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蒋国兵 在那个物质匮乏

时间:17:19:17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25评论:0

“扑哧”一声,一道身影从加拿大爱德华大桥上一跃而下。

这是在2006年7月23号凌晨发生的事情。

当人们将死者打捞上来的时候,只见他穿着满身油漆的破旧衣服。

经鉴定,死者是一名44岁的华侨油漆工。

然而,他的另一层身份却让人无比震惊。

他叫蒋国兵,是一名核物理和化学的双科博士,前清华大学副教授,名副其实的高知人才。

翻看他生前的遭遇,为我们揭开了海外华侨不为人知的一面。

寒门骄子,清华教授

都说“寒门出贵子”,而蒋国兵就是那寒门中的天之骄子。

1962年蒋国兵出生于湖北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

、遍地是文盲的年代里,蒋国兵深知只有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学习很用功。

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班级里的尖子生,加上他也很有学习天赋,是学校里有名的物理天才。

读高中的时候就获得了全荆州市物理竞赛的第一名,就连当时教他的物理老师遇到题目拿不准的时候,都要来请教他。

在1979年,年仅18岁的他成为了湖北理科状元,考进了清华大学的核物理专业。

即便进入了高手如云的清华,蒋国兵的学习成绩也没有甘落下风,一如既往的是班级里的优等生。

后来还顺利保研,继续攻读清华大学的核物理研究生。

之后由于表现优异,被留校任教,在31岁的时候被破格提拔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副教授。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未必能够获得他这样的殊荣,而他却能够年纪轻轻时候就获得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位,足以证明蒋国兵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事业上一帆风顺,接触到我国最前沿的科技,站在人才的金字塔顶端,加上他对核物理充满了兴趣,可以说他已经手拿现实爽文男主的剧本了。

如果能够一直按着这样的路线发展下去,没准,他能够以一名在国内外知名的核物理专家出名,而非现在这般令人惋惜经历出名。

事情发生转变的开始,是由于他的一场留学经历。

1996年,蒋国兵获得了前往美国普渡大学公费留学的名额,面对这个机会,他喜出望外,他心里想着的都是学成归来后,如何报效祖国。

他还带上了妻儿一同前往,接老家的父母到美国游玩。

然而随着在美国呆的时间越长,蒋国兵的初心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见过了美国的繁华与奢靡,让蒋国兵开始乐不思蜀。

他见到之前移民到美国生活的校友,几乎都住着独栋小洋楼、开小汽车,生活非常的幸福美好。

反观国内,虽然经济正在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像小汽车这样的家用代步工具还尚未普及,就连他一个副教授都要骑自行车出行。

这样的生活差距,让他的心里产生了不平衡。

他沉浸在美国的繁华生活中,渐渐地心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似乎忘了,他能够在资本主义国家过着优渥的生活,都是因为祖国在支撑着他。

2000年,蒋国兵取得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结束了四年的美国生活。

是移民还是回国,这让蒋国兵犯难了。

背井离乡,远赴它国

他之前写过移民加拿大的申请表,一家人都通过了。

但最终还是没有去,他将移民纸撕碎,以此来断了这份念想。

可她的妻子卢彩蓉却不这样想,她想留在国外生活。

卢彩蓉是蒋国兵同学的妹妹,两个人一见钟情。

虽然卢彩蓉的履历不及蒋国兵耀眼,但也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当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才。

她跟随着蒋国兵来到外国生活,也被外国的花花世界迷了眼,一心想留在国外发展。

所以她带着儿子去往加拿大生活,而蒋国兵则是回到了国内清华大学教书。

回国内后的蒋国兵始终对国外的生活念念不忘,加上妻儿又在国外生活,这让他再次拾起了移民的想法。

而远在多伦多的妻子在工厂里找了一份工作,艰难生活,可她不甘心就这样离开,她觉得以蒋国兵的能力来到加拿大一定能够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改善一家人的生活,于是她就经常打电话给蒋国兵吹捧加拿大的生活。

“我和儿子在这里生活的可好了,这里环境优美,生活条件又好,儿子和我都很想你,你就过来生活和我们一起生活吧!”

