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只谈恋爱不负责任 摩梭人所居地点不同,就有着不同

时间:15:32:2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3评论:0

  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的民族,生活在云南境内美丽的泸沽湖畔。摩梭人有语言没有文字,有着自己独特的婚姻、生活方式。摩梭人的祖先为游牧民族,历史上称为放牦牛的人。其语言,心理素质,地域和宗教信仰上都和当地蒙古族几乎雷同。至今保持着原始部落宗教的特征,也保持着一些原始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为中国遗产储存了宝贵的资料。

  摩梭人的一生礼仪很多,什么成人礼,穿裙礼,穿裤礼……每一个仪轨中都少不了敬“狗”的环节。摩梭人13岁开始行成人礼后,男孩女孩才开始穿裙子和裤子。13岁之前的儿童时期只能用麻布长衫遮身。行成人礼后女孩由母亲主持行“穿裙礼”:少女踩着猪膘和粮食口袋,由母亲为少女穿上成年服饰。然后,少女呼唤狗进屋,由少女亲自给狗喂一团饭和一块猪膘肉,表达对狗的感谢。从此,女孩可以留发辫,可以佩戴首饰,并拥有自己的花楼。

  男孩的穿裤礼由舅父主持,少男先必拿些食物,如粑粑、腊肉等喂狗,作为成年时对狗的感谢。少年男子手握摩梭人远古使用的武器(长矛)从正房的屋顶穿越而过,长矛头上悬挂一面布旗和一把是舅舅授予甥男的长刀,作为终身携带的武器。男孩换上成年服装后,达巴念祷词,然后少男向客人叩头,并用牛角杯向客人敬酒。

  摩梭人所居地点不同,就有着不同的禁忌。永宁摩梭人的害羞文化,能让大家叹为观止。永宁摩梭人在亲人朋友们聚会的场合绝对不能提及与“性”有关的字样。甚至连“阿夏”、“阿注”、“处味”、“汗处巴”、“怀孕”、“遗传”、“走婚”等摩梭词也不能。否则会令对方尴尬,也是对老人不敬的行为。而“阿达”一词也不能在其他母系亲属在场时提起,因为这暗示母亲与父亲的性关系,会令母亲尴尬。害羞文化是避免出现乱伦的一个方式,亦是为了维持母系家族稳定和谐。宁蒗处于汉族与彝族地区,这里的摩梭人至今也没走婚习惯,亦称父亲为“阿博”,毫不害羞或尴尬。

  摩梭人酷爱音乐,能歌善舞,乐器、唱歌、跳舞是摩梭人的传长。摩梭人善长的音乐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摩梭人的舞蹈种类繁多,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摩梭特色和民族特色;摩梭人吸收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音乐,将其捋入本族音乐中,同时丢掉了一些本族的古老曲调。摩棱人的乐器很多,会用乐器的人也多。特别是笛子,摩梭人人人都会。

  摩梭族素有”女儿国”之称,一直保持着母系社会的制度,走婚,是摩梭人独特的婚姻方式。摩梭人白天劳动,女男不会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用唱歌、跳舞的方式向意中人表达心意,如果双方达成共识,晚上男方会来到女方的花楼,用约的暗号敲开女方的门。男方不能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进去。男孩进入花楼后,要将冒了掛于门口,告示正在约会不要打扰。天亮之前男方必须离开花楼,如果等天到天亮后离开,碰到母亲,是对母亲的大不敬。

  走婚除特殊情况外,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却有很高的感情自由度。男女双方的“色色”(走来走去)的婚姻一定建立在情投意合的基础上,一旦感情破裂,随时可以切断婚姻关系。母系氏族的一切,支配权在女方,如果女方不再给男方开门,走婚就结束了。如果生有小孩由母亲抚养,男方不用负任何责任,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只需在小孩满月时摆酒公开身分,表达男方与孩子的血缘关系,以免发生乱伦。

  恋爱绝对自由,婚姻以感情为要素,男人不需负任何责任,这是摩梭人的自己的生活特点,婚姻方式,不用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