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骑兵 在上一篇文章中

时间:09:50:07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8评论:0

引言

如果有人单纯地吹骑射无敌,说单靠骑射就可以击垮敌人,而忽略战场上其他兵种的用处和优势,那完全就是不理智的行为。

而骑射型骑兵和突击型骑兵之间也并没有谁吊打谁的说法,这两个兵种之间的比拼并不存在所谓的鸿沟,如果大家对于骑射威力存疑,可以先点击这篇文章阅读(骑射无敌?别吹!有效射程仅几十步,步弓远强于骑弓),里面有关于骑射真实威力的详细解释。

盾牌不是留看的,对弓箭的防御是真的好

下面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我必须要先检讨一下,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描述骑弓和步弓的区别时表述不清,错误的将骑弓射程较低的原因归结于骑弓小于步弓,我这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这里必须要给大家检讨一下,同时也感谢各位射友及时指正。

一般来说,骑弓(和弓除外)上弦后确实要比步弓短一些(形变大),这是因为短小的弓更适应在马上射箭的这一特殊环境,其对空间的要求小。

但千万不要认为短小的弓就一定比长度较长的弓磅数(指弓的拉力)小,因为对于筋角复合弓而言,决定弓磅数大小的乃是弓臂所铺牛筋厚度的多少来决定,而非长度。

骑射型骑兵vs突击型骑兵

要说什么势力的弓骑兵(骑射手)最多,那么首推草原游牧势力。

除了传统习惯外因素,大多数草原游牧势力都缺少大量金属,其本身的着甲率不高,更寒酸的甚至连各种金属类近战兵器也短缺,这就导致他们在未发达之前,更为崇尚“非接触性战斗”,也就是尽可能的不与敌人近战,依靠弓箭和骑射来解决对手。

蒙古轻骑兵

而缺乏铠甲,就会让弓骑兵在与身着铠甲的敌方骑兵作战时很是吃亏,把轻装或是不穿盔甲的骑射部队作为歼敌的主要手段,结果被人反按着摩擦的事例有很多,我为大家介绍了西汉李陵与匈奴人交战的情况,下面就以西方为例。

重骑兵的盾牌和铠甲不是留看的,防护性能是真的好

在欧洲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骑士们所遇到的异教敌人中有很多都掌握有骑射战法,拥有在飞驰的战马上射箭的高超技能,但是身着锁子甲,手持鸢形盾,连坐下战马都拥有马铠和马衣防护的欧洲骑士们,只要能用铠甲或是盾牌挡住敌人的一阵骑射后,反应过来的他们总能突到敌人骑射手脸上,用近战武器,比如长矛、刀剑等将其结果或是逐出战场。

全身盔甲的近战骑兵

这也是为何即使欧洲骑士们来到亚洲,与异教骑兵交战,对骑射有了很多了解之后,也没有大规模成体系的学习和使用骑射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著名的哈丁战役中,十字军之所以被萨拉丁击败,是因为他们的总体实力比联合起来的穆斯林们弱一些,其少量骑兵倒是非常精锐,但是人数太少一直无法将对手的弓骑兵全部驱逐出战场,对手的后勤和物资储备也好过十字军。

一个字“莽”

十字军抗住了敌人的许多次骚扰,但是最终因为被萨拉丁的骑射部队不断袭扰,军队之间出现脱节,还一直无法到达水源地,一些部队被迫在荒凉寒冷又缺衣少食的夜晚扎营休息,被萨拉丁的大军团团围住,并在第二天凌晨不得不在士气极低,又渴又饿又累还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与萨拉丁的大军决战,才被萨拉丁源源不断的骚扰和最后的总攻所彻底所击垮。

但要知道是,在萨拉丁对战欧洲人的另一次战斗中,英国军队曾抗住萨拉丁骑射手将近7个小时的箭雨洗礼而不溃,并成功赢得最后胜利(占了沿海岸线行军还有海军协助的便宜,并且英军中的弓箭手也不少),阿彻·琼斯在《西方战争艺术》中说道:

“在到达叙利亚的一年内,西欧统帅们已经发现了击败土耳其人的最佳方法,那就是运用徒步弓箭手的固有优势对付骑马弓箭手。

骑射转成步射

而事实上,即使是许多草原政权,他们在与敌人交战时,也不会完全去依靠骑射,一些草原政权,比如唐朝时期的薛延陀人在与敌人作战时,他们就会主动下马,然后组成弓箭手方阵与敌人作战,采用步战的方式战斗,这种作战模式一度打的其他草原政权摸不着头脑,只是在碰到步战更厉害,着甲率更高,还不缺少马匹的唐军(机动性强)的时候才吃了大亏。

并且,即使是以骑兵扬名天下的蒙古人,也有放弃骑射下马组成步兵阵线与敌人交战的纪录(据访问蒙古的罗马教皇使节记载,蒙古人作战时会携带一把骑弓和一把步弓):

“蒙古不花引兵趋之,驰报,木华黎夜半引兵疾驰,遇于神水县东,夹击之。

分麾下兵之半,下马步战。

选善射者数千,令曰:‘贼步兵无甲,疾射之!’”

至于东北亚地区的女真人更是步战好手,甚至一些“骑兵”的本职就是步兵,骑马不过是行军方式,下马步战才是本行,连他们所用的弓箭,都是拉力较大的步弓,而不是适合骑射的骑弓。

他们虽然骑马,但更多的是通过乘马进行长距离机动以节省体力,投入战斗时则还是下马步战,努尔哈赤在其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面对其余女真部族的军队,往往都是依靠步战取胜:

“布占太率三万兵步行,列阵以待,两军相距百步,满洲兵亦下马进战。

见两军之矢如风发雪落,声如群蜂,杀气冲天……诸王臣军士皆奋勇冲击,兀喇(即乌拉)兵遂败,十损六七……满洲兵乘势飞奔夺门,遂取其城。

”(《清太祖实录》)

清军步战弓箭手

弓骑兵也曾被近战骑兵暴打

很多人想象当中,那种只用骑射射击敌人,不参与近战,并在敌军的骑兵发起反击之前就一溜烟跑没影,还能在追击中不断回身射击,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敌人崩溃的情况是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马必须要足够优秀,速度要强于对手,最后远处还要有己方其他部队接应,否则就会面临尴尬。

一如鸦片战争时期骑着已经退化了的蒙古马的蒙古骑兵们被英军中骑着更好马匹的锡克骑兵手持长矛追近屠杀那样。

锡克骑兵用马枪袭击满蒙骑兵

近代骑兵

当然此时的锡克骑兵乃是经过英军系统训练和装备的近代骑兵,而大多数蒙古骑兵和满洲八旗已经烂到拉不开祖先所用强弓的程度了。

锡克骑兵

在八里桥之战中,蒙古骑兵根本都没有骑兵近战对决的勇气和实力,而其骑射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面对英军步兵无可奈何,而当他们面对突然出现的印度和英国骑兵时,转瞬间便不战而溃,被击杀众多,真是打打不过,跑跑不过。

此战的英军骑兵在战斗中占据绝对优势,一名锡克骑兵事后对满蒙骑兵评价道:

“很难抓,但一旦抓到之后就造不成什么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