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祠堂图片 雕刻“官上加官

时间:14:42:17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22评论:0

位于湖北省鄂西北十堰市的房县,古称房陵。

据《房县志》记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

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

”这个房国,是历史上有记录的最早的部落方国。

至秦时,首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在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据说有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宗祠,某个春日,我慕名前往。

这座建筑位于房县城关镇泉水村,距离“西关印象”景区不远,但是在网络地图上未找到正确位置(某地图上能搜索到,但位置绝对是错误的),我问了许多路人也毫无头绪,途中经过天明小学后,最终在不远处偏僻的瓦屋中看见了一座硬山顶式建筑,心想这个应该就是祠堂所在了。

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祠堂前的月洞门。

它由石质过门石及磨砖拼镶筑成满月状,月洞门门额上挂一灰塑匾额,上有中华民国画家朱稼轩题“惜荫”二字。

朱稼轩,房县城关镇东街人,1875年八月岀生于一个中医世家。

民国时期,他曾出任北京金石书画社社长。

穿过月洞门,就看见了朱氏祠。

整座祠堂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坐南朝北,于清道光九年(1830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建。

现存月洞门、前厅、天井、正厅等。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座大门的横梁上,雕刻着两条龙,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帝”字。

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鼓,石鼓上以浮雕手法刻有鹿、鹤、凤凰和麒麟。

据说,专家学者考证后,认为这座祠堂“大有名堂”。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

两年之后,明韩王朱本铉(朱元璋第十九子韩宪王朱松的第九世孙)被郝摇旗、李过等人拥立为皇帝,年号定武,建都房县,领导鄂西川东地区的抗清活动。

政权成立的17年间,定武皇帝朱本铉一直住在房县,皇宫就设在离朱氏祠堂不远的朱家老宅,因此这座颇具皇宫风格的祠堂,正是一处深藏在民间的皇家宗祠。

因为有铁将军把门,我们无缘入内。

只能在网络上找到以下几张图片(以下照片源自网络,侵删)。

据介绍,祠堂的前厅和正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抬梁式和穿斗式梁架,单檐硬山屋顶,小青瓦屋面。

前厅檐下横枋保留木雕,雕刻有龙凤纹、宝瓶、民间故事等图案,前厅左右下槛墙由四块青石砌筑、喜鹊登梅、独占鳌头、三元及第”等吉祥图案。

厅柱间穿枋上方浮雕有龙纹、动物等图案。

朱氏祠堂的东南面就是曾经的“皇宫”——朱家老宅。

在祠堂和老宅之间隔着一条巷道,名叫朱家巷子,今犹在。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家道中落的朱氏后人将朱家老宅卖给挪威传教士。

挪威传教士在老宅建起福音堂,解放后,这里成为房县人民医院的所在地。

如今,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这里变成居民区,朱家老宅不复存在。

其实,这座祠堂到底是不是皇家宗祠,我想这里面还是有待考证的。

只是希望这座建筑能早日开放,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房陵古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