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雷曼兄弟 更多的原因是

时间:19:03:09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28评论:0

最近在看一本讲金融危机的书,讲到2008年的美国的金融危机。

众所周知,2008年的金融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危机最早来源是次级房贷,房地产市场里泡沫过大,所有人都在拼命借钱买房,而不去考虑自己能不能还款的事情,然后就引发了银行流动性问题,酝酿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其过程之快,影响之巨,号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这里面有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那就是2008年的雷曼兄弟破产倒闭。

作为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之一,华尔街债权之王,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危机前一年他们盈利42亿美元,市值600亿美元,总资产接近7000亿美元,怎么看也是一个金融巨鳄级别的存在,怎么弱不惊风一下救破产了呢?

而更为诡谲的是,这么大一家公司,美国当年为什么不救雷曼兄弟?

要聊这个话题,就不得不说一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

受1929年大萧条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一滩死水,虽然政府搞了不少政策,但因为当时银行觉得房地产回款太慢,风险太高,所以批款放款都贼慢,大量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于是,1938年美国政府出资创建了房利美,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在二级房屋消费市场上流动的资金。

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收购银行手里购房者的债权,也就是房地产二级贷款。

这对当时的银行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生意。

钱借给购房者,然后转身把债权卖给房利美,自身承担的风险大幅度基本没有,还能两头挣钱,于是大量银行开始恢复房地产贷款的业务,而大量的中产阶层则靠着房利美的“二次抵押贷款”买到了房子,带来了市场的繁荣。

也是在那时起,30年低息贷款的房贷模式开始在全球普及。

本来,如果仅仅是这样,房地产毕竟有个抵押物,自身的风险尚不算太高。

然而,资本的游戏总是不缺新的入局者。

1968年,一个叫做吉尼美的新玩家进入市场,又提供了一种新的贷款玩法:把购房者这些债务与其他各种各样的股债进行混合,打包成新的金融产品,然后按照评级机构给的等级分不同价位出售给大众。

自此,一套闭环出现了,“购房者向银行贷款,银行把贷款卖给吉尼美,吉尼美把他们打包成金融产品,又卖给投资者,投资者又购买这些理财产品。

购房者承担了所有风险,而兜兜转转下来,金融机构左手倒右手就挣得盆满钵满。

老美的房地产就这样,在一个个新模式、新金融产品的包装下,成了金融机构挣钱的摇钱树。

视线从房地产回到主角雷曼兄弟身上。

此时,成立于1850年的雷曼兄弟,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逐渐从一家杂货店变成了在资本市场冲浪的王牌选手。

虽然历经了1929年的股市崩盘和1973年因为公司投资失利以及1984年被运通并购和1994年的资金短缺危机,但雷曼兄弟每次都死里逃生,而且越混越好,成功坐上了华尔街的第四把交椅。

2007年,这只号称19条命的猫,闻到了房地产的血腥味。

做金融的他们,深刻地知道,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就如同17年前,他们也是通过大举买入政府手中廉价的“垃圾不动产债券”,挣到了3位数的投资回报率。

而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阿克斯顿,当时美国第二大的公寓开发商,拥有350个社区,86000套住房的阿克斯顿。

虽然当时次贷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单雷曼认为,如果房价下跌,买房人数就会下降,买房人数下降,租房的人数就会增加,租房需求上涨,公寓租房市场就会爆发,公寓业务爆发,阿克斯顿就会一飞冲天。

最终在2007年10月,雷曼兄弟完成了对阿克斯顿222亿美元44倍杠杆收购。

(这是华尔街史上非常出名的的一次杠杆收购,有机会下次讲讲。

然而,很快他们发现,因为贝尔斯登的倒塌,金融市场对商业抵押债权和不动产都陷入了恐慌的情绪,他们设计的那套空手套白狼的游戏,最终变成了一场吞噬自身的大火。

2008年3月,雷曼兄弟股票价格的大幅下挫;

6月,雷曼兄弟发布财报称,第二季度公司亏损28.7亿美元;

9月,雷曼兄弟提前发布的第三季财报,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

财报公布之后,雷曼股价应声下挫近7%。

而他们的股价也从年初超过60美元,狂泻到到如今7.79美元,暴跌90%,市值仅剩约60亿美元。

9月15日, 英国巴克莱银行、韩国开发银行和美国美洲银行相继放弃收购谈判,雷曼时刻最终到来。

这家有着158年的投资银行,最终化为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飓风,席卷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华尔街,进而席卷全球金融市场。

雷曼宣布破产的当日,美国股市率先受到严重冲击,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500多点,跌幅超过了4.4%;美国国际集团(AIG)信用评级大幅调低,面临破产;仅剩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面临挤兑风险......

