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老人院 融不进去就是融不进去

时间:11:51:55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6评论:0

养老是今年最热门的话题。

毕竟,生孩子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核心方案,推动养老政策和完善社会养老制度,才是根本。

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养老问题,相比老一辈,我们这一代,“嘴巴上”更愿意把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托付给养老院。

是的,“嘴巴上”,内心其实很矛盾,知行合一太难了。

互联网上太多评论和分析文章,越看越焦虑。

很多人特别想知道,养老院里面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

于是,就有了这个专题文章。

图可能有点多,思考可能更多。

生活和生存。

1

为了这个专题,石榴叔在外面跑了快半个月,每天都有感触。

其实 5 年前,我做过类似的调研,甚至去过相同的养老院。

真的变了吗?有些变了,有些没变。

开头先说结论。

1、养老院并没有像外界宣传的,床位紧张到那种地步。

坐在电脑前靠搜索的信息想象,和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2、不要从人性的阴暗面,去揣测养老院内发生的事情(尤其把个体案例放大到群体的),服务也在发生变化,监管也在发生变化,这不止是一个生意。

3、独居老人主动想住养老院,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4、极少部分是实在没办法被动住养老院,大部分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为了省事,高端养老社区除外。

5、养老院鄙视链真实存在,子女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6、养老院的功能已经被细分,从老年公寓到托老所,从护理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

7、人老了,生活质量就是钱堆出来的。

钱少,先满足物质上的,钱够了,追求精神上的。

8、中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的焦虑源于大量信息不对称。

就我亲眼看到的,5 年以来,国家在养老问题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系统性的,针对性的,前瞻性的。

社区居家养老是趋势,5 年以后会有更大变化。

2

整个调研,以事实说话,涉及南京十几家养老院,无利益相关,所有名称都已打码,先声明一下。

这是我进入的第一家养老院,位于主城区,一个很安静的角落,周边有几个还算新的中档小区。

用院长的话说,“我们就是服务周边群众的”。

这家养老院规模不算大,开了好几年,只有这一栋楼,一百二十多张床位,定位中高端。

能够自理的话,双人间每个月 6500 元左右,全包。

不能自理的话,费用在 8000-9000 元。

从工作人员介绍,以及我观察的情况看,入住人群普遍在70岁以上,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完全自理。

这家养老院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无论走廊、房间,还是活动区,没有明显的老人味,气氛不压抑,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感觉是在正常生活。

工作人员普遍年龄不是很大。

当然,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户外活动区太小,老人晒太阳不方便。

有专门的医疗小组和康复区域。

活动区虽然不大,但考虑到只有一百多张床位,还有不少常年卧床的,也够了。

护理员的数量不少,各忙各的,和老人关系和睦,这方面我特别留意。

养老院的卫生,我重点看食堂和厕所。

这种无窗的厕所,能没有异味,且整整齐齐,地面没有一点污垢,说明工作还是做到位的。

这个食谱没有刺可以挑。

我在电梯里遇到了一个阿姨,问她吃得如何,直说好。

对于老人来说,到了一定年龄,吃不了多少,也没有多少能吃的。

一个人在家根本没办法烧,来养老院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我这一圈调研下来,发现在南京,养老院 6000 元是一个分水岭,主要体现在环境、设施和服务。

有一点恐怕让大家意外,收费越是低的养老院,能完全自理的老人越多。

为什么?这属于社会性问题,说白了,被动住进养老院的。

3

下面这家养老院,成立了 15 年,距离上面这家直线距离只有 500 米,位于一个很老小区的里面,旁边就是社区医院,床位 300 张左右,整体定位要低很多,属于普通老百姓都能住得起的那种。

大概了解了一下,入住的都是原本住在周边的爷爷奶奶,年龄在70岁以上。

5年前,我曾经来过。

实话实说,环境和设施没有大的变化,也可以理解。

本来就是薄利,涨价也要考虑老人的承受能力。

这边两人间的床位费是 2200-2600 元,餐费每个月 700 元,算上护理费,一个能完全自理的老人,一个月费用在 4200-4600 元,单人间在 5500 元左右。

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稍高一点。

虽然活动区域大了一些,但环境和条件,与上面那家不能比。

护理员整体年龄偏大,数量少。

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除了看电视,就是坐在走廊或者院子发呆,幸福感?也许只是生存。

环境卫生要比我上次来好多了,虽然房间有老人味,但地面干净,表面没有浮灰。

食堂只能说干净,每天的饭菜会送到老人的房间,有一大荤一小荤一蔬菜。

有人也许瞧不上这样的养老院,觉得环境一般,条件一般,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价格足够亲民。

千万不要用自己现在的收入来判定,而是要用退休以后的收入。

从更多沟通中,我还发现这样的养老院,正在整个社会养老体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了面向入住老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特殊护理四大类基础服务,更面向周边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乐等服务,这其实是未来社区养老中心的雏形。

