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霍天都 他却始终没能学到

时间:18:43:15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21评论:0

作为梁羽生笔下最完美的大侠,张丹枫无论是人格魅力,还是对后世武林的影响,梁书中特别是广义的“天山系列”里,再找不到第二个人能与之相比,基本上就像是金庸武侠里张三丰般的存在。

所谓名师出高徒,张丹枫如此完美,他的弟子自然也是人中龙凤。

在整个“天山系列”中,他名下共有七名弟子,但最先收下的却反而不是后来门下的大弟子,最后一位竟还与他隔世了三百多年。

张丹枫

一、大弟子并非首徒,还被作者降低了武学修为

张丹枫首位收下的弟子是于承珠,明朝名臣于谦的女儿。

于谦为大明操劳一生,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拥护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挽救了大明,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英宗复辟之后,却还是含冤遇害。

而于承珠在父亲遇难之时被张丹枫救出,继而被张丹枫收为弟子,彼时的她才七岁。

于承珠在张丹枫夫妇身边习武十年,深得两人真传,到以她为主角的个人篇章《散花女侠》一出场,才十七岁的她就继承了师娘云蕾的称号,成为江湖人口中的新一代“散花女侠”。

从她的这个称号,也能看出她跟当年的云蕾一样,有着一手绝妙的暗器功夫。

当然了,在张丹枫身边这么多年,她的剑术自然也是非同一般,只是在张丹枫身上,于承珠真正继承的却是他的行事作风,在护国安民的正义事业中将侠义二字贯穿始终。

可以说,于承珠是将师傅当成自己的人生模板,敬张丹枫如天人。

也是这样,她出道后,情窦初开的她,择偶都是以她师傅为标准。

比如说对她动心的毕擎天,无论年貌、身份和武功都是俱有相当的男人,但就因他粗豪深沉,与师傅张丹枫是截然相反的类型,因此于承珠对他毫不动心,甚至还有点抗拒和反感。

而她曾动心的铁境心,论形象与气质是与张丹枫最为相近,同为潇洒书生,但到得后来,看多了他的为人处世却发现,他与师父相似之处全是外表,实际上性格软弱却骄傲虚荣,本质上根本不像她师傅。

于是她最终选择了外表质朴木讷的叶成林,原因就是叶成林跟她一样,有着像她师傅那般的侠义志向和豪气。

散花女侠

张丹枫第二个收下的弟子是张玉虎,原京师第一高手、锦衣卫总指挥兼御林军统领张风府之子。

张风府本就是张丹枫好友,为人豪迈,忠肝义胆,后来受张丹枫影响,厌倦了官场,归隐山林,明英宗复位之后,有意召其出山,他不愿出山而遇害。

张风府临终前托付樊英,让他找到张玉虎,把宝刀交给张玉虎并交代他拜张丹枫为师。

张玉虎在《散花女侠》出场时,才十二三岁,被称为小虎子,机灵勇敢又充满英气,从小便在江湖闯荡。

刚开始他曾拜黑白摩诃为师,后来秉承父命拜入张丹枫门下,成为继于承珠之后,张丹枫的第二个徒弟,于承珠对他这个师弟,也一直很关护。

到在成为主人公的《联剑风云录》再出场时,张玉虎已在绿林中,闯出了一番名堂。

彼时明朝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各省以志庆贺的贡物纷纷遭劫,实际上就是分别以张玉虎和龙剑虹为首的“神龙玉虎”两股绿林好汉所为,张玉虎抢劫贡物是为金刀寨主和叶成林驻扎海上的义军筹集军饷。

然而《联剑风云录》中张玉虎虽是主角,但在张丹枫与乔北溟的反衬下,故事层面却略显平庸,人物性格也没有了《散花女侠》时年少的那股可爱,跟梁羽生笔下一般男主一样,还是必不可免的脸谱化和公式化。

