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胡安妮塔 比湿滑的雪地好走一些

时间:15:55:30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2评论: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黄鹂

编辑|阿荣

1995年,秘鲁安帕托山(Mount Ampato)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在6700米的山顶发现了一具15岁冰冻少女的遗体。

她的五官精致宛如睡着,身上披着华丽的羊驼毛披肩,这些都显示出她曾经的尊贵。

这一发现引发了考古人员的兴趣,冰冻少女被命名为胡安妮塔(Juanita),并被移至阿雷基帕(Arequipa)市博物馆进行保护和研究。

(冰冻少女胡安妮塔)

这样一位古代贵女为何会孤身出现在雪山之巅?

发现冰冻少女

秘鲁的安帕托山是安第斯山脉(Andes Mountains)的一部分,被认为是安第斯山脉中重要的山峰之一,海拔高度为6000多米,是深受登山者喜爱的攀登目标。

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最长的山脉,横跨七个国家: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

它的全长约7,000公里。

它是世界第二大山脉,平均高度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1995年,南美古代文明的考古学家约翰和他的登山伙伴米古尔,来到秘鲁的阿雷基帕城,准备攀登几百公里外的安第斯山脉的安帕托山峰,以便从那里观望正在喷发中的奈瓦多火山(Nevado Volcano)。

他们从安帕托山下的一个村庄出发,出发时时奈瓦多火山正在喷发,火山灰纷纷扬扬的散落在安帕托的山脊上,令原本山顶30英尺宽的厚厚的冰层,只剩下不到3英尺了。

(火山喷发)

快到峰顶时,两人突然在岩石缝中看见了一簇扇形的红色翎毛,那是印加祭祀典礼中常用的小雕像的头饰,由金,银,海菊蛤贝壳雕刻铸造构成,工艺十分精湛。

约翰是资深的考古学家,意识到附近可能有重要发现,于是他们扩大了搜索的范围,看看附近还有没有其他的物件。

果然在峰顶的一块被冰雪覆盖的岩石旁边,他们看到放着一个布包裹,并从包裹里面发现了一具木乃伊。

木乃伊是一位穿着印加服装的女孩,年龄估计只有十几岁,留着黑色的“脏脏辫”,五官精致宛如睡着,周围散落着一些像是祭祀现场留下的杂物,包括织物的碎片,动物骨头,陶瓷碎片,和两个布袋和一个小雕像。

这个发现让他们内心狂喜,尤其是约翰,这个海拔,这种形态的木乃伊是他第一次看到,他深知这个发现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出于职业习惯,约翰将这个第一现场完整的拍摄下来,以便日后的进一步调查与研究使用。

(安第斯山脉)

随后,两人试着将她搬起来,小心翼翼放入登山大背包。

这么罕见的木乃伊,他们想着要尽快把她搬回实验室安放,如果暴露在山顶的空气中,很快阳光,雪花,雨水,火山灰就会把她摧毁。

带冰冻女孩下山回家

在安帕托山顶待了5个世纪的印加女孩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背着80磅的木乃伊下山,路途的艰辛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毕竟在6000多米的高山上,缺氧严重,体力透支,天公还不作美,开始下雪,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走走停停,黄昏的时候,他们的探照灯电力不足了,看不清前方的路,他们只能暂时原地休整,第二天继续。

第二天一早,天气寒冷,但阳光灿烂。

正在他们庆幸之际,奈瓦多火山又开始喷发了,火山灰波及到了他们所在的山峰。

好在剩下的路程主要是石头的山路,比湿滑的雪地好走一些。

下午他们终于到达了营地。

到达营地,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将木乃伊用泡沫睡垫包裹,隔绝阳光与暖空气,抬上准备好的驴车,前往堪巴纳康得地区。

晚上9点,他们终于跌跌撞撞地到达了堪巴纳康得,赶上了开往阿瑞奎帕德(Arequipa)夜晚车。

前后过了64小时,经过上百英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将木乃伊送了约翰在秘鲁的研究基地,阿瑞奎帕德天主教大学。

其他闻讯赶来的专家们看到这具木乃伊也很惊喜,来自奥地利的木乃伊专家康纳德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冰冻木乃伊保存最完好的。

冰冻少女的面部表情平静,头微微垂着,盘腿坐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般。

经过500年身体表面没有损坏.科学家给这个少女木乃伊起名胡安妮塔。

女孩的右手,紧紧的扯住自己的衣角,真希望这个孩子在死前是不害怕的。

时隔500年,胡安妮塔终于下山回家了。

没有高山考古学家约翰的不懈努力,她可能还将继续长眠山顶。

为了还原山顶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经过专家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胡安妮塔被安排存放在华氏0度-7度,湿度80%的冷藏室内存放。

时至2023年,胡安妮塔的遗体由秘鲁阿雷基帕(Arequipa)市博物馆进行珍藏与保护。

少女是山神的祭品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通过CT扫描发现,在胡安妮塔的头部后方,有一道5厘米长的裂痕,右眼眶的骨头也有破碎,这应该是生前被人用硬物击打导致。

