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雪莱 却已经经历了很多

时间:18:59:09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7评论:0

1818年是科幻小说界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面世,又被称为《科学怪人》,这部科幻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轰动。

在此后的二百年时间里,更是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由此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也多达几十个版本。

在西方,弗兰肯斯坦和他创作出来的恐怖怪物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创作出《弗兰肯斯坦》这部科幻小说的居然只是一个19岁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玛丽·沃尔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

因为后来嫁给了著名的诗人雪莱,又被叫做玛丽·雪莱。

玛丽·雪莱出生于1797年的英国伦敦,她的父亲是无政府主义哲学家威廉·葛德文,母亲是女权主义者玛丽·沃尔斯·通克拉福特,这是一个文学气息很浓厚的并不普通的家庭,但对于玛丽·雪莱来说,却也是一个悲剧家庭。

玛丽·雪莱出生后的第十天,她的母亲就去世了,襁褓中的玛丽根本不懂死亡是什么,小小的脑袋装不下很多东西,她只是发现那个抱过她的温柔女人不见了,而且是彻底不见了。

玛丽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再娶,家庭关系变得复杂无比,继母并不喜欢她,而且继母有自己的孩子,有的是和前夫生的,有的是和玛丽的父亲生的,而只有玛丽在这个家中像是一个入侵者。

因此即便到了上学的年龄,继母也没有让她去读书,她的父亲只好给她请了家庭教师,这倒成就了玛丽,她能有更多的时间阅读父母的著作,以及和诺知名人士的各种作品,这为她将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在家中的自由时间里,她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男人:珀西·比希·雪莱。

雪莱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但却照亮了十九世纪欧洲的天空,与拜伦一起被认为是十九世纪英国诗坛的两位巨星。

1812年10月,雪莱慕名到伦敦与葛德文见面,他们的第一次见面讨论的很是愉快,从此之后,雪莱就经常到葛德文的家中,与其会面,一来二去,他就认识了葛德文的女儿玛丽·雪莱。

两人于1813年互生爱慕,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又是不道德的,当时的雪莱已婚,葛德文虽然倡导自由恋爱,但是却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和雪莱有情感的纠葛。

但葛德文的阻止反而让两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如果能忽略雪莱的已婚身份的话。

为了能和玛丽在一起,雪莱在1814年7月同妻子哈丽特·威斯布鲁克提出离婚,不出所料的,哈丽特拒绝离婚。

葛德文和哈丽特在玛丽和雪莱的中间划了一道鸿沟,但两人还是冲破阻挠私奔了。

17岁的玛丽义无反顾的跟着22岁的雪莱离开了英国,他们去法国、去瑞士、去莱茵河、去各地旅行。

也正是在这旅途中,玛丽成长为一名作家。

1816年的夏天,他们到了瑞士,并与同样旅游于此的拜伦相见,他们住在拜伦位于日内瓦湖边的别墅了,晴空万里的时候外出游玩,天气不好的时候就聚在别墅中。

因为这一年是无夏之年,天气极度反常,即便到了夏天,也时不时飞雪和冰雹。

寒冷和酷暑常常交替出现,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他们在这里待了很长的时间。

无聊的时候,拜伦提议大家轮流讲鬼故事,并让大家构思出一个独特的恐怖故事,以期能写出一部小说。

所以,在湖边、在郊外、在别墅内,常常会有四个人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说的都是各式各样的鬼故事,他们是:雪莱和玛丽,拜伦和他的私人医生约翰·波利多里。

有意思的是,经过数日的激烈讨论,碰撞出火花的不是雪莱,也不是拜伦,而是玛丽和波利多里。

波利多里后来写出了著名的《吸血鬼》,这是英国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作,而19岁的玛丽写出来的是《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开始于1816年的夏天,成稿于1817年的春天,又于1818年出版。

这部书讲述了一个醉心于生命研究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为了搞清楚生命的本质,他废寝忘食以至于变得疯狂,甚至为了制造出一个新的生命,不惜犯罪从藏尸间带出一块块肢体,用它们组装成一具新的人体,然而当他的实验成功后,他发现那是一个丑陋的怪物,遂吓跑了。

