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多彩甘肃旅游线路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时间:15:15:22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28评论:0

  1. 甘肃经典旅游线路

  从简阳到甘肃,首先要从简阳乘车到成都,再从成都东站出发去甘肃。

  甘肃省比较大,要看你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如果是兰州,可以选择从成都东站出发的高铁,成都东站有两趟直达车,发车时间如下:

  上午11:50从成都东出发,行程7时39分的D768次,晚上19:29到兰州。

  下午14:30从成都东出发,行程7时11分的D764,晚上21:41到兰州。

  2. 甘肃旅游线路精选

  从兰州做火车到北京,先入住酒店,消息半天,下午游览天坛,大栅栏前门商街,第二天:游览天安门广场,纪念堂,中餐后,故宫,景山,北海。

  第三天:上午八达岭长城,中餐后,定陵。

  第四天:王府井大街,南锣鼓巷恭王府。

  第五天:颐和园,中餐后,圆明园,清华大学。晚乘火车返回兰州

  3. 甘肃经典旅游线路图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份。,从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她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 甘肃经典旅游线路有哪些

  从甘肃兰州到新疆旅游的话,最经典的一条线路就是古往今来最热门的丝路线了,兰州出发,途径天水,嘉峪关,敦煌,吐鲁番.可以南下至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也可以北上到乌鲁木齐天池,喀纳斯,伊犁.如果是十天左右的时间的话,5-7月份,建议走伊犁.8-9月份走喀纳斯.9月份以后可以往南疆走.

  5. 甘肃经典旅游线路推荐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於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於黄河中、上游。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个稀疏的草原环境。

  低凹地丰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先後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县巨家原,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

  属於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己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着名的有受仰绍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於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己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

  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於西北。近几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

  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绍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甘肃省行政区划  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  金昌市:一区一县  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  秦城区、北道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  西峰区、正甯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  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於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於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

  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於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於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着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甘肃省土地资源  土地: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其中,农用地为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

  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1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

  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硷、沼泽等。在未利用的土地中,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资源充足,达1126。15万亩,这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是十分可观的後备土地资源。

  根据2001年坡耕地及耕地後备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大於15°坡耕地2541。88万亩,其中,15°—25°的坡耕地2059。73万亩,占81%;大於25°坡耕地482。15万亩,占19%。  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综合特点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甘肃省土地可分为七个类型。

  (1)陇南山地南部湿润北亚热带;(2)陇南山地北部湿润、半湿润暖温带;(3)陇中黄土高原;(4)甘南高原;(5)祁连山、阿尔金山;(6)河西温带乾旱荒漠;(7)河西暖温带极端乾旱荒漠。  土壤:全省共有40多种土壤类型。

  如黄褐土、灰褐土、黑垆土、灰钙土、黄绵土、棕壤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棕钙土、黑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盐山、灌耕土、风沙土、沼泽土、草甸土、潮土等。  甘肃省矿产资源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

  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但种类繁多、类型多样,而且组分复杂、规模各异,远景可观。截止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56种,占全国发现矿种数的91%。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38种、水气矿产2种。

  编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636处,大型矿床59个、中型矿床133个、小型矿床444个。据国土资源部截止2002年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甘肃省在全国排序居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34种,前十位的有6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