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社会主义五百年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时间:17:13:40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9评论:0

从16世纪初期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算起,社会主义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兴起的过程。

第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对社会制度的分析,但并不是成熟、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

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并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从自发走向自觉,表现出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巨大力量。

这些新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社会需要和客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得历史规律的根本缺陷。

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从而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肩负的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使人们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力量和通向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第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日益扩大。

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仅存在了72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第一国际不得不自行解散。

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列宁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0世纪初,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它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登上历史舞台,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成为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的重要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增强,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

十月革命的胜利,特别是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欺凌压迫的国家和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崛起,有力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整体瓦解,深刻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

第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十月革命胜利后,年轻的苏维埃政权不仅面临巩固政权的任务,而且面临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物质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上台执政,苏联逐步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

这种模式在当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从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共有11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发展也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其在改善工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

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形成呼应的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组织在世界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它逐步改变着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鼓舞着世界人民争取进步事业的意志和信心,赋予当代世界的发展以新的内容,因而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曲折,最终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

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最根本原因是政治方向出了问题: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失误归咎于领袖个人,把纠正领袖的错误发展成全盘否定党的奋斗历史,直到丑化和歪曲历史,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来的理想信念,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道路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增添了光辉。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运动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经过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过程,在百年奋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在21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鲜明地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正在开拓新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