不犹豫地说:“不行,粟戎生必须去一线部队,而且一定要让他从士兵干起。

粟裕将军又说:“如果让他呆在机关,我就不会把他送到你那里去了。

临行之前,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给第一次踏上战场的儿子上了一堂课。

粟裕给儿子传授了许多战场经验,其中,粟裕将军说得最多的只有一件事:

“记住你的身份,你是我的儿子,不能给老子丢脸”;

“忘记你的身份,到了前线,你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能贪生怕死,更不能搞特殊化。

粟戎生所去的部队虽然不在越南境内,但是,那里的气氛一点都不轻松。

敌情多的时候,部队每天要拉4次以上战斗警报,警报一响,战士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战位。

粟戎生在云南前线部队干了4年多,睡了一千多天的帐篷,换防过几十个地方,经历过十几次战斗。

粟戎生也从一名士兵升为班长、排长,下部队第二年,粟戎生所在的部队击落了一架美军侦察机,因为表现突出,粟戎生荣立了三等功。

1969年,粟戎生所在的地空导弹部队移防到了位于江浙地区的新防地。

江浙地区气候适宜,不管训练和生活条件,这里的条件都要比南疆好上不少。

但是,粟裕却不愿意让儿子呆在这么舒适的地方。

老照片 珍宝岛

粟裕大将第二次为儿子动用“特权”

,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珍宝岛燃起战火。

就在这个时候,粟裕大将再次动用“特权”,他找到一个老战友,把粟戎生调离江浙地区,直接去了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的北线。

粟戎生所在的部队当时正处于战备状态,部队的条件自然更加艰苦。

在常人看来,粟裕将军对儿子的要求太过苛刻,凭他的资历和威望,粟戎生完全可以不吃这个苦、不冒这个险。

在边境战争一触即发的状况下,确实有少数干部开后门、找关系,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调离一线部队。

粟裕将军的老战友对他说:“戎生刚从云南回北京,该吃的苦也吃过了,该受的罪也受过了,这次就免了吧。

粟裕将军说:“北线的压力那么大,正是锻炼年轻人的好机会。

“我理解你的好意,希望你能给戎生一个机会”,粟裕将军感慨地说:“要不是年老体弱,我都想去北线闻闻硝烟味呢。

就这样,粟戎生刚回北京,身上还带着南国的硝烟,就直接去了新的战场。

离开北京的时候,粟裕问了粟戎生一个尖锐的问题:“你告诉我,艰苦和死亡哪个更难受?”

年轻的粟戎生不知道如何回答。

粟裕将军说:“其实,死并不可怕,因为死亡的过程非常短暂,很多人不怕牺牲,却受不了苦,因为艰苦是一种煎熬。

“当兵不但要不怕牺牲,更要吃得了苦,不怕煎熬,既不怕苦,又不怕牺牲,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兵。

让儿子吃苦,这似乎就是粟裕动用“特权”、为儿子“开后门”的初衷。

在北线,粟戎生所在的部队并没有遇上大的战事,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粟戎生所在部队奉命执行国防施工任务。

与南疆相比,北线的气候可谓“冰火两重天”,各方面条件都比不了江浙地区。

对于粟戎生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让粟戎生有些失望的是,他一门心思奔赴前线,却无缘上战场参加战斗,而是在深山里一连挖了3年坑道。

奔赴老山战场,粟戎生是去前线“镀金”的吗?

1983年5月,粟戎生被任命为济南军区陆军67军第200师师长。

走马上任前,粟戎生去医院向父亲辞行。

粟裕大将当时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不但下不了床,就连说话也已经非常吃力。

即便如此,粟裕大将还是和儿子长聊了许久,与前几次聊天一样,粟裕大将没有和儿子聊家长里短,父子俩的话题一直都围绕着部队和军队管理。

粟裕大将说:“你是从班、排、连、团一步一步升上来的,这些经历对你很有帮助,你现在是一师之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你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

粟裕大将还跟儿子谈到了南疆保卫战,甚至还聊到了作战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粟裕大将对粟戎生说:“你在云南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以后说不定有上战场的机会。

