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萧振 又于权要经营内除

时间:12:54:28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5评论:0

南宋任职台州知州的平陽仕人

--陈桷、萧振、林仲夷、陈昉、周元龟,均为地方历史文化名人

文:光明人家 2020-05-18

台州市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北邻宁波,南邻温州,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之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

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5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536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200余万人。

台州是“山海水城”,兼具山、海、水的自然品性。

杜甫有诗云:“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台州倚山面海,兼山海之利,是山、海、水和谐的生态福地,空气质量指数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十。

台州名山环抱,有“海上名山”之称。

境内括苍山是浙东南第一高峰,天台山、神仙居均为国家 AAAAA级旅游景区。

台州与温州之间渊源深厚,古代都曾从属于“东瓯国”和“临海郡”一地。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析临海郡南部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建郡治于瓯江南岸(今温州市鹿城区),从此分开。

到了南宋时期,台州步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由于北方沦陷,大量包括皇族在内的贵族大姓南迁。

大批中原人氏迁居台州,输入中原文明,从此经济社会人文繁荣。

市井之中,流淌着文脉、孕育着豪杰。

自宋代起,这里儒风鼎盛,曾培养出1094名进士、6位宰相。

南宋时,台州被称为京都临安“辅郡”,温州则被称为“次辅郡”。

温、台之所以被称为辅郡,一是因为台州、温州位于临安、绍兴、明州通往福建的滨海交通线上。

建炎年间,高宗皇帝在金军的逼迫下,下海躲避,曾多次登陆台州、温州,作短暂停留。

温、台两州一度也成了宋高宗赵构临时“行在”的所在地。

台州地方修志历史悠久,南宋嘉定年间,台州章安人陈耆卿编纂了一本举世闻名的地方志《嘉定赤城志》。

它是台州现存最早的地方总志。

由于《赤城志》去取精当,凡例谨严,文笔凝炼,简而有体,有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的遗风,历代尊为名志,后世台州诸志均以它为楷模,为地方保存了众多的史料。

南宋时,作为辅郡的台州,因为有了行政地位的升高和政权的力量的加强,北方习俗和儒家理学的思想在台州得到空前深广的影响。

南宋时很多儒家学者和重要官员出任台州地方官知州,尤其注重教化,台州成了“小邹鲁”。

笔者查阅《赤城志》等一些史料,发现在南宋时期,平阳有多位仕人当任台州知州这一重要职务。

宋代的地方行政建制,实行州、县两级建制。

州级行政系统包括府、州、军及领县的监,县级行政系统包括县、军使及隶属于州军的监。

宋初承袭唐制,在比较重要的城市设州。

宋代知州全称为知某州军州事,别称“州将”,一般每州一员。

宋代知州职务很是重要。

一般知州也必兼本州提举或主管学事、提举数州兵甲巡检公事。

担任知州者,要有一定的官阶和资历的限制。

从神宗时,为了提拔新进,任用一些资序在通判以下的人出任知州,年龄则限定在70岁以下。

宋代知州,作为一州的长官,有权总理州政。

知州的职权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几乎无所不包。

在政治上,因为各州直隶京师,知州有权直接向朝廷奏事。

在司法上,宋朝知州的职责比唐朝中期以前为繁重,而在神宗以后则又为减轻。

在财政上,知州也是主财计者。

下面是南宋平阳担任台州知州具体人物叙述。

陈桷:南宋绍兴八年七月为台州知州

陈桷(1091-1154),字季壬,温州平阳县(今属苍南)人。

北宋政和二年(1121)上舍释褐,累官提点福建路刑狱、户部金部员外郎。

南宋绍兴七年(1137)为浙西提刑,八年(公元1138)七月差知台州。

十年召为太常少卿,十四年权礼部侍郎。

十五年知襄阳府(治今湖北襄阳),充京西南路安抚。

十六年以疾乞祠,复秘阁修撰、提举太平观。

二十四年知广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未到任而卒。

工诗文,著有《无相居士文集》。

陈桷为台州知州,在《嘉定赤城志》和民国《台州府志》未载,今据宋《吴郡志》卷七补。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七载:“陈桷,左朝散大夫、直龙图阁。

绍兴七年三月初三日到任(浙西提刑),八年七月改差知台州。

”按《嘉定志》和《台州府志》,知州黄子游尚在任,未知孰是。

萧振:南宋绍兴二十年六月为台州知州

萧振(1086-1157),字德起,温州平阳县人。

北宋政和八年(1118)进士,授信州仪曹。

调婺州兵曹兼功曹,移婺州教授,改秩乞祠。

南宋绍兴六年(1136)召为秘书郎,拜监察御史。

七年提点两浙西路刑狱,召为宗正少卿,擢侍御史。

历知绍兴府、湖州,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

二十年(公元1150年)六月以左承议郎、徽猷阁待制为台州知州,甫上任即上奏朝廷,请求派军助平海寇。

殿前司水军统制王交奉命前往台州协助平寇。

二十二年以事谪池州。

二十三年除敷文阁待制、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制置使,未几再谪池州。

秦桧死后,复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制置使,进秩四等,加敷文阁学士。

卒年七十二岁,著有文集二十卷。

萧振为台州知州,《宋史·萧振传》、《嘉定赤城志》和民国《台州府志》有载。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载:“甲寅,徽猷阁待制、知台州萧振始至官。