具体内容,我会下篇深度说说,和你们每个人都有关。

4

实际上,在老城区,这类规模的综合性养老院,数量不少。

我意外的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社区医院和街道办事处很近。

这绝对不是偶然。

下面是另一家。

在能自理的情况下,两人间的费用一个月总共 5400 元。

由于入住老人的数量比较多,市区房租贵呀,所以活动空间狭小,这个问题是无解的,郊区养老院要好多了。

老人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说实话,日子过得单调,有很多身体还不错的,每天也就是坐在那边消磨时光。

这难道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吗?能感觉到有一种无奈和孤独,气氛沉重。

我并不想把养老和生育这个话题联系在一起,但养老院的鄙视链,又和子女密切相关。

孩子常来的,鄙视孩子不常来的,孩子不常来的,鄙视孩子不来的。

有子女对护工和养老院永远有一个震慑作用。

没有子女看望的老人,在养老院里,是被忽视的对象。

这家养老院,把失能老人集中在一个区域,方便管理。

可能人都会有这一天,但谁都不敢去想。

之前我看到很多文章,都在强调老人失能之后,在养老院受到残酷虐待。

抖机灵?这个话题的确非常吸流量,博眼球,讨论区一片讨伐,然而,是真的吗?亲眼看到吗?

十几家跑下来,我反正没有看到,毕竟现在的舆论环境太厉害了。

关于伦理方面的话题,这里不想多讨论。

不是每个子女,都有时间且愿意24 小时照顾老人,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医护条件。

想赖在医院长期住下来?不可能。

所以......

能走能动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

5

养老院难道都是这样的吗?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觉得很失望。

不。

正如开头我说的那句话,“人老了,生活质量就是钱堆出来的。

钱少,先满足物质上的,钱够了,追求精神上的“。

高端养老院和养老社区,会颠覆你对养老的认知,和你想的也不一样。

天价吗?还真不是。

下面这家养老院位于主城,位置特别好,能有这么大个院子让我多多少少有点意外。

后来在其官网上查到,和地方国企有合作。

共有 400 张床位,目前只有 5 人间还有空床(我发现有些 2 人间和 3 人间存在占床的情况)。

2 人间的收费在 6500 元左右,单人间在 8000 元出头,当然,这是在老人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

可能是因为去的时间是中午,整个大楼里面很安静,空空荡荡。

我被工作人员带着参观了 2 人间和 5 人间,说实话,干净和整洁程度可以打 80 分,我随手摸了一下门边,没有灰尘。

走廊和房间几乎没有老人味,通风很好。

从基础设施情况看,要比我们上面调研的养老院完善不少,平时也会组织各种活动。

但即便如此,在入住的老人中,能完全自理的依然占少数,大部分是行动不便的和失能老年人(不在同一个区域)。

很巧合的是,刚好有两位阿姨来考察,年龄在 65 岁左右,她们是考虑以后一起住这边,相互有个伴。

各方面都挺满意,就是觉得贵了点。

我换了个时间,又来跑了一趟,主要是想看看老人活动时间,护理员的数量,得到的答案是,不算多。

这难道不重要吗?

在我看来,对行动不便的和失能老年人来说,真正决定养老院质量的核心,就是护理员(包括护工和护士)的数量和素质。

对于老人来说,这个餐食够丰富了,自己还可以加小炒,需要提前 2 天预订。

很多人强调,中高档养老院设施好。

设施的确好,但这个和老人的幸福感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他们需要的是陪伴和关爱。

下一站是大家频繁提到的高档养老社区,的确和普通的养老院不一样。

位于南京市郊,位置不算太偏,每天有班车往返最近的地铁站,方便老人出行。

这样舒适的环境,让人很难和养老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它的卖点之一。

养老社区从根本上说,就是出租公寓,让老人集中居住在一起,然后配套老年活动中心、健身房、护理中心、医院、食堂、图书馆等。

住,的确舒服,但价格也不便宜。

以最小 43 平方米单间来说,月费 9900 元,不含吃饭,这只是住一个人的费用,住两个人需要加 2500 元。

套间的话,从 14000-17600 元不等。

另外,每个入住的老人需要交纳 10 万元的医疗综合押金。

上面是月费制,还有一种会员制。

需要交纳 100-140 万得会费(走的时候可以退)。

说白了,就是资金白给老机构用,不支付利息,但月费会降,像最小的单间从 9900 元降到 2500 元,最大的套间月费从 17600 元降到 9500 元。

很多人最大的担心是,100 多万交给养老机构,安全吗?会不会跑路?

