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引以为戒与引以为鉴的意思 “宋与金的历史

时间:05:13:32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1评论:0

  引以为戒与引以为鉴的意思

  引以为戒,汉语成语,拼音是yǐn yǐwéi jiè。意思是以他人或自己犯错误的教训作为警戒。

  引以为鉴,四字词语,意思是参照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去执行。

  区别:

  1、表达含义不同

  引以为戒:

  是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当做警戒,避免重犯。

  引以为鉴:

  是参照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去执行。

  2、出处不同

  引以为鉴出自《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引以为戒出自清.钱大昕《十驾养新录.卷十二.姓氏》:“好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3、词组不同

  引以为戒是成语,引以为鉴不是成语,是四字词语。

  成语的定义:

  成语(chéng yǔ)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引以为戒与引以为鉴的区别

  引以为戒跟引以为鉴的区别如下:

  1.引以为戒:汉语成语,是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当做警戒,避免重犯。出自《国语·楚语下》。

  2.引以为鉴:不是成语,四字词语,是参照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去执行。

  拓展资料:

  引以为戒的反义词:不足为训

  不足为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zú wéi xùn,意思是指对事情不以为意,认为不值得仿效。出自明·胡应麟《诗薮》。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成语繁体:不足为训

  参考资料:

  引以为鉴鉴的意思是什么

  引以为鉴是什么意思?

  戒:同”诫”,警戒.

  引用来作为警戒.

  清.钱大昕:”好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引以为戒跟引以为鉴有什么区别

  引以为戒,告诉你下次要戒掉坏的东西(习惯..)引以为鉴,不一定是说前面你干的事是坏的。(别人做错事或做好事了,我们可以引以为鉴,但不能说是引以为戒.)

  引以为鉴是成语吗?

  是的。“引以为鉴”跟“引以为戒”都是成语的,两者非常容易混淆!

  【引以为鉴】是参照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去执行.例如借鉴别人的好的经验工作方法,等等.词带褒义.

  【引以为戒】是对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不认同,要求禁止作出某事或某人同样的方式方法.这个词基本是针对做错某件事或犯错误的某人而作出的.本词含贬义

  引以为鉴的鉴是什么意思

  借鉴

  “引以为戒”和“引以为鉴”的区别

  第一个戒是远离 第二个是引荐过来的意思

  引以为鉴是什么意思

  戒:同”诫”,警戒.

  引用来作为警戒.

  引以为鉴和引以为戒的区别

  引以为鉴是参照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去执行.例如借鉴别人的好的经验工作方法,等等.词带褒义.

  引以为戒是对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不认同,要求禁止作出某事或某人同样的方式方法.这个词基本是针对做错某件事或犯错误的某人而作出的.本词含贬义.

  引以为戒与引以为鉴的区别

  引以为鉴和引以为戒虽意思相近,但也存在些许差别,主要的区别如下:

  1、参照对象不一样。引以为鉴是参照某人好的方式或方法去做,而引以为戒是不要做出和某人同样的方式方法。参照物一个是好的方面,一个是坏的方面。

  2、词性不一样。引以为鉴是借鉴别人的好的经验或工作方法,等等,词带褒义。引以为戒是对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或方法不认同,要求禁止作出某事或某人同样的方式或方法。这个词基本是针对做错某件事或犯错误的某人而作出的,词含贬义。

  扩展资料

  1、近义词:殷鉴不远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释义】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例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宋与金的历史,对崇祯来说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的君主。”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现在清朝二字,已成过去的历史,中国河山,仍然照旧,要想易乱为治,须把清朝的兴亡,细细考察,择善而从,不善则改,古人说的‘殷鉴不远’便是此意。”

  成语典故

  《诗经·大雅·荡》最末有两句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原来殷商之前,就是夏(或称夏后氏)。以治水闻名的夏禹,是夏代的第一任君王。这夏禹,是我国传说中上古时代有名的圣王之一。

  可是夏代末了的一个君王,叫做夏桀的,却荒淫暴虐。于是商汤起义,把夏朝灭掉,改立为商朝。商汤就做了商代的第一任君王。

  这商汤,也是一位有名的圣王,可是商代传到末期,也逐渐腐败,越来越不像样子。当时作为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过诚恳的劝告,上述诗中的两句,也就是这个意思。

  那两句的大意是说: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也就是说:夏代的灭亡,应当作为殷商的鉴戒。可是殷商的末代君王商纣,不听忠言,不接受前代的教训,终于被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灭亡。

  【成语故事】

  周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个国王。他在位时,对内横征暴敛,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对外,南征荆楚,北防游牧部落,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

  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派人监视公开指责的人,一旦发现就立即处死。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彼此只能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召公上朝进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人们的口,要比堵住河里的水更厉害。水积多了,一旦决口,造成的伤害一定更大;不让民众说话,也是这个理儿。所以,治理民众就像治理河流一样,只能疏导,不能堵塞。

  周厉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没过几年,民众忍不可忍发生了暴动,袭击周厉王,他怆惶出逃,死于外地。这就是《诗经》里《大雅 荡》的历史背景,诗作者借用周武王的口谴责昏君,诅咒暴政,大骂商纣王,实际是在抨击周厉王。

  “殷鉴不远,在夏后(王)之世”,实际上也就是:“周鉴不远,在殷后(王)之世。”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引以为戒与引以为鉴的意思,引以为戒与引以为鉴的区别的全部内容,以及引以为戒与引以为鉴的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