唯一的看点就是他与龙剑虹的爱情牵绊,从不打不相识到相爱,再到愿意为爱牺牲个人,小说结尾,在张丹枫战胜乔北溟之后,张玉虎与龙剑虹终于成为眷属,结局还算美满。

不过,于承珠和张玉虎虽然是张丹枫收下的前两个徒弟,但在后来名列门墙时,他们俩却都不是大弟子。

不少朋友应该会很意外,因为被张丹枫列入门墙的大弟子是霍天都。

霍天都

霍天都之所以会变成张丹枫的弟子,可以说完全是梁羽生为了给他笔下的第一门派增添光彩。

起初梁羽生创作张丹枫,本来是为了在“天山系列”之外,另起“萍踪”系列,但由于他把张丹枫写得太过完美了,后来都忍不住将他笔下的第一门派天山派往张丹枫身上去靠。

在《散花女侠》里,为成就霍天都独创一派的心愿,张丹枫对其指点,那时霍天都还只能算是他的记名弟子,但到了《联剑风云录》中,竟开始将“天山剑法”也定为张丹枫开创,最后在《广陵剑》中,则直接将霍天都定义为张丹枫的大弟子,天山派也是他所开创,只是到霍天都能独撑门庭,他才到云南石林隐居,晚年创下“无名剑法”,还曾托付云浩到天山把剑谱交给霍天都,以壮大天山门庭。

就这样,本来在《白发魔女传》和《七剑下天山》等原来的“天山系列”中,自其父霍行仲起,积累了两代人,收集天下剑法自成一派,开创“天山剑法”和天山派的霍天都,被陈老强硬变成为了张丹枫的门下大弟子。

霍天都较之于承珠和张玉虎还后入门,但之所以会是大弟子,应该是年龄的关系,因为他比于张二人都还年长。

随着霍天都列入门墙,张丹枫门下弟子中成就最高的也就非霍天都莫属了。

这点在《广陵剑》中,张丹枫的话就直接说明了。

只是梁羽生将“天山剑法”由霍天都所创立变成了改进,无疑也是剥夺了霍天都的知识产权,把他的武学修为其实拉低了不少。

张丹枫继续说道:“我创有一套无名剑法,刻在石窟的壁上。

我的大弟子霍天都是天山派的掌门人,但他也还不知道我有这套剑法。

你学成之后,倘有机会和大师兄相见,就把这套剑法转授给他。

倘没机会相见,也就算了。

他的武学自成一家,他日成就只有在我之上,决不在我之下,也用不着我替他操心啦。

”《广陵剑·第七章》

当然了,霍天都的成就在张丹枫门下弟子中最高,却依然还是“天山系列”里不争的事实。

别的不说,就说他收下的岳鸣珂(也就是晦明禅师)和霍天云等徒弟,经他调教,不仅将“天山剑法”继续改进并发扬光大,天山派在他这一脉也是最终发展成为天下第一门派,影响后世武林格局三百多年。

反观张丹枫其他的弟子,无论是谁都没能像霍天都这般慧眼识珠,有弟子去继承他们的志向和未竟伟业,基本上就是自他们那一代而断。

不过,霍天都虽然继承了张丹枫的“天山剑法”,但是张丹枫晚年所创的“无名剑法”,到最后也仅是见识到了这门剑法的剑意。

有幸继承张丹枫这门剑法,一个是他的关门弟子陈石星,另一个则是他离世三百多年后的隔世弟子孟华。

二、关门弟子是工具人,隔世弟子惊艳后世,记名弟子略显平庸

陈石星这个人物之所以被梁羽生创造出来,而且能成为张丹枫的关门弟子,实际上就是因为孟华。

这是因为以陈石星为主角的《广陵剑》这部小说,是梁羽生在写《牧野流星》的同时,为了进一步解释书中主角孟华所练“无名剑法”的由来,所创作的前传作品。

也就是说,陈石星的故事,其实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无名剑法”在孟华之前的三百年间会失传,连天山派都没能继承到这门绝学的原因。

于是,我们在《广陵剑》里就看到了这样的故事。

张丹枫在创下“无名剑法”之后,就想到要传给霍天都,叫霍天都和天山派一起发扬光大,但由于石林与天山相隔万里,他自己没再回天山,而是托付云浩带剑谱去转交给霍天都。

但云浩遭遇变故身亡,临终前将剑谱交给陈石星,并指点他去石林找张丹枫。

只是陈石星在途中被龙成斌骗去剑谱,幸好历尽千辛终于拜张丹枫为师,张丹枫指点他“无名剑法”,临终前同样交代他日后将剑法传给霍天都。

然而到最后,陈石星终于见到霍天都,他却已毒发将死,最终都没能将“无名剑法”传与霍天都。

就这样,“无名剑法”与天山派无缘,直到三百多年后,幸运孟华才从石林密室里看到张丹枫所刻下的剑谱壁画,练成了这门绝学。

相比于孟华,作为工具人,为了让“无名剑法”能成功失传的陈石星,虽有幸能成为张丹枫的关门弟子,但其结局在张丹枫诸位弟子中,却无疑是最惨的。

陈石星才更像是流星,一闪而过,还来不及真正绽放光芒,就陨落而逝。

陈石星

陈石星的悲剧造就了后世孟华的幸运,假如没有当年陈石星的突然离世,就断然没有后来孟华的惊艳。

其实羽菱君个人一直认为,将孟华的武功设置来源于三百多年前张丹枫所刻的剑谱,实际上凸显的是梁羽生当年的创作瓶颈,由于“天山系列”的关联太大且连续创作,想来当年的陈老已想不出新的武学说辞来给孟华。

