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秦可卿之谜 谁知儿子又死了

时间:14:33:24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22评论:0

关于秦可卿的身世,关于秦可卿的死,已经被讨论得太多。

作为《红楼梦》最被颂扬和重要的十二个女性之一 ,秦可卿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

秦可卿出场场次不多,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显得极特别,不论长相、性格、为人、口碑和所有的其它,她整个人几乎完美。

可惜她仅仅活到十三回就去世了,她活着的时候是标杆,死了照样吸引人的眼球,作为没有为贾府诞下后嗣的年轻媳妇,她的葬礼极尽奢华,她的死,甚至可以看作是贾府兴衰的重要分水岭。

分两个部分解密秦可卿,一是揭秘秦可卿的身世;二是解密秦可卿之死。

秦可卿身世之谜

《红楼梦》第八回,原文道:

秦钟一一答应,回去秉知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司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

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只剩女儿,小名叫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此段文字脂砚斋有几处批语:

妙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

官职更妙,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

出名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

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

如此写出,可见来历亦甚苦矣。

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

另有眉批:

可儿出身自养生堂,是褒中贬。

死后封龙禁尉,是贬中褒。

灵巧一至于此。

秦业这个人,所任营缮司郎六品官不大,可也仅仅低贾政的工部员外郎一级,混到七十岁,却弄得连给儿子请先生的钱都掏不起,证明他是个不善钻营的老实人。

而且他仅仅出场三两次,都是很正派的形象,脂砚斋却说他“情因孽生”,把他与孽情联系起来,这个定位相当的怪。

就连他的官职都关联“情孽”,而且还有关小说的立意。

秦业绝对算是《红楼梦》配角里的配角,但他的一双儿女却是绝对的重要人物。

儿子秦钟是贾宝玉男朋友的性启蒙者,女儿秦可卿是贾宝玉女性的性启蒙者。

所以,如此定位秦业,内在缘由只会是在秦可卿或秦钟的身上。

结合封建社会的现实,官宦之家没有儿女而要去养生堂抱养,一定是考虑子嗣、家族的传承问题,参考秦业家的经济状况,抱养男孩子好理解,或者为了保险抱两个男孩子,抱女儿却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后来抱养的男孩不是真的夭折了吗,秦业当然也无法预知自己将来还会生儿子,却没有立马又去抱一个男孩。

很有意思的是,五十岁上,秦业竟然又亲生的一个儿子秦钟,这证明人家秦业是有生育能力的。

所以,抱养秦可卿这个女儿就十分的可疑。

疑点有四:

1、为传子嗣,抱养女儿在那个社会相当无法理解;

2、秦业自己有生育能力;

3、秦业给这个女儿取名可儿,舐犊之感跃然;

4、亲生儿子秦钟长得让宝玉都自惭形秽,可推秦业颜值超高,秦可卿兼具宝钗黛玉二人优点之美,是《红楼梦》里顶级的美女。

一家子全都是顶级颜值,有这样的巧合吗?恐怕遗传的可信度更高。

5、秦业被定位为“情孽”。

所以,秦可卿极有可能是秦业的亲生女儿,因孽缘而生,上不得台面,只好谎称是养生堂抱养回来的,若单抱养一个女婴根本不符合现实人们的正常逻辑,于是再抱一个男婴,遮人耳目而已。

男孩死了,秦可卿却被秦业教养的出类拔萃,嫁入国公府,不但没有出身小门户的自卑,反而赢得贾府上下的敬重。

一个养生堂的弃婴,秦业会这么用心教养吗?

还有,秦可卿不光继承了秦业的高颜值,也继承了他孽缘的基因,秦业年轻时是怎么个情孽的,读者不得而知,秦可卿却是扎扎实实的和公公贾珍来了一段不伦的孽情。

秦钟也一样,和宝玉、和香怜、玉爱,后来再和小尼姑智能儿,这个小子年龄不大,感情生活倒是丰富多彩,或许真是秦家这方面天赋异禀。

说秦可卿是秦业的亲生女儿,除了上述,其实还有证据。

秦可卿死后,原本连儿子上贾家学堂拜师的二十四两银子都需要东挪西借的秦业,到了被秦钟气死时,突然冒出了三四千两银子,七十岁的秦业肯定没中六合彩,这银子的唯一来源只能是贾珍的赠与。

