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罂粟籽 然而在现如今

时间:10:41:34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6评论:0

一提到罂粟,想必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令人谈之色变的“鸦片”、“毒品”。

罂粟本身不是毒品,不过它却是提炼鸦片等毒品的主要原料。

罂粟花期过后,结出长椭圆形的蒴果(雌蕊发育成的圆形果实),在新鲜的蒴果表面划一刀,就会渗出乳白色的汁液,这些汁液干燥凝固后,就成为棕黑色的胶状物,也即鸦片。

从罂粟中也可提取吗啡、海洛因等等毒品。

我国近代屈辱史的罪魁祸首就是鸦片,这种毒品早该被销毁、全面禁止。

,罂粟竟然流入了美食界,成了一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商家牟利的工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很多地方添加罂粟早就成了各种餐馆的“潜规则”,防不胜防。

不良商家为了招揽生意,在火锅底料、麻辣烫、烧烤、汤、饮料等食物中投放罂粟壳的报道屡见不鲜。

比如:

2020年7月,合肥市肥东县相关部门查处了当地一家烧烤摊,其每天都会在孜然粉中掺入罂粟粉。

2021年1月~5月,湖南永顺县一家粉馆在粉面骨头汤中添加压扁的罂粟壳被查处,粉店老板获刑2年。

2021年11月,重庆警方在一家餐厅的火锅底料中检测出了罂粟碱!

频发案件中使用的都是“罂粟壳”,也就是干燥的罂粟成熟果壳,有的餐厅是将其磨成粉后加入食材中,消费者难以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罂粟成分。

罂粟壳具有较强的毒性,包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多种生物碱成分,被国家列入麻醉药品管理的范围受到严格管制,也是严禁作为调料加到食品中的。

罂粟壳本身没有味道,加入食物中,并不会使食物更美味。

所以,不良餐饮经营者使用罂粟壳的目的主要就是利用罂粟壳的“成瘾性”,让更多的顾客变成“回头客”。

罂粟壳中的生物碱含量虽然不多,但对于从来没接触过毒品的人来说,长期食用掺入了罂粟壳的食物后,可能会上瘾,一般表现为:精神产生幻觉、快感、产生依赖感。

而严重时可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损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因此,国家明文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

不仅如此,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罂粟壳,也同样是触犯了法律。

罂粟壳肯定是禁止作为料调添加到食品中的,但是源自罂粟的另一种物质——罂粟籽(罂粟的种子),却是一种在欧美的大多数国家都广泛使用的调味品或者用来榨油,当地超市就能买到罂粟籽,国外经常拿它用做用糕点的香料。

罂粟籽虽然与鸦片汁液共同存在于一个果壳内,但罂粟籽本身不含致瘾性的毒素,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可为食品增添鲜美的味道,还富含油脂,所以可用来榨油,或是在烘焙之后,撒上一把,作为调味品。

不过,罂粟籽毕竟是罂粟的原植物种子,如果没有经过灭活处理,是可以种植出罂粟的。

所以虽说罂粟籽无毒,但在我国,还是对其实行严格管制的。

2013年5月卫生函文件表示,在中国,罂粟种子不可作为香料和调味品使用。

即使是被灭活了的罂粟籽,也是禁止用于加工其他食品的调味料的。

销售没有“灭活”的罂粟籽,也可视作贩毒。

而在食品中添加灭活的罂粟籽,可能会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受到处罚。

另外,国家还规定罂粟籽仅允许制作罂粟籽油。

毕竟榨成油,发芽的问题就存在了。

而且罂粟籽油也只能由国家指定的企业(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生产。

所以,在我国,罂粟唯一可以合法食用的部分是罂粟籽制成的粟籽油(在我国也称为“御米油”)。

罂粟属的植物合成有毒物质,本意并非是为了所谓的让人上瘾,而是因为它们为了抵抗动物的摄食而“修炼”出来的一种自我防御的方式。

罂粟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作是“罪恶之花”,还是很冤的,罂粟本无罪,恶的是人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