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意思 护城河不是不深

时间:13:39:57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3评论:0

  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是: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所向。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 如得人心,上下团结。

  周围三里内的城墙、周围七里的外城,包围攻打它却无法取胜。包围攻打它,一定是遇到了利于作战的时令和气候,既然这样都无法取胜,这(是由于)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利于作战的地形。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士兵)弃城并离开它,这(是由于)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的团结。

  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凭借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凭借山川的险要,建立威信、统治天下不凭借军事力量的强大。施仁政、得民心的君主帮助和支持他的人会很多很多,不施仁政不得民心的君主帮助和支持他的人会很少很少。得到的支持少到了极点,连族内外的亲属都会背叛他;得到支持多到极点,天下人都会顺从他。凭借天下人都顺从他的优势,去攻打连族内外都会背叛他的君主,所以得道的君主有不战之时,如果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赏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且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意思 本文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