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汉服中的汉指什么 “中国有礼仪之大

时间:03:30:52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3评论:0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就是大家说的炎黄子孙。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族。华夏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其文明传承脉络是: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仰韶文明——龙山文明——二里头文明-夏-商-周……汉朝以后该族又称为汉人,但是华夏这个称谓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续至今。比如汉朝多以“华夏人”自居。而明朝既以汉自居,也以华夏自居,两个词为同义词。总之,汉族和华夏族作为整体族称是自从汉朝到现在最普遍的。

  古代汉族往海外移民时自称华夏人,由此产生“华人”一词。“华人”一词最初指汉族,但随着华夏文明扩展到全国各地,“华人”的概念渐渐由当初单指汉族,扩展到中华大地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少数民族,成了全体中华民族的代称。

  《左传》中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汉服不是指汉朝的服饰,汉服又称为华夏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也称为华服,此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淆。汉服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华夏衣冠。清兵入关”剃发易服“后,汉服几乎消亡殆尽,现代汉服略有复兴,但经历几百年消磨若没有政府支持乃是任重道远。

  汉的由来

  银河古称天汉,星汉,云汉。中国有汉水,古人认为汉水和天上的银河是相通的。汉水,又称汉江,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秦国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因在汉水中部西城县设郡而得名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西城县(陕西省安康市)。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

  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诸侯并起。刘邦依附楚国,在伐秦前,楚怀王与诸侯商议先定关中者王之。最后大家都知道的,刘邦先入咸阳,约法三章;后来是项羽摆鸿门宴。鸿门宴后,项羽入屠咸阳,杀秦宗室,焚秦宫室,劫掠关中。

  再后来,项羽未按先前约定封刘邦为关中王。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乃阴谋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又将关中地区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三秦“,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

  后来,楚汉之争,刘邦获胜,建立汉朝!

  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卫满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从而使汉人这个词汇又成为华夏族区分自己与其他民族的称呼。

  华夏民族也曾因秦王朝而又得名”秦人“,西域各国及周边国家也有称华夏民族为”秦人“的习惯。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称呼后来被人们遗忘了,但是”秦“(Chin)作为中国的名称却流传下来,成为印度及欧洲多种语言中中国的语源,如英语”China“。

  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其他语言,如英语中也有此现象。这是神经系统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比如嗅觉上的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当然了,这个特点也可以利用,比如游泳时,刚下泳池感觉水很凉;泡温泉时感觉水有些烫。这时候,一跺脚,一咬牙,钻进水里,过一会儿就适应了。再比如第一次参加演讲或表演时紧张,多参加几次后就能够从容应对了。

  其实也没多大区别,汉族是华夏的延伸,但有区别,华夏指整个中华文明包括在中国生活少数民族。虽然汉为主体但不能代表整个中华文明。汉朝虽是我中华文明最强盛时代,但汉以后的人也不能说就不是汉人了。汉服,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但不是全部。汉朝强势达其顶峰,文化,军事政治,制度奠基了成了以后汉族基础。那个朝代也比不上,包括唐王朝。最喜一句话,犯我大汉者,虽远必殊。多振人心。

  很多人都觉得汉服就是汉朝服饰,其实并非如此,汉服中的汉,指的是汉族,而非汉朝。

  第一、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它的定义是汉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正统的服装。因为汉代的前身是华夏族,故而整个汉族的传统服饰可以溯源至周代,经过秦朝的发展,到了汉代逐渐臻于成熟。其实,在中国古代,没有“汉服”的说法,到了宋、辽、夏、金、元之时,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称称呼汉人的服饰为汉服,后来,汉服逐渐成为了汉族服饰的代名词。所以,汉服并不是指汉朝的服装,而是指汉人的服饰。

  第二、汉民族的服饰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汉服分为首服、体衣、足衣、配饰四部分组成,还有什么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之类的,虽然整体构成较为复杂,但搭配起来非常协调漂亮。汉服经过多次大的改动,形成各种灵活的设计样式。

  第三、汉服体现了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象征着中国的灿烂文明和精神气质。我们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因此,我们更为重要的还是去学习传统文化,如此才能不至于对汉服、对传统的理解流于表面。

  点评:最近几年兴起的“汉服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等有关的文化活动都需要我们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我们只有理解礼仪之邦、衣冠上国到底具有何种内涵,才能真正在心底树立起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