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苏州报恩寺 烧毁商铺二三百家

时间:12:42:54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4评论:0

#五山十刹# 原创文化知旅许诣

五山十刹——中国古代制度中最高的官寺。

寺院皆位于胜景仙境,风水宝地,高僧云集。

每一座寺院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经历,千年的兴衰。

宋代的禅院五山十刹,享有诸多特权,住持由朝庭遴选高僧担任。

寺院雄伟宏丽、珍贵文物不计其数;官赐的寺田少则千亩,多则数万亩。

它们既是古时地位最高的十六座寺院,也是最庄严瑰丽的寺院,堪称最顶尖的“富寺”。

苏州报恩寺

寺庙名称:报恩寺

官寺位次: 十刹第4位

创建时间:三国吴赤乌年间(247-252年)

禅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1918号

附近景点:虎丘山、苏州园林

开放时间:8:30-16:00

寺院历史: 1700多年

苏州报恩寺

江南寺院的缘起,源于一位西域人——康僧会,其先祖是康居国人(今新疆北部至中亚一带),世居天竺(印度巴基斯坦一带),随父经商来到交趾(今越南北部)。

康僧会十余岁时双亲亡故,服孝期满后他出家为僧。

他聪慧异常,博闻强记,不仅熟读佛经,还通晓儒家六经,涉猎天文地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于是,他决定出去走走,一走走到了到中国建业(今南京)。

从天竺到交趾,从交趾到中国建业,康僧会走过的路比地球半径还长!

康僧会

公元241年,康僧会来到建业(今南京),他与孙权打赌,如果他能为孙权祈获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孙权就为之建塔。

而此时,释迦牟尼已经示寂将近千年。

康僧会

21天后,康僧会赢了,孙权不但建了佛塔供奉舍利,还建了继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家佛寺奉他居住,寺名“建初寺”,即南京大报恩寺的前身。

这座寺院也是中国南方的第一座寺院。

敦煌323窟壁画记载了孙权造建初寺之事

苏州报恩寺,始建于公元247-252年,初名“通玄寺”。

有说是东吴大帝孙权为母亲所建,也有说是孙母舍宅为寺。

三分天下的孙权,不仅是江东霸主,还是中国宗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绕不开此人。

孙权

他支持葛玄,在江东各地建立道观39所。

吕蒙重病,无法监制道观的建造,孙权亲自上阵,监察道观的进展。

因为孙权,道教在江南盛行。

他与高僧支谦交好,欣赏他的博学。

当康僧会来到建业后,他又为康僧会造了“建初寺”——中国南方的第一座佛寺。

并使都城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佛教重镇、江东的佛教中心。

至今,江南还有很多三国时期的古刹,如南京大报恩寺、上海龙华寺、常州宝相寺、苏州报恩寺……

所以,道教说孙权信道,佛教说孙权崇佛。

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位顶极传奇的人物 ——梁武帝萧衍,汉相萧何的25世孙。

他善音律,精书法,才思敏捷,博通文史,位列“竟陵八友”。

他义阳之战,大胜齐军,主政雍州,建立南梁,选拔良吏,广辟良田,于乱世之中崛然而起,执政48年。

可惜,这位曾经聪慧绝纶,英勇盖世的梁武帝却被乱臣侯景活活饿死在台城,享年86岁,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五位被饿死的帝王(前四位是:夏桀、齐桓公、齐王建、赵武灵王)。

他还把自己打造成了历史上最奇葩的皇帝——出家皇帝。

自从对佛教执着痴迷,他为佛“守身如玉”,40多年不近女色,遣散所有嫔妃,后宫佳丽全都失业了。

梁武帝在境内造了2846座寺院。

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的数量,还远不及梁武帝所造寺院数量的零头。

为了募集造寺院的资金,他还玩起了“皇帝做和尚”的游戏,乐此不疲,四度出家。

公元527年,萧衍亲赴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

公元529年,他再次脱下帝袍,换上僧衣,出家礼佛。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怜的大臣们捐钱一亿,赎回“皇帝菩萨”,萧衍还俗。

公元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苦哈哈的群臣花了两亿钱将其赎回。

公元547年,萧衍第四次出家,朝廷出资一亿钱将国君赎回,梁武帝自己把自己赎回去了。

梁武帝变相“绑架”自己索“赎金”盖寺院,也算是“千古一帝”了。

史书记载:“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

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可见南梁佛教之盛。

苏州著名的“北寺塔”就是在这一时期始建的,当时寺塔高11层。

天下归一,隋代佛教也很盛行。

隋文帝杨坚出生在寺中,由女尼抚养成人,独孤皇后信佛,隋炀帝杨广还亲受菩萨戒,甘做一名菩萨弟子。

隋皇室笃佛。

结果被李唐夺走了天下。

李渊自称是道教老子(李耳)的后人,尊老子为”大圣祖“。

崇道抑佛。

于是,几百年来唐代的帝王与佛教”剪不断,理还乱“。

唐高祖 李渊

唐高祖李渊罢佛;唐太宗李世民忌惮道教太盛,引佛抑道;李治、武则天两位夫妻皇帝把佛教推向鼎盛,奉为“国教”。

唐玄宗李隆基抑佛,玄奘不得不“偷渡取经”。

谁知多年后,大力抑佛的唐玄宗李隆基竟然接受了佛门为他举行的灌顶仪式,仪式之隆重,气氛之庄严,毫不逊于登基大典。

唐后期,武宗灭佛,制造了“会昌法难“。

之后,宣宗即位,又扶持佛教。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谕各州建造”开元“寺,超度在战争中死亡战士的亡灵。

至今,全国还有众多“开元寺”的古刹。

都说“大唐盛世”,天下太平。

天下何曾有过太平?所谓“太平”都是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用命打出来的!