科学家通过CT扫描检查还发现,胡安妮塔死前7-8小时吃过一顿饭,只有蔬菜没有肉。

她在死后大约1-2个星期,才开始进入冰冻状态。

种种迹象显示,她很可能是印加人献给山神的祭品。

另外,从她的牙齿与肌肉结构看出,她生前的营养状况良好,这也符合印加人选择祭品的要求。

我们可以推测出它当年死亡的情景:

安帕托山,是一座海拔6000多米的活火山。

是印加人心中的神山,印加人每年都会带上丰盛的祭品,来到山顶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山神给他们带来充足的水源与食物。

可能是当地遇到了干旱天气,或者火山喷发或者雪崩,印加人希望将胡安妮塔献给山神,期望以此求得降雨,让其他的人得以生存下去。

在胡安妮塔15岁的时候,在祭司的带领下,和仆人们一起前往6000多米高的安帕托山。

仆人们扛着沉重的祭祀用品和食物一路跟随,其中包括古柯叶与酒。

古柯叶

古柯叶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可以镇痛,可以入药,食用过多时会产生幻觉。

贵族们通过咀嚼古柯叶来愉悦身心,就像我们现在抽烟一样。

古柯叶是国王,祭司,贵族们的专享物品,平民百姓是用不起的。

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登上这么高的山,估计已经严重缺氧,身体虚脱了。

终于到达山顶,她头晕目眩,盘腿瘫坐在地上休息,食用了大量古柯叶麻醉自己以减轻痛苦,又喝了几口酒让自己暖和一些。

这时,一名祭司用大棒击打她的后脑勺,杀死了她。

随后,她与其他的祭祀品一起被埋葬在那里。

(冰冻少女胡安妮塔)

科学家从她身上提取的DNA保持了非常好的状态,通过对比,发现她与当地原住民有很近的血缘关系,与她血缘最近的是巴拿马的恩戈比人。

同时发现,她的基因有很大一部分与泡菜国原住民的基因相似,这就支持了美洲印第安人是亚洲人的说法。

但她的DNA序列也有很大一部分与已有基因都不符合,这一点要需要继续研究考证。

胡安妮塔的披肩被专家评为:“世界上最美的印加织物”。

印加图案具有鲜明的特色,通常由动物纹,几何纹构成,色彩绚丽,造型优雅。

时至今日,印加风格的元素依旧风靡全世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与追捧。

(印加织物图案之一)

胡安妮塔的出现,对于各领域的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来说都是如获至宝,他们纷纷向博物馆提出申请,希望能加入到这具木乃伊的研究团队中。

尤其是对于研究印加文明的专家来说,这是十分难得的重要线索。

神秘的印加帝国

古印加人的祖先原先生活在秘鲁高原地区,后来迁徙到了秘鲁的库斯科,并于公元1438年正式立国。

从1438年到1533年,印加帝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印加帝国的版图几乎覆盖了整个南美洲的西部,在公元1533年被西班牙军队征服前,它是一个雄霸南美洲西部地区的大国。

印加帝国自始自终,上到印加王,下及普通百姓,都遵奉太阳神为主神,为他建庙宇且全部嵌以金箔,为他进献多种祭物,大量金银珠宝,建造太阳神殿,以感谢他的赐予。

(印加太阳神祭祀)

印加人的木乃伊崇拜比埃及人还流行,从印加人到家族长老,所有重要人物死之后就会被制成木乃伊,接受人们定期探望和膜拜。

遇到重要节日,还要抬出来巡街,

这在现代人看来令人毛骨悚然,却是印加人的独特文化。

在距离秘鲁库斯科城西北130公里,有一座千年古城马丘比丘,它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整个遗迹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宽阔的石阶通向雄伟的城市,每座城门都有大得惊人的岩石雕成,有些重达20吨。

宫殿,堡垒与金字塔宏伟壮观,大小石块对缝严密,甚至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11米宽,8米深的大神庙,举行聚会,节日庆典,体育活动的大广场。

古城经过六百多年的热带暴雨与泥石流的侵蚀,安然无恙。

让人禁不住想问,到底是谁建造了这座伟大的石城?

(印加千年古城-马丘比丘遗址)

可是如此璀璨的印加文化却没有文字记载,印加人通过绳结记录历史,绳结通常用羊驼毛制成,便于携带不容易损坏,可用作“书信”传递。

有的绳结简单,有的复杂到有2000多个。

绳结主要用于记录简单的事件。

还能记录农产品的储存量和辅助加减乘除的计算。

(印加-绳结)

但随着西班牙殖民,这套古老的语言已经永久失传。

因此印加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古文明之一,留下很多未解之谜。

1995年“找到胡安妮塔”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95年最重要的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2020年11月,秘鲁政府在公报上发布的一项副部长决议显示,在秘鲁安帕托火山发现的“冰冻少女”胡安妮塔,被宣布为国家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