每套公寓都配有厨房,老人可以自己做饭。

不想做饭的话,也可以去餐厅,有三个,这是其中一个自助餐厅的菜单,比我们大厦的食堂都丰富。

对于适应了里面生活的老人来说,时间真的不够用,因为活动太多了。

不少老年大学都在这边搞汇演,因为场地免费,条件也好。

我进去溜达了一圈,有打麻将的,还有打桥牌的。

居然还有打高尔夫球的地方。

不过我仔细看了一下,更像是个面子工程,人造草坪过于平整,应该很少有人打。

前面我也说了,住在这里,真正适应的老人,时间是不够用的。

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和活动,可以填满所有时间,待在房间的时间很少,负一层还有游泳池和健身房。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开始,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憧憬起来,只要努力工作存够钱,就可以住进这样的养老社区,是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养老院也是一个江湖,同样有阶级和圈层,拉帮结派。

很多老人闹着喊着要住养老院,还没到三个月,就自己回来了。

还记得,我在上面提到的养老院的鄙视链?在高档养老社区同样存在,包括职业和房间大小。

有个细节,我留意到,这家养老社区入住的人群主要是老师。

穿着干净,整洁,说话礼貌,声音很小,很多阿姨还喷了花露水。

6

养老院再好,也是养老院。

作为老人,一个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打心眼里并不想住养老院。

毕竟当你老了从儿女身上都得不到的东西,怎么可能从一个机构上得到?

说句不该说的话,养老院外的老人和养老院里的老人,状态和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老了怎么办?

居家养老才是大趋势。

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一下国家提出的 “9073” 养老格局,就是 90% 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 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 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这次调研,我最大的感受,是政府在背后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

当真以为开养老院赚钱?赚钱的话资本早就伸手了。

投资大,收回慢,价格不敢涨,有些通过过度医疗......很多养老院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甚至提供场地),早就干不下去了,这也就是养老院为什么靠着街道办事处,紧挨着社区医院的原因。

不少街道也因此,能够提供基础养老服务,给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床位。

通过政府的介入,这些养老院会成为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面向周边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探望、助行、助乐、助聊、助学等服务。

举个简单例子,像南京很多社区,早些年就开展了“银发助餐”服务,由养老院具体操作,有些早中晚三餐都提供,价格便宜,能送餐上门。

这是我拍自南京某社区的“银发助餐点”。

注意,助老卡价,和市场价的区别:

还有老年日托中心,就像送孩子每天到幼儿园一样,早送晚接。

另外,不少社区会牵头,对老人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加装扶手。

我还关注到,“互助式养老”会成为另一个趋势,说白了就是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

在这里,只有一点建议,如果您家老人,住的房子楼层比较高,且没有电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换到低楼层或者电梯房。

7

不少人提到保险公司的养老项目。

也就是买个几百万保险,获取未来高端养老社区的入驻资格。

但有些事情,没你们想象那么美好。

在这里,我只说四个点,细细品:

第一,几百万保费交了,获取入住资格。

看清楚,仅是资格,其他费用一分钱不能少。

如保险产生的收益和自己的退休金,覆盖不了支出,这个资格并没有意义。

也就是有门票,但住不起。

第二,永远没人告诉你,保单卖了多少,有多少空的床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时间的推移,床位的平均占用时间,会越来越长,入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我们了解过,某家的保单床位比,高达 8:1,即使未来扩张床位,速度也没卖保单快。

当然,如果以后限购了,那还真算良心了。

第三,老夫妻两人入住,需要通过医疗评估,如果一个住健康区,一个住看护区,被分开,可以接受吗?

当然,也可以都住看护区,但价格贵一倍,能接受?

第四,你确定可以融入到那个圈子吗?

所以,这些产品好不好,当然好。

但是,如果你勉强能买,真建议你要考虑,未来即使有门票,能否消费得起。

早些年,还有人闹着去海边买房养老,说什么给自己一个好环境,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

能活蹦乱跳的时候,一切都好。

你试试生病了,打个 120 ,看看救护车多久能到,把你送到什么等级的医院。

必须警惕,各种以养老为名的销售套路,我们之前已经报道了很多,根本就是洗劫。

8

我劝大家不要动不动就说,“老了,不能动了,我就去死”。

每个年龄段,人的想法都是有差异的。

壮年的时候,很舒服,创造财富,拥有自由,这时候面对死亡是坦然的,因为知道还遥远。

但人老了,一旦住过一次医院,就会发现,什么都不怕,就怕死。

现实比你想象的复杂,人老了以后就是一个返老还童的过程,你将不再是你,钱真的只是钱了。

目前全社会都在推动养老发展。

有一部分人认为,把老人送到更贵的养老院,可以规避一些风险。

可以吗?也许。

我们都在寻求更加善良的照顾,寄希望于护理员拥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然而正如“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说的,她们的价值真的被肯定了吗?收入匹配吗?很多护工每个月到手就 5000 元左右,很多年轻的医生护士干了半年就吃不消转行了。

爱心很重要,而没有物质保证的爱心又不能让人持续。

这是留给每个人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在进步的方向。

愿每个人老的时候,都能被温柔以待。

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养老问题,揭露各种养老骗局。

-END-

(本文首发“石榴询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财经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