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程序员锁死服务器 才未造成相关损失

时间:09:45:23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22评论:0

据《新京报》报道,深圳某公司创始人称,其公司主管技术的程序员,在公司游戏上线测试当天,竟然锁死了公司服务器与电脑,并恶意失踪,使得公司原定的游戏测试工作无法进行,最后导致公司投资600万元的项目失败,公司被迫解散,公司创始人现正在打工还债。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都会大吃一惊!这新闻中的那哥们也太狠了点。

世上的事情都是有因有果,具体真相如何,我们这里暂不深究。

这里,笔者仅以律师的视角,对此事件从法律上进行法律分析以及进行风险防范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员工擅自锁死公司服务器,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的法律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

从新闻中所提供的信息来看,该名员工为公司主管技术的程序员,由其独自掌握着公司存储数据的服务器密码,其个人使用的电脑密码也没有告知公司高层。

公司为开发某款游戏,先后已投入600万元,耗时2年多,好容易等到游戏上线内测,却遭受该名员工的锁死之举,导致了整个公司的项目计划往后推延,最后因此而导致公司项目失败以及公司解散。

很显然,公司的游戏项目之所以招致最终的失败,与该名员工的锁死之举密切相关,该名员工存在明显的过错。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深圳某公司完全可以将该名员工告上法院,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当然,鉴于该新闻中所提供的信息有限,有些细节无法得知,比如:对于锁死的服务器密码、电脑密码为何不找第三方进行破解?根据笔者以前从事程序员的经历,无论是UNIX系统、Linux系统,亦或是Windows系统,其密码都是可以破解的,其上的数据也是可以导出来的。

因此,该案件一旦起诉到法院后,只要公司一方提交了充分的证据,该名员工肯定是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

但公司一方是否能够获赔600万元,据笔者的律师执业经验来看,估计获得法院全额支持的可能性不大。

2、刑事责任

鉴于该则新闻所提供的材料有限,无法得知更多的案件细节,比如:该名员工有无拷贝或外泄公司的游戏软件代码,有无删改公司服务器或电脑上的任何程序文件等。

若该名员工存在私下拷贝或外泄公司游戏软件程序代码的行为,还给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则依据现行《刑法》第219条的规定,该名员工可能涉嫌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将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给公司造成了特别严重后果的,则将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若该名员工存在删改或破坏公司服务器或电脑上的计算机系统、文件或程序代码等行为,后果严重的,则依据现行《刑法》第286条的规定,该名员工可能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将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则将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上面的法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职场人,还是要讲基本的职业道德以及遵纪守法的!若置职业道德与法律于不顾,任性而为,不但会让自身在圈子内“名声远扬”,更有可能会遭至民事赔偿责任,亦或承担刑事责任。

所以,在职场行走,大家都需要且行且珍惜啊。

二、高科技公司经营风险防范建议

从这则新闻报道中所揭示的信息来看,深圳某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存在漏洞的。

作为公司一方,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应当更加重视对企业知识产权(包括:商业秘密、软件著作权、专利、商标等)的保护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笔者建议高科技公司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及时建立健全公司规章管理制度,对事关公司核心的商业秘密或机密(比如:本则新闻中的游戏软件代码),应当由公司负责人亲自保管或处于其监控之下,不可旁落他人之手。

笔者服务的一常年法律顾问单位,也出现过员工私自拷贝程序代码带离公司的事件,幸好公司负责人发现及时。

但事后,该顾问单位根据笔者的建议,已及时修补了该管理漏洞;

2、采购硬件设备,建立公司硬件和软件防火墙,从源头上防止公司智力成果被员工外泄或私自拷贝。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公司提供此类安全防护的解决方案,作为高科技公司,最值钱的就是存储在电脑中的一行行数据和代码,公司在安全防护方面做些许投入,是必要和必需的;

3、对企业耗巨资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如:软件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应当及时予以登记保护。

高科技公司只有对知识产权依法进行了登记,才能获得国家法律的更好保护,也更有利于高科技公司自身后续的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