贾珍为秦可卿葬礼倾尽了宁国府的银库,对于秦氏的老父亲和尚未成年的弟弟,他送他们一笔银子,保障秦业的养老和秦钟的成人,以贾珍对秦氏的感情,做这件事以慰秦可卿后顾之忧,这有个前提,就是贾珍清楚秦氏父女完全是骨肉之情,这才在情理之中,只要是为秦可卿,再多的钱,只要贾珍拿得出,他绝对不含糊。

至于广为流传的废太子之女所谓公主说,真的,屏山也读几十年红楼了,找不到一处像样的证据。

也许很多读者认可秦可卿卧室的摆设,说那都是皇家的东西,拜托,好好看看那些东西是什么,任何一件都传不了几百上千年。

其余在此就都不评述了。

秦可卿死亡之谜

《红楼梦》流传下来的版本,无一例外的在描述秦可卿死亡原因时,故事叙述都是病死的。

第十一回最后一次交代秦可卿病情是凤姐向贾母汇报秦氏的病情:

“蓉哥媳妇请老太太安,给老太太磕头,说他好些了,求老祖宗放心吧。

她再略好些还要给老祖宗磕头请安来呢。

“(秦氏)暂且无妨,精神还好呢”

十三回开篇就写秦氏的魂魄来给凤姐托梦交代贾家身后事。

四声传事云板将凤姐惊醒,家下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

”贾府上下合家皆知,都有些纳罕。

的确是纳罕,为啥呢?让我们回看第十回,冯紫英介绍的高明大夫张友士,对治疗秦可卿之病的把握如何:

“……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

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

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

从张友士诊脉给出诊断到秦可卿死亡,过了多长时间呢,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当然是过了春分了,因为这里插入了贾瑞之死,贾瑞从作死到病死前前后后也有一年的时间,再就是贾琏和黛玉回南之后,秦可卿在入冬时节才死。

张友士的诊断和治疗都很对,甚至秦可卿大约都病好了也说不定,如果是病入膏肓而死,大家都有心理预期,又怎么会合家纳罕呢?

所以,这个“合家皆知,都有些纳罕” ,短短九个字,告诉读者,秦可卿死的不正常,死的蹊跷,甚至死的令人难以启齿。

秦可卿到底是怎么死的?曹雪芹有交待吗?有,而且是很明确的交代。

秦可卿判词是这么说的:

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即主淫……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宿孽总因情。

看到没有,悬梁自缢,上吊自杀,这就是秦可卿的下场,原因是因为她骨子里就是个被情欲支配的女人。

焦大骂“爬灰的爬灰”,把贾珍的名字都说出来了,她和公公的不伦关系昭然若揭。

这个孽情不光是要了秦可卿的命,贾府(宁府)的败落也由此而起,是败家的根本。

这里面,曹雪芹也给了怜悯和痛惜的感叹:画梁春尽落香尘。

吊死就吊死,为什么曹雪芹要吞吞吐吐的讳言呢?脂砚斋在十三回回末给出了答案: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

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

因命芹溪删去。

十三回本来回目叫做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可卿临死魂托凤姐,还在为贾家的前途命运担忧,感动了脂砚斋,说秦氏此行不同于那些安富尊荣的人,对秦可卿很感佩也甚是可怜她。

就原谅她私德上的瑕疵吧,所以对于秦可卿的淫丧(遗簪、更衣)等情节,命曹雪芹把这部分删掉了。

脂砚斋说:

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原本这一回有十四五页,大约删掉了三分之一。

所以我们今天读十三回,回目叫做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感觉不通,也别扭,内容上,总感觉神神秘秘的,就是因为删改的缘故。

脂砚斋让曹雪芹删改,用了一个“命”字,而不是商量。

说明对于脂砚斋的意见,曹雪芹是很看重的,对于脂砚斋其人,曹雪芹是很敬重的。

构思这么一部大书,对于其重要人物的定位,曹雪芹早有布局和准确的定位,他虽不违背脂砚的意志,其实,他坚持了对秦可卿“淫”的定位,曹雪芹巧妙的在文本中多处体现。

比如秦可卿死后,贾府上下的表现:无不纳罕;贾珍不合常理的哭成泪人;丈夫贾蓉不见踪影;一向健康的婆婆尤氏很适时地犯了旧疾;蕊珠一头碰死了;宝珠情愿为义女驾灵摔丧等等。

最为矛盾的是尽管十三回删了四五页,秦可卿的判词肯定一字未改,堂而皇之的写她是自杀。

屏山认为这不是曹雪芹的遗忘或忽略,而是故意。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

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