粟戎生说:“如果用得到我们部队,我一定会把握好机会。

粟戎生(中)在前线

1984年底,济南军区第67军接到了参加老山地区轮战的命令。

当时,第67军199师、200师、201师奉命参加了“轮战”。

身为67军200师师长,粟戎生积极要求率领第200师“打头阵”、“啃硬骨头”。

可是,200师是乙种师,团、营、连干部缺编严重,再加上新兵多,因此,军首长把主攻任务交给了67军唯一的一个甲种师-第199师。

当时,199师师长正好因故缺位,于是,粟戎生积极要求调任199师师长。

这个时候,粟裕大将再也帮不上儿子的忙,因为粟裕大将已经在一年前因病逝世,粟戎生这次只能依靠自己。

结果,上级部门经过综合考虑与平衡,把67军参谋长郑广臣调去了199师,同时把粟戎生提拔为67军参谋长。

那么,在老山轮战期间,67军参谋长粟戎生有什么突出表现呢?

笼统地说,在两山轮战各军中,第67军是歼敌数量最多的一个军,第67军的伤亡人数也相对较少。

这样的战绩与军首长的有效指挥是分不开的,作为67军参谋长,粟戎生自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43岁的粟戎生还创造了三个奇迹。

其一,粟戎生开创性地“发明”了我军第一架无人侦察机。

刚到前线的时候,为了准确掌握敌情,43岁的粟戎生整日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

粟戎生觉得,在复杂的地形面前,我军的侦察方式实在太落后,而且,这样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还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粟戎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粟戎生联想到高炮打靶时使用的航模靶机,他想,如果在飞行的航模上绑上照相机,不就可以俯拍到地面的照片了吗?

几天之后,粟戎生做成了一架造型奇特的航模,在战士们的操纵下,航模自由翱翔在特定空域,前所未有地拍下了一张张清晰的地形地貌照片。

如今,我军可以采取的侦察手段越来越多,侦察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甚至可以从太空实时俯瞰地表上的任意一个目标。

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粟戎生“发明”的无人侦察机却填补了一个空白,并在实战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粟戎生因此被称为我军“无人机侦查”第一人。

其二,蹲守“猫耳洞”,智取211高地。

当67军进攻221高地频频失利的情况下,粟戎生一头扎进了潮湿难耐的“猫耳洞”。

说起“猫耳洞”,在“猫耳洞”里呆过的战士都有一个终身难忘的感受:度日如年。

可是,作为67军参谋长,粟戎生硬是在“猫耳洞”里坚守了好几天。

以下是一张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照片,照片上那位光着膀子的军人就是粟裕大将之子-67军参谋长粟戎生。

粟戎生在“猫耳洞”

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里,粟戎生发现了一个情况:211高地后面有一条直通敌军核心阵地的秘密小道。

粟戎生当机立断,他一面指挥战士们冲向那条隐秘的小道,一面调动炮火不断轰炸敌军主阵地。

仅仅16分钟之后,战士们就一举攻下了敌人的核心阵地,后续到来的我军指战员乘胜扩大战果,陆续占领了211高地周围的越军阵地,成功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国土。

其三,粟戎生发明了“反坦克导弹”新的打法。

“红箭73反坦克导弹”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 100米-4000米距离内的敌方坦克(或者其他装甲车辆)。

按理说,“红箭73反坦克导弹”对付的是敌人的坦克、装甲车。

可是,粟戎生却把“红箭73反坦克导弹”对准了龟缩在坚固工事里的越军指挥官。

在一次战斗中,粟戎生一声令下,一发“红箭73反坦克导弹”精确命中越军设置在坚固工事里的指挥部,近20个敌军指挥官当场毙命。

粟戎生中将

结语

上世纪90年代初,粟戎生晋升为少将军衔,90年代末,粟戎生又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8年至2006年期间,粟戎生担任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有人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粟戎生的升迁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更有人说,粟戎生下部队本身就是为了给自己“镀金”,一些“红二代”走的就是这样的升迁路线。

毋庸讳言,那样的事情确实发生过,也确实有人走过这样的捷径。

但是,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是个例外,在父亲的熏陶下,粟戎生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粟戎生不但接过了父亲手里的钢枪,更在父亲的影响下“三上前线”、“二上战场”,当了一辈子兵。

粟裕大将(右)

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

这是粟裕大将送给粟戎生的一首诗-《老兵乐》,当时,粟裕大将正要把粟戎生送往北线。

《老兵乐》是粟裕大将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鼓励儿子驰骋战场、为国尽忠,为粟戎生奔赴前线擂响的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