9月16日,美联储宣布介入拯救AIG,批准了为期两年的总额为850亿美元的贷款。

9 月 21 日,美联储批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成为银行。

10月,财政部7000亿美元计划出台。

11月19日,花旗的股价跌到6.4美元(2007年初是55美元、2008年初是29美元),美国政府介入对花旗援助,先后投了350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3月份美国政府救了贝尔斯登,9月救了两房、AIG、摩根士丹利、高盛,11月又救了花期,前前后后砸了2000多亿美元。

他们为啥不救雷曼兄弟?难道雷曼兄弟是后娘的孩子?

在伯南克后来的采访里面,多次表示“公众对救助举措感到不满,而且左派和右派日益强烈地要求任由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走向破产倒闭............我与他们一样也不愿意拿纳税的人钱去冒险拯救一家让自己陷于困境的银行。

而在保尔森的采访中,他说到在雷曼破产后,“我不想表现得政府很无能。

比如,我不能说,我们没有宪法赋予的权力来拯救雷曼,虽然这是事实。

这么说会让摩根士丹利立即倒掉,虽然它的财务状况比雷曼好得多,却也已经由于即将到来的重创而不堪承受。

失去摩根士丹利以后,接着会轮到高盛。

如果它们都纷纷倒闭,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系统可能灰飞烟灭。

这两位大佬的话,翻译一下,就是之前救贝尔斯登和给两房托底,公众已经对他们救企业的操作充满了愤怒,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雷曼兄弟绝不是最后一家需要救助的金融机构。

如果再出手,很有可能把美国政府财政也“拉”下水。

而一旦形成了反正“有政府托底,收益归我,风险归大家。

”这种的不能倒的思维,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是民众不让我们救雷曼。

至于后来救摩根士丹利,则是想重塑民众对市场对政府的信心。

反正一句话,需要人死,那么就雷曼吧。

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版本里面,雷曼兄弟CEO给各个大佬打电话,卖资产但总是差临门一脚的情况。

“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谈判商量,最终英国的巴莱克银行决定收购剥离有毒资产后的雷曼兄弟,而华尔街的财团们则负责对雷曼兄弟进行融资,帮助雷曼兄弟剥离不良资产。

但是第二天,也就是9月13日,下午1点17分,华尔街财团的负责却通知雷曼兄弟终止融资合作,理由是高盛和摩根的反对。

而在下午的时候,英国巴莱克银行也传来消息,终止合作,理由是英国政府认为风险太高。

“下午5点多一点,刘易斯打来了电话。

他说与美联储的资本充足率问题多少已经有着落了,伯南克答应他美联储会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但好消息到此为止。

我们仔细地研究了一下雷曼兄弟,发现他们有很多让我们头疼的资产,很抱歉我们不能做这个交易。

而在伯南克打给雷曼CEO最后一通的电话里,他这样说:“理查德,别怨我。

之前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隐形救助协议已经激发了道德风险。

因此我们一致决定,选择一家影响力足够震慑市场的鲁莽机构开刀,主动放弃对它潜在的一切承诺,让它彻底倒闭,借以警示所有市场参与者不要再心存幻想。

实际上,雷曼只不过在错误的时间被选择了。

当然,我重读2008年的金融危机,确实关于雷曼兄弟的分析很多很多,美国联邦地区法院也在2009年出过一份长达2000多页的雷曼兄弟破产调查报告。

比如资产负债率过高;购买了太多的不良资产,有太多的风险敞口;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面临困境;在美国房地产泡沫已经出现崩溃迹象时,没有警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快速出售CDO(次债);不像两房,有政府的背景;投机风险超出了承受能力;管理层风险意识和处理危机能力不足;风控过度依赖数理化模型技术分析;华尔街谋而不救,做空方对雷曼的影响等等等等.....

但我想,当时的金融市场需要一只死去的猴子,而不是一只疯狂的猴子,用来警醒其他猴子香蕉的可怕。

这次翻找大量关于雷曼兄弟倒闭的资料时,也看到了另一种说法。

“雷曼背后代表的是欧洲的钱袋子,而死去的雷曼,则用人死债消的方式帮助美国赖掉了大批欧洲的纸面账。

不管哪个正确,雷曼兄弟都是“大而不倒”这个局里必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