初,海寇聚众连年,其势益炽。

至是犯台之临门寨、章安镇,故命振为守。

振抵官,奏乞殿前司水军统制王交同捕。

许之。

交至,振谓之曰:‘滨海之民,数年苦贼。

若能剿除,愿悉兵力战,以宁一方。

倘或败事,振当奏劾。

’交即具舰入海,与贼逆敌。

果败其众,余党散去。

振以数千缗犒交士卒,为之奏功,郡境遂宁。

《宋史》卷三八○《萧振传》:“以亲老乞祠,提举太平观,后知台州。

海寇势张,振至,克之。

二十二年,以杨炜在狱供涉,镌徽猷待制,谪居池州。

” 《嘉定赤城志》卷九《秩官门二》:“绍兴二十年,台州知军州事萧振。

六月九日以左承议郎、徽猷阁待制知。

永嘉人,莅政精明,盗无敢犯。

因举黄岩县令杨炜,炜坐忤时宰,谪池州。

官至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

”民国《台州府志》卷九《职官表一》:“绍兴二十年,台州知军州事萧振。

六月九日以左承议郎、徽猷阁待制知。

林仲夷:南宋淳熙四年七月为台州知州

林仲夷(一作彝),字清叟,号逸林,生卒年不详,温州平阳县(今属苍南)人。

南宋乾道四年(1168)得中进士,授宁德县(今福建宁德)主簿。

累官信州(治今江西上饶)知州,迁吏部侍郎。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七月为台州知州,改差主管成都府(治今四川成都)玉局观。

工诗文,现存有《双挂漂》诗:“石幽通细涧,一脉泻双流。

万斛明珠乱,飞空夜不收。

林仲夷为台州知州,《嘉定赤城志》和民国《台州府志》未载,今据《宋会要辑稿》补。

但《宋会要辑稿》载:“七月二十日,新知新州郑守浩罢任,新知台州林仲夷改差主管成都府玉局观。

以言者论:‘守浩为前执政亲旧,超躐除授;仲夷合赴新任,预索迓吏,取公使钱随行用度。

’故有是命。

陈昉:南宋淳祐三年正月为台州知州

陈昉,字叔方,号节斋,生卒年不详,温州平阳县(今属苍南)人。

以父荫入官,由闽县丞迁知浦城县。

为真德秀所荐,与刘克庄等号“端平八士”。

南宋淳祐二年六月知常州,三年(公元1243)正月改知台州。

除司农丞,改大宗正寺丞,升都官员外郎,加直焕章阁兼枢密副都承旨。

十一年进都承旨,权吏部侍郎。

十二年出为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

景定五年(1264)升户部侍郎兼检正中书门下省公事,迁吏部尚书。

拜端明殿学士,进资政殿学士致仕。

卒谥“清惠”。

工诗文,著有《颍川语小》、《准斋杂说》、《云萍录》等。

陈昉为台州知州,台州《嘉定赤城志》及民国《台州府志》未载,今据南宋《咸淳毗陵志》补。

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卷八:【陈昉“淳祐二年六月,三年正月改知台州。

】按宋《李知先墓志》,李知先“三年二月差知台州”,则陈昉改知台州,时仅一月或未任。

周元龟:南宋咸淳九年为台州知州

周元龟(1198-1273),字锡畴,号苍岩,平阳县城西雅山人。

南宋嘉熙二年(1238)得中进士,官太常寺主簿。

咸淳九年(1273)为台州知州,同年五月卒。

精义理,喜编纂,著有《训鉴大搜》、《文苑心嗜》《师友四骚》、《观史大议》、《管见类要》、《词科类稿》、《奇字法语》各若干卷。

周元龟为台州知州,在民国《台州府志》有载。

据林景熙《霁山集》卷五《周元龟墓志铭》,周元龟由太常寺主簿知台州,不半期而疾革。

咸淳九年五月日卒,年七十六岁。

则周元龟即于是年任。

民国《台州府志》卷九《职官表一》列南宋德祐二年(1276)后,“年分不详,台州知军州事周元龟。

平阳人,嘉熙进士,见《林霁山集》”。

-------------------------------------------------

参考文献:

1、《嘉定赤城志》宋.陈耆卿编纂 《四库全书》版

2、《民国.台州府志》 喻长霖主纂.上海书店:1993

3、《光绪.台州府志》 赵亮熙.王舟瑶主纂,民国25年刊本

4、《吴郡志》卷七,宋.范成大纂修《四库全书》版

5、《咸淳毗陵志》宋.史能之纂修 《四库全书》版

6、《宋会要辑稿》清.嘉庆徐松编纂 《四库全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