而且将“无名剑法”设置为张丹枫晚年所创,其实也与《联剑风云录》中的设定相矛盾了。

因为《联剑风云录》中曾写到,张丹枫当年因受了乔北溟一掌,以致减寿几十年,后来五十多岁就离世了;但按照《广陵剑》中的推算,到陈石星拜他为师时,彼时的张丹枫最少八十岁以上。

当然了,既然梁羽生再次搬出了自己笔下最完美的侠客张丹枫,那被设定为张丹枫隔世弟子的孟华,自然也不能辜负这份重托。

作为武学收割机,内功上孟华将天竺、波斯、天山三种上乘内功和原有的张丹枫隔代相传的“玄功要诀”融汇贯通,剑术上先后又将自己的“孟家刀法”、“天山剑法”等融入“无名剑法”,悟得了上乘剑法“重、拙、大”三子真髓,“大须弥剑式”在他手中也创了前人未达的境界。

与御林军统领海兰察的一战不仅让彼时剑术天下第一的金逐流,感叹再过三年孟华的剑术就将超过他,书中旁白更是直言单以剑法而论,只怕起张丹枫于地下,也未必能够胜得过他。

可以说,在张丹枫的弟子中,除了对后世的影响力难比当年的霍天都,孟华在剑法上的造诣,是能与之相比肩的。

孟华逊色就逊在没后劲,也是没有培养出后继之人,到了《弹指惊雷》中就没那么惊艳了,剑法上好像就只会“胡笳十八拍”一样。

除去以上广被读者熟知的几位,实际上,张丹枫还有两个记名弟子,他们就是云南黔国公府的沐燕和沐璘两姐弟。

他俩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的后人,当年张丹枫在路过昆明之时,偶然见到沐璘,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才,便收了他做记名弟子。

只是梁羽生没有给他们独立写传,他们主要以配角出场,而且场次不多,因而许多读者朋友对他们并不熟知。

《散花女侠》里,沐璘因敬重于谦,所以用于谦的面貌改成城隍庙里的神像供百姓参拜,但却引起朝廷官员的不满。

都厌倦了国公府中牢笼般生活,憧憬着外面世界的沐璘和沐燕两人商量一番之后,竟一齐出走江湖。

后来沐燕深心爱慕着铁镜心,在铁镜心被于承珠所弃后,和铁镜心结为眷属。

到了《联剑风云录》里,沐璘和他姐夫铁镜心押运贡品上京,途中遇上劫贡品的同门师兄弟张玉虎,张玉虎看在沐璘和铁镜心的份上,让他们得以保送贡物到达京都。

铁镜心之后被任命为御林军副统领,但御林军统领翦长春等却要求铁镜心抓捕于承珠等人。

为了于承珠,铁镜心用张丹枫之计,假死逃过一难并看清了官场腐败,和沐璘又一起回到了云南。

《游剑江湖》、《牧野流星》中也有提到,沐璘后来是成为了段家的女婿,并送了师父张丹枫的一本武学著作给段家。

不过,两姐弟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张丹枫的弟子中是最平庸的两个。

当然了,能被张丹枫收为弟子的人,人品自然是过关的,而且侠义本色也不用怀疑。

这点从他们对于谦的敬重和志向就能看出。

以上就是张丹枫门下七位弟子的概况。

成就最高的当属后来被张丹枫列为大弟子的霍天都,其次是隔世弟子孟华,接下来应是首位习得“无名剑法”的陈石星,而且假如陈石星不是英年早逝,那他的成就还会更高,可能就没后来的孟华什么事了。

而首徒于承珠的话,从后来的《武林三绝》来看,她的造诣必在张玉虎之上,因为她一直跟大师兄霍天都隐居在天山,必有武学探究。

最平庸的就是沐氏姐弟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十个手指都有长有短,而且他们只不过是没有被作者选中为主角而已。

梁羽生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我是羽菱君,专注武侠与鬼吹灯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