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魏文侯 通过李悝的变法改革

时间:20:07:18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24评论:0

大家好,这里是9527的七。

一个喜欢历史的理科生。

今天的主角是魏国开国君主、战国最初“霸主”——魏文侯

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

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

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春秋末晋国智氏亡,三家分晋赵韩魏,天子册封七国立,战国始兼并战争起。

春秋战国时期,被周天子分封用来拱卫王室的诸侯,从“争霸”的主旋律转变为“生存”,各国纷纷各自为政,相互倾轧,如何生存和图强,就成为了各国要思考的当务之急。

话说赵、韩、魏三大家族瓜分晋国,让春秋时代最长久的霸主晋国成了过眼烟云,历史上把“三家分晋”看成战国时代的开始。

三家分晋,赵氏获得的利益最多,魏氏、韩氏要少一些。

赵氏要了晋国的北部大片土地,魏氏和韩氏分在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

魏氏虽占据河东盆地,实际上却四面强敌林立,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战场。

魏国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处于四战之地,随时都会有被别国吞并的危险。

然而,可能是天不亡魏国,天降雄主魏文侯魏斯,把一手“烂牌”的魏国硬是打出了“王炸”的效果,于战国时期率先称雄。

作为牌技了得的政治高手,魏文侯深知只有人才才是国家强盛的基石,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不拘一格,打破了传统的选才模式,大量的从寒门(破落的贵族)和平民阶层提拔人才。

魏文侯的这种不论出身的招才政策,吸引了很多的当世才子,其中就有一位来自卫国的青年李悝[kuī]。

李悝来到魏国后,拜子夏为师(子夏,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

魏文侯尊其为师),学习儒家思想,但李悝认为乱世之中,守旧的“礼乐”是没出路的,变法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悝的这种改革图强的想法与魏文侯不谋而合,于是他被拜为魏相,李悝也不负所望,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和“善平籴[dí]”(控制粮价)的政策。

在政治上实行法治,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这极大地削弱了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

并且他还汇集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可惜现已失传)

在军事上,建立“武卒”制(按严格标准选拔步兵,待遇优厚),改变了战国之前的战时募兵制。

在变法前,魏国的外部环境和军事形势上一直压力很大,通过李悝的变法改革,魏国逐渐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想,魏国变强也只是魏文侯运气好遇到了李悝,有这种想法只能说大错特错,作为杰出的政治家,知人善用才是最重要的。

(两百年后也有一个这样的人那就是刘邦)

公元前407年,魏将乐羊攻克中山国,凯旋而归,得胜归来的乐羊在魏文侯面前开始炫耀自己这次的功绩,魏文侯啥也不说直接让人把弹劾乐羊的书信拿出来,乐羊一看,赶紧跪拜魏文侯高呼:都是大王领导的好。

魏攻中山,乐羊将。

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

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

”主书举两箧以进。

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

” ——《吕氏春秋》

在国际局势方面,魏文侯非常清楚以魏国目前的地理位置来说,一定要维持“晋国”一体的局面才能为改革争取时间。

晋国作为春秋时期常驻霸主,是极为强大的,正是因为晋国的拦路,秦穆公才转而向西发展,终生没能步入中原。

虽然“三家分晋”,但只要他们三家一直守望相助,就依然能恢复晋国的地位,所以魏文侯一直不遗余力地维系赵国和韩国的关系,努力维持“三晋”这个整体。

除此之外,魏文侯还一直在找让“三晋”合法的机会,终于在405年,执掌齐国的田氏(田氏代齐)发生内乱,魏文侯看准时机,联合赵、韩组成联军进军齐国,齐君田和被迫割地赔款。

同时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韩、魏三国为诸侯,使周王室少了一座靠山,又引发了战国以下克上的大潮,自此燕、楚、魏、赵、韩、齐、秦纷纷称王,不复春秋霸主尊王攘夷之事。

可以说,周威烈王这一举动是压垮周王室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此,周天子彻底成为了吉祥物,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PS:魏文侯领导魏国五十多年,在他的带领下,魏国于战国时期率先称雄。

魏文侯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同时又有高明的驭人之术,懂得外儒内法来治国,对内通过变法富强,对外联合赵韩使得三晋一体震慑诸侯,这种内外兼修的治国天才,使得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