唐朝290年,大小战争不断,几乎无年不战。

东突厥、西突厥、吐谷浑、大食、突骑施、契丹、吐蕃、勃律、南诏、回纥等等,都曾与唐朝发生过大战。

有的被灭国了,地域划归唐朝版图;有的被打服了,听唐朝爸爸的话;有的像打不死的小强,屡败屡攻。

仅唐朝开元年间,就有大食、突骑施、契丹、吐蕃进犯大战。

遂有被高僧“洗脑“了的唐玄宗诏谕天下广建“开元寺”之举。

抑佛的唐玄宗成了佛教的代言人。

“通玄寺”也被改名“开元”,赐金书额、寺中金像塑唐玄宗御容。

”富商大贾远以财施,日或有数干缗。

至于梁柱栾楹之间。

皆缀珠玑,饰金玉,莲房藻井,悉皆宝玩,光明桕辉,若星辰相罗列也印。

报恩寺

唐大顺二年(891)寺院被唐末军阀孙儒所焚。

孙儒,河南蔡州人,自幼强横,少年投军蔡州节度史秦宗权,曾火烧洛阳宫阙、焚毁扬州、屠杀居民、以活人为军粮。

唐大顺二年火焚开元寺。

秦宗权与朱温大战,命孙儒会师,他却大宴部众,于宴席杀主帅秦宗衡(秦宗权之弟),归顺朱温,被唐昭宗升为淮南节度使。

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959年)吴越王钱镠修复被毁的开元寺,并移来苏州支硎山“报恩寺”额匾悬挂,寺遂更名为”报恩寺”,沿用至今。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报恩寺塔重建为9层。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端阳节,报恩寺迎请佛牙舍利,宋徽宗赵佶写《佛牙舍利赞》一文,并赐寺号“万岁”,寺遂易名“报恩万岁寺”。

苏州报恩寺

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年),报恩寺塔毁于金兵战火。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报恩寺塔改建成九级八面宝塔,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占地878平方米。

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

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每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报恩寺塔是中国2000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各层塔门过道和塔心室门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

由于报恩寺塔结构合理,构件坚固,自南宋起历经风雨和战火,仍安然无恙。

寺塔雪景

宋宁宗赵扩将报恩寺评定为“十刹”之一。

元、明时期,报恩寺确立了“吴中第一刹”的地位。

明清,报恩寺塔几度修葺。

1860年太平军进攻苏州,报恩寺遭毁。

太平军进攻苏州

1863年李鸿章部下攻城收复苏州,报恩寺再度经历战祸,寺内甚至一度被驻军占据及做弹药仓库。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5年)苏州数位士绅联名聘请天台宗敏曦高僧来主持寺院,他的几代弟子们相继募捐修理,赎回被占用的殿阁,把报恩寺称作“报恩讲寺”。

报恩寺

民国八年(1919年),报恩寺围墙修葺,但墙内面积仅余60多亩,而南宋时报恩寺占地140亩。

在墙外东西存有散殿四处,法螺寺,无隐寺,塔后还有二山门。

在李朴诚与“中国商父”盛宣怀之妻常州望族庄氏的资助下,报恩寺重建大雄宝殿,民国十三年(1924年)竣工,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修复楠木观音殿。

观音殿

1937年8月13日,驻沪日军挑起战端,淞沪会战爆发。

这是中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激战,双方共投入兵力近百万,激战三月,我军将士死伤数十万。

苏州各界人士纷纷支援淞沪抗战。

1937年8月16日至10月末,日军飞机轰炸苏州先后达130余架次,投放炸弹4200枚,炸毁房屋7927间;投掷燃烧弹,大火三天三夜,民宅六七百户。

整个苏州笼罩在恶魇之中。

日军占领苏州后,在报恩寺前得意欢呼

日军侵占苏州后,得意地在报恩寺前狂欢合影,将报恩寺设为“俘虏收容所”,旋即,便在寺内屠杀了2000多位中国军队战俘和无数苏州百姓,血浸佛门。

佛门净地,尸骨累累,千古名刹,鲜血横流,惨不忍睹。

逾万军民命丧日寇!大雄宝殿被烧毁;珍贵文物“浮海石像”不知去向。

之后,日军入侵南京,进行了更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海报

1963年,大雄宝殿因坍毁被拆除。

1965年,苏州市佛教协会和灵岩山寺出资将宝塔进行大修。

“文革”中,报恩寺所有佛像都被砸毁,两尊一米高的檀香木佛像被焚烧,一座苏州最大的高一丈六的樟木接引佛,烧了三天才毁尽。

报恩寺破败不堪。

2003年重修了七佛宝殿、藏经楼、楠木观音殿等建筑,重塑佛像。

2006年,报恩寺塔再次整修。

千年古刹,不仅是佛教,更是历史。

这便是苏州古刹报恩寺的千年传奇,它有康僧会的万里迢渡,千年前的赌约,孙权的敕建;它见证了梁武帝对佛教的痴迷,经历了大唐盛世,穿越了诸多战火纷飞的乱世,还承受了列强入侵之痛……它跋涉千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阅读《五山十刹》系列。

如果您喜欢这些旅游攻略,欢迎您分享给更多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