怪物离开了实验室,开始接近人类,学习人类的一切,渴望拥有人类的生活,他甚至做了不少的好事,然而人类对他只是排斥和驱赶,再后来,怪物想让弗兰肯斯坦为他创造一个异性同类,希望能够有个伴远离人类的地盘。

此时的弗兰肯斯坦却怕它们将来会危害人类,只能虚与委蛇,在这样的情况下,怪物变成了一个恶魔,开始疯狂报复弗兰肯斯坦,而弗兰肯斯坦也开始和怪物斗争,希望将它毁掉。

小说的结尾,弗兰肯斯坦死在去北极的路上,而怪物则自焚而死。

幡然悔悟的弗兰肯斯坦和纵然成为恶魔却仍旧保留一丝良知的怪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很难想象这样的一部小说会出自一个19岁的女孩子之手。

实际上,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玛丽虽然只有19岁,不幸的童年、爱情的痛苦与甜蜜、父亲的冷酷都让她迅速成长起来,而且十九岁的玛丽身上有多重身份,她是女儿、是母亲、是姐妹、还是“小三”。

她和雪莱的爱情得不到父亲的祝福,但她义无反顾,得不到哈丽特的成全,但她飞蛾扑火。

18岁她就为雪莱生下了一个女儿,但不久夭折,1816年的正月,她再次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又夭折了。

后来她跟随雪莱到了瑞士,见到了拜伦,有了那样一场文学上的火花碰撞,有了那样一部科幻作品。

1816年的冬天,在她潜心写作《弗兰肯斯坦》的时候,雪莱的妻子哈丽特在伦敦海德公园投湖自尽,不久之后,雪莱与玛丽正式结婚。

没有了葛德文的阻拦、没有了哈丽特的阻隔,他们可以拥有真正的幸福了,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在文学上有很多共同语言,也有很多讨论,雪莱写出了《弗兰肯斯坦》而雪莱也有很多作品面世。

然好景不长,他们也并未一直幸福下去,实际上,他们从1814年开始一直处于旅居阶段,在伦敦以外的地方和国家生活,马不停蹄的搬家、柴米油盐的枯燥、生命的脆弱,让这桩婚姻显得并不美好。

而玛丽自身也经历了很大的痛苦,1815年到1823年的八年时间里,她先后生育了五个孩子,其中四个夭折了,只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而且她还流产了一次,差点因为大出血丢了性命。

在玛丽承受痛苦的时候,雪莱大部分时间并未陪在她的身边,他有太多的时间要做,在爱情上,他似乎也有了新的对象。

就像当初有了哈丽特,却火速爱上玛丽一样,他又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还为她写了不少的书信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但经历了太多死亡的玛丽对此并未有太大的痛苦,至少雪莱并未抛弃她,给她打击的是雪莱的死。

1823年的夏天,住在意大利的雪莱到莱亨去迎接利·亨特,结果回程途中,海上起了大风暴,雪莱的生命戛然而止。

此时的雪莱刚刚三十岁,而玛丽只有25岁。

雪莱死后,玛丽带着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回到了英国,希望得到父亲葛德文的庇护。

葛德文对这个女儿并未给予足够的容纳,反而只是有条件的接济,如果玛丽诋毁雪莱的话,那微薄的接济就不存在了。

父亲的冷淡并没有击垮玛丽,她开始潜心写作,自食其力,写出了不少作品,最有名的就是《最后一个人》和《永生者》,除此之外,她还对雪莱的遗作进行整理出版,先后整理出版了《雪莱诗遗作》和《雪莱诗集》。

雪莱溺亡后,她并未有新的感情,写作占去了她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直到1851年去世。

玛丽的一生因为和雪莱有了牵连而变得很不一样,她留下了《弗兰肯斯坦》这样的名作,但她又是不幸的,从出生开始就和死亡打交道,母亲的死成为她心底的阴影,后来又有四个孩子先后夭折,自己也差点流产死亡。

而她的爱情虽然轰轰烈烈,得到大诗人雪莱的青睐,然后刚开始却也是不道德的,她做了两年多的小三,婚后又不得不面对花心的丈夫。

不过,这些都已经过去,时至今日,人们能记住的唯有她的作品《弗兰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