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藏书 古代典籍之多

时间:09:57:38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7评论:0

中国历史上的藏书分为官藏、私藏、寺藏三大类

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史,大多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而图书作为最直观的文字载体,一直有极高的地位,数千年的历史,被文字组成了一个个小故事,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中国是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古代文明。

,居于世界之首。

所以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会有成千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图书被收藏保留下来。

积年累月,这些珍贵的图文故事资料,就成为打开我国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图书典籍依照确定的编排体系实施管理、保存与流通的历史。

它涉及四个方面:一、图书的形态,不同时期的书籍形态有着不同的保管和流通的方式,如甲骨、竹简、帛书、纸书;二、图书的编目,即组织图书的体系与方法,如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组织图书,而现代则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三、图书的典藏,即图书的保存与管理;四、图书的流通,即图书的借阅与使用。

我国也是世界上设置图书典藏机构与管理人员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历史上藏书系统可分为三类:国家藏书,俗称官藏;私人藏书,亦称私藏;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即私办公助的藏书机构即寺藏。

虽然历史上所称的藏书家,大多是指私人藏书者而言。

但是官藏、私藏、寺藏这三大类古籍藏书中,毫无疑问以官藏的数目最多,质量最佳,研究价值也最高。

我国有明确记载的国家藏书始于周代。

据文献记载,周朝史官有执掌藏书之职,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就做过当时国家图书馆的主官——“守藏室之史”,专事国家典籍的收藏管理工作。

秦代藏书处叫石室。

到了汉代,国家图藏书的机构分工就已经非常完善了。

汉代初定天下就广征图书,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密室六处收藏。

曹魏时设有秘书、中、外三阁国家藏书处;晋沿魏制,图书收藏皆归兰台(外台)和秘书(内阁)。

以后南北朝大致如此。

及至隋唐、两宋、明清历代都设有官藏机构,到了宋代和明清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明清政府都拥有数量可观的藏书,这些藏书无疑对典籍的保存与流通起了积极作用。

但值得指出的是官家藏书一则具有独占性,在封建社会里它们仅为帝王权贵所享有,布衣知识分子无法使用;二则每当改朝换代,图书多遭刀兵水火之难。

这也是我国官家藏书,大多数时候,在保存版本和传播知识方面,反不及私家藏书的原因。

历代官藏都是通过接收前代的官家藏书,收缴地方割据势力的藏书,以及征集民间的藏书,组织抄写、刻印加以补充的。

如西汉萧何进咸阳后广收秦籍,明代徐达收各地秘阁所藏书籍尽解金陵,都是明证。

这样三足鼎立的藏书局面,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三大类藏书形式到了清末民初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有了公共图书馆的应运而生。

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为开拓知识,增广见闻,改变天下读书风气,起到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