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鲁迅伤逝 子君背过这付重担

时间:10:09:15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7评论:0

鲁迅的文字是有穿透力的,它能直逼人心最隐蔽的领地,把人性最不堪的一面血淋淋地剐出来。

鲁迅短篇小说《伤逝》正是这样自我拷问式的灵魂剖析,将读者带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窥见内心连自己都不曾觉察到的幽暗。

《伤逝》是鲁迅作品中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

写于1925年,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新青年,他们有个性解放的觉悟和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追求自由的爱情,不惜众叛亲离,不顾社会非议,毅然走在一起,建立起满怀希望的小家庭。

子君是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新式女青年,为了追求她和涓生的爱情,不惜跟家人决裂。

她说:我是自己的,他们谁都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人性的觉醒,自由的召唤,使得这个弱女子在封建礼教的强大势力下发出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她大无畏地穿过旁人讥笑、轻蔑的眼光,坚定地走进涓生的世界,犹如进入无人之境。

比起祥林嫂,她的反抗是进步的,祥林嫂在被逼婚时的反抗,是为维护她的贞节,实质上还是封建礼教的卫道者。

而子君的反抗,直接把矛头对准整个封建愚昧的社会,是一种自我的觉醒,个性的解放,代表着中国女性思想的进步。

读鲁迅的作品,能使人有智慧和洞见:

鲁迅经典全集(全10册)

京东

月销量500

好评率98%

无理由退换

京东配送

¥39.8

购买

在五四新思潮的激励下,他们的反抗情绪高涨,义无反顾,无所畏惧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不久后,涓生就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子君,和理想中是有差距的,他们的生活志趣产生了分歧。

涓生是个文人,子君却每天为了家务操劳,日常连谈天的功夫都没有,更别提一起散步和读书。

涓生爱养花,子君却任由它们枯死在角落,而在租来的房子里养起四只小油鸡和一只小狗,并为了鸡狗之事,常常与房东太太争吵,使得两人都不愉快。

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带来的是思想的平庸,生活的琐碎繁杂更是可以磨灭一个人的斗志,此时的子君已经变得与普通市井市民并无两样了,或许她本性就如此,被五四新思潮所激励起来的反抗情绪,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封建残余,她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脱胎。

正如涓生所说: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起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

尽管生活已经将他们之间朦胧的面纱慢慢揭开,差距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些还在涓生能接受的范围,他们还是度过了一段宁静幸福的日子。

然而,当时的社会是容不下他们的幸福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纸辞呈。

他们离经叛道,在众目睽睽下的同居行为,遭到旁人添油加醋的告发后,局里寄来一纸辞呈,涓生便丢了工作,他们的生路也被截断。

本来就已经毫无斗志的子君,一下子变得更加怯弱了。

接下来的日子,涓生面对的是生活的窘迫,和子君的颓废和怯懦。

不得已,已经长大的油鸡们成了果腹的食物,而小狗只能让涓生狠下心带去野外放掉。

小狗被丢掉后,子君的心似乎被掏空了,越发显得凄苦和无聊,面对爱人也变得心寒和面冷起来。

在新的谋生手段未落实之前,涓生终于无法忍受屋里的寒冷和子君的冷漠,他开始逃避,他白天逃到生着炉火的旧图书馆里去,那里没有来自子君的烦扰,他可以闲下来思考他们的过往和将来。

然而,他经过思考得出来的结论是,同居大半年来,只为了盲目的爱情,把生存都疏忽了,而子君先前豁达的思想言论,竟然全是虚空的。

显然,如今的子君已经放弃了与他携手同行的抱负,彻底成了他的附属,也成了他的拖累。

最终,涓生想到分手,他认为只有分离才能使他们各自开始新的生活。

在残酷的现实打压下,涓生也丧失了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丧失了再爱下去的能力。

没有了爱的能力,爱情也随之消失。

他忘了子君为了他们的爱情,已经失去了家人,失去了社会,她的世界只剩下涓生了。

他甚至认为,只有分开,子君才能毫无挂念地去追求新生活,否则他们只能捆在一起一同灭忘。

涓生终究是错了,他没有勇气去背负这生活和感情的重担,向子君坦露了已经不爱的心迹,将重担卸给了子君。

,带着遗恨,在旁人的冷眼中,在无爱的人间,很快就走完人生的道路。

而听闻噩耗的涓生只能在孽风中用唱歌般的哭声,为子君送葬,在无尽的悔恨中乞求着子君的饶恕。

读古知今,读鲁迅,识人性

呐喊(百年纪念版)鲁迅亲手设计封面,亲自编辑定稿!完全复原初版封面,逐字校对初版文字。

京东

好评率98%

无理由退换

京东配送

旗舰店

¥12

购买

子君,民国时代一个新知识女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激励下,人性开始复苏。

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幸福,勇敢无畏地跳出封建家庭的束缚,却又陷进了自己构建的牵笼中。

在与家庭的抗争中,她是精神独立,勇敢无畏的,在她与涓生的小家庭中,却活成了那个心甘情愿依附男人的平庸女人。

原本生活在寂静和空虚中的涓生,仗着子君的爱情,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却抵抗不过现实的反击,随着爱情的消失,子君的离去,又回到寂静和空虚中。

鲁迅笔下的涓生和子君的思想,代表着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对于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他们已经萌发了自觉的反抗意识。

但是,单单依靠他们还停留在情绪层面的反抗以及和家庭的抗争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缺乏一条明确的出路,他们更不具备这份责任和担当,他们的前路注定是迷茫的,理想如此,爱情更是如此。

被这股思潮激荡中的年轻人,有多少人沉迷在对爱情自由的美好向往和歌颂赞美上,只有鲁迅以冷静和严峻的笔锋去揭露他们的伤痛,指出他们的局限。

没有强大的社会背景作为依托,反抗的徒劳的,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和担当责任的能力,爱是没有力量的,爱情也是虚无的。

鲁迅短篇小说《伤逝》通过主人公涓生灵魂深处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子君的忏悔和对封建礼教思想的无情揭露,文中披露年轻人对爱情的盲目,对责任的逃避,人格的不健全等局限,对今天的年轻人依然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

该作品收录于《鲁迅全集》的小说集《彷徨》小说集中。

《鲁迅全集》包含了《朝花夕拾》《彷徨》《阿Q正传》《故事新编》《故乡》《狂人日记》《祝福》《呐喊》《孔乙己》《野草》等作品集

(完)

往期回顾:

鲁迅《祝福》:从祥林嫂的悲剧看丑陋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