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黄瓜丝等拌一下

时间:16:07:54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9评论:0

  夏至节气的特点:对流天气、暴雨天气、江淮梅雨、高温桑拿。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夏至节气的习俗

  夏至吃面

  江南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在老北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起来别有风味。吃面时,人们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然后用芝麻酱(或炸酱)、花椒油、老陈醋、黄瓜丝等拌一下,再把蒜瓣捣成蒜泥,往上一泼,味道鲜美,还能降温消暑。

  祭神祀祖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所庆祝的节日中大部分与农业有关。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消夏避伏

  在古代,夏至时,妇女们相互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借折扇生风、以脂粉散体热所生的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在当代,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储存冰块来消夏,但是自夏至前就全天运行的空调不过是这个传统在现代的另一种体现而已。

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本文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