“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国外对人才的政策很好,你在加拿大一定会得到重用的,我们一家人也能够团聚”。

卢慧蓉不断地描绘着一家人在加拿大幸福生活的蓝图,让蒋国兵终于下定决心移民。

他辞去了清华大学的职位,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满怀期待的前往了加拿大。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击,还将他带入了生活的沼泽里。

物理天才,国外受挫

在移民加拿大之前,蒋国兵已经深耕核物理领域21年,发表过大量的学术论文,又是美国名校普渡大学的博士。

他这样的简历,无论是放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很耀眼的存在。

可当他踌躇满志的去求职,却碰了一鼻子灰,没有一家公司录用他。

因为核物理即便是放在今天,依旧是国家发展的机密领域,不可能让一个外人染指。

其次是出于种族意识,当时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中国人备受外国人歧视。

加上蒋国兵在中国一路都是天之骄子,不愿意求助于当时的同胞。

所以,蒋国兵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高薪、社会地位高、受重视的工作。

反而迫于生活压力,他不得不放弃核物理的职业,当了一名油漆工。

油漆工的工作既不体面,又很劳累,工资还很低,工作了大半年只有5000加币的薪酬,这与当初在清华的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别,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妻子在工厂里微薄的工资度日。

可他毕竟是高知人才,既然核物理的道路走不通,他就选择了攻读化学的博士,想着学有所成,一定可以改善生活。

学霸的能力毋庸置疑,在2002年的时候,他就跨专业考上了多伦多大学的化学博士。

可毕业后,他已经是40多岁的中年人了,求职信无一例外,全部都石沉大海,他再次陷入了无业的困境。

而他们在不久之前,还买了房子,背着房贷,家中还有一个14岁大儿子和2岁的女儿。

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工作的工厂经营不善,可能面临着倒闭,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生活的困顿,让原本恩爱的夫妻每天都吵的不可开交,妻子也越来越嫌弃她无能。

“你看看你,怎么就混成这个鬼样子,现在一家人都要喝西北风了,你就是个窝囊废”。

面对这样的困境,蒋国兵也深感无能为力,他想起了之前见到的大学同学,他想回国了。

在之前,蒋国兵的一个大学同学来到多伦多出差,前来拜访过他。

老同学的到来,让郁郁不得志的蒋国兵一扫之前的阴霾,两人相谈甚欢。

两人谈到了国内同学的发展情况,很多人不仅生活优越有车有房,还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听到国内同学的情况,蒋国兵的心中不免有些落寞,那些同学当初取得的成就并不比他高,如今一个个的过得比他好,不为生活担忧,而他却人到中年,一事无成。

他一时间无法接受,也为了那仅存的一丝颜面,在朋友临走前一再交代不要把他的现状说出去。

“我现在回国发展,国家还会接受我吗?”蒋国兵在心里想着。

可自尊心最终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迫于生计,他只好再去干油漆工的工作。

“博士又怎么样,还不是只能当油漆工!”

他一个双学位博士去干油漆工,本来就已经让蒋国兵难以接受现实了,而雇主的出言讽刺,他还不敢反驳,心中有太多说不出的苦闷,曾经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魄。

生活的压力、中年人工作困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压得蒋国兵喘不过气来。

最终在2006年,他从多伦多的爱德华大桥上一跃而下,摆脱了这压抑的困境。

而他的事情也引起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讨论,这才揭开了“外国梦”的真实面纱。

事件一出,震惊所有的海内外同胞,经过记者的走访发现,蒋国华的遭遇并非个数,而是很多人都在经历的困境。

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海外华侨,有着我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移民海外的华侨大多数都是国内的人才,博士学历的不在少数,他们在国内有着高薪、稳定、体面的工作,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然而,到了国外却不受待见,大部分人怀才不遇,只能选择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或者去一些工厂里上班,工作不体面,待遇也没有国内好。

然而,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和自尊心,让他们不愿意向亲戚、外人提及生活中的困难,而是笑着回应一切都好,默默忍受其中的艰辛。

以至于很多的人只看到他们开轿车、住别墅风光不已,却不了解其中的各种压力。

结语

这样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面前,可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吹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言论。

比如在2017年,留学生杨舒平在毕业典礼上发表的“著名”言论。

“美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中国城市雾霾严重,如果出门不戴口罩,自己就会生病”。

这样卖国求荣为得到美国绿卡的行为让人感到不耻。

最终,她吹捧的美国,不要她,跑到韩国没人接受她,只能灰溜溜的回到中国啃老。

还有原东北财经大学的教授、国内知名经济学作家徐思远,他原本在国内有着优渥的生活,最后全家移民到美国。

这个到处吹捧美国的空气是自由的人,在国外确实生活的非常“自由”。

不是在开网约车、就是在跑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人管他,自由且随性,可却挣扎在温饱的及格线。

这么多的鲜活的例子,证明了,外国的空气再“香甜”,也不及祖国的怀抱温暖。

国家大力培养出来的人才,本应该留在国内做贡献的,然而他们却被外国的花花世界迷了眼,最终背信国家。

可一个背信国家的人,即便到了国外也不会受人重视,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望所有人都能够警醒,有国才有家,没有祖国坚强的后盾,在哪里都不会受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