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福寿螺卵 进行人工清除

时间:15:32:35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5评论:0

近日有市民报料称,在武昌区沙湖公园游玩时,发现湖边的树干以及景观石块上到处爬满了不少粉色的毛毛虫。

这些粉色的团状物,好像是外来物种福寿螺产的卵,他们担心这种卵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市民表示,这些粉色的毛毛虫应该是外来物种福寿螺产的卵。

据了解,福寿螺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不仅可以在水里生存,还可以在湿润的泥中潜伏休眠,时间长达6个月左右。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密密麻麻的“粘”敷在水生植物的根茎上,像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还有不少卵块“粘”在靠近水面的石墩上,部分卵块已经发白、孵化。

随后,记者询问沙湖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了解到,今年5月初,管理处对公园景观进行修整时,就发现了这些福寿螺卵块。

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目前大面积出现福寿螺卵块的情况,他们加大了湖面的巡查力度,并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对肉眼可见的卵块进行了处理。

那么,福寿螺对水生环境和人体是否会产生危害呢?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崔永德:“它对整个水的生态环境影响不是很大,水质就这些东西没有太大的影响,它这里面有寄生虫,但是,它的寄生虫不是自由生活的,如果说人不去吃它,就问题不大。

据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崔永德介绍,福寿螺常见于东南亚。

起初,这种外来入侵物种被引进国内是作为美食食材,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但由于福寿螺螺肉的口味不佳,再加上它身上有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不适合食用,因此大量人工养殖的福寿螺被遗弃在野外。

由于福寿螺适应力很强,在国内的湖泊里面没有天敌,再加上繁殖迅速,所以目前彻底消除已经是不太可能了。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崔永德:“福寿螺的防控,现在建议,第一;第二,在于生物防控,可以引入一些可食用螺的这种生物,比如说麻鸭、鲤鱼、青鱼,这些对福寿螺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沙湖公园管理处提醒市民,在沙湖公园游玩时,尽量远离岸边。

家长要避免孩子用手触摸福寿螺卵块,避免划伤手脚。

此外,不要下水捞螺食用,以免造成寄生虫感染,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