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颜回输冠 要请孔夫子来判定

时间:09:09:12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7评论:0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一次,在街市上,颜回听见一个买布的大汉在跟店主大声嚷嚷“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收我二十四文钱?”店主怎样解释,他就是不听。

颜回见状,上前跟买布人说“三八是二十四,不是二十三,店主没错。

”买布人不但不听,反过来跟颜回打赌,说自己输了,就赔上自己的人头,颜回输了,就要赔上自己头上的帽子,不过。

孔夫子听说后,立即对颜回说,“颜回输了,赶紧把帽子赔给人家。

”颜回听了,虽然把帽子赔给了买布人,但心里很不服气,认为自己的老师老糊涂了。

事后,孔子说,“如果不判定你输,岂不是要人家一条命?”颜回听了,这才心服口服,塔下心来,终身追随着孔子,再也没有离开。

这个故事在今天看起来简单,没什么了不起。

但如果放在春秋末年,那就太难得了。

孔子那个时代,是诸侯混战,视贫民生命如草芥的时代,奴隶主贵族为了一己之利,可以发动战争,涂炭生灵,杀戮无数。

而孔子在判定自己心爱的弟子输了的同时,他在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什么是真正的“仁爱”。

为了践行仁爱,孔子是做出了牺牲的:

第一,宁可舍弃自己一代大师的名誉,也绝不轻易践踏一个卑微无知的生命;

第二,宁可委屈自己的学生,也绝对要保护一个陌生人的生命;

第三,宁可失信于学生,也不失爱于苍生。

孔子冒着很大的风险,就是为了实现他的“仁爱”。

一位渊博的先生,将“仁爱”施与一个如此卑微的生命,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

那个时代,人们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奴隶根本没有身份地位,贫民只有少的可怜的地位,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但当时这样一个自身份显赫的人,却甘冒损失自我名誉来保护一个低贱之人的生命,其胸怀气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正是有着如此胸襟,孔子得弟子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拥戴,得到后人的无比推崇,成为了千百年来教师学习的榜样——“万世师表”,成为了后世景仰的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