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臧獒 金钱豹败下阵来的“猛兽”

时间:15:31:58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6评论:0

2012年,土生土长的藏獒犬价格被炒至巅峰。

国内举办的北方藏獒博览会上,一只藏獒被以3000万的天价买走,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自己培育的藏獒喊价更是高达4000万,这样的价格即使是放在今天也足够在北京买到一套很好的房子,但是放在十年前居然是一只狗的价格。

但仅次年,“藏獒热”便瞬速降温,时至今日,人人追捧的“神犬”不仅没能给主人带来翻倍的效益,甚至价格暴跌无人问津。

这种西藏猎犬为何能被卖到如此高价,又为什么现在会流浪成灾,更逃不过被卖到狗肉馆的命运呢?

西藏土生土长的藏獒是如何被打造天价“奢侈品”的?

提到藏獒你最先会想到什么?笔者脑中浮现的是多地爆出的藏獒咬人的新闻。

这种被强调“凶猛无比但十分忠心”的犬类,不是在安徽阜阳将相处六年的主人撕咬成重伤,跑到街上后又接连咬伤四人;就是在云南文山咬住女主人的脸在地上拖行,血流了一地,任凭人怎么打都不松口。

这样的新闻在国内不算少数,有的藏獒袭人事件甚至都需要出动警察,即使这样都很难做到马上解决,僵持到最后都避免不了将狗击毙才能结束意外。

就是这种在藏区都是被牧民用于保护牛羊,可以让群狼、金钱豹败下阵来的“猛兽”,为什么会来到内陆,成为人们家里不适宜的家庭宠物呢?

万事离不开一个“利”字,有需求才会有供给,这些藏獒就是被想要靠它发家致富的商人带到内陆的。

起初国内除了西藏基本都没有藏獒,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狗的存在。

最早对藏獒产生饲养需求的地方其实是台湾,这是由当时台湾大火的琼瑶剧男主演张佩华带起的第一股“藏獒热”。

成名后的张佩华因为从小喜欢养狗,所以在去到美国见到藏獒之后,立刻喜欢上了这种大型犬,不惜花费抵得上他一整部剧片酬的钱买了一只藏獒。

回到台湾之后他也带着这只“宝贝”频繁出席各大场合,一时之间这种威风凛凛的大型犬风靡台湾,但也因为价格昂贵,多是成为有钱人家身份地位的象征。

但因为当时购买藏獒的渠道只有进口,本身养一条藏獒就得花不少钱,加上运输成本就更加昂贵了,并且美国繁育的藏獒也是国内藏獒传出去杂交的,品相并没有那么好,体质也没按么强壮,因此开始有人瞅准这个商机,企图直接从西藏购买纯种藏獒到台湾出售。

在藏区,藏民们的信仰里狗是很神圣的动物,他们认为活佛的坐骑就是藏獒,灵魂也要先转世成狗而后才能转世成人,因此藏獒被藏民视为伙伴,并不会将其当做商品出售,这也使想要倒卖藏獒的商人束手无策。

但他们也没有就此放弃,找到了河北最早研究犬类规模养殖的王占奎,想让他想办法购买几只纯种藏獒。

王占奎在得知藏民不出售藏獒之后,换了个思路,想用物资去和藏民们以物换物,换几只藏獒回来,结果是,他成功了,换到了32只藏獒带回中原。

随后自留了公母共5只藏獒之后,王占奎把剩下的藏獒给了在台湾售卖的狗商。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那个年代,一只藏獒卖到台湾价格就能高达7000元,一下就让这个开狗场的人感觉看到了爆炸商机,于是王占奎就用留下的种犬们,走上了专业养殖藏獒的发财路。

但随着90年代两岸关系日益紧张,大陆也不允许出口藏獒到台湾了,想反手在内陆售卖呢,又有多地出台了禁止养殖的大型犬、烈犬的名录,藏獒就位列其中。

眼见两条路都没那么好走了,王占奎就想了一个增加藏獒知名度和民众接受度的方法,他找到电视台,将他进入藏区寻找藏獒的事情渲染成了一个精彩的拯救藏獒的冒险故事,也把藏獒形容成了中国特有的且是国内极度稀缺的犬种,这波大家就能明显看出,第一波藏獒炒作来了。

经过他一番操作,他瞬间成为大众眼中的救狗义士,藏獒也在大陆风靡起来,那时从他手里卖出去的狗,价格已经到达万元级别了,并且几年间有着不断翻倍的趋势。

但这时藏獒养殖也还没有形成很大规模,这个行业也发展的比较局限。

又过了5年左右,真正缔造“天价藏獒”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培养出中国首批女子田径冠军的国家田径教练马俊仁。

马俊仁的“马家军”如此所向披靡,但他却又和养殖藏獒扯上关系,就是因为他被爆出了强制给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以及性侵等丑闻,不得已只能退出国家队教练组,开始经商谋出路。

以前对于田径比赛就放言自己的运动员“想超谁就超谁”的马俊仁,买起藏獒来也沿袭了张口就来的宣传方式,小词儿一套一套的,号称自己的藏獒“一獒战三虎,三獒沉航母,五獒斗上帝,十獒创世纪”。

这种放现在来看都觉得夸张中带点土气的口号,还偏偏就让他给喊响了。

再结合藏獒是中国犬等的民族价值的赋予,他成功让藏獒再次回到大家的视野。

加上深知国内看起来比较官方的机构和平台更有信服力,所以他开设藏獒养殖场的同时,还自己担任主席创办了中国藏獒俱乐部,制定了一整套评判藏獒品相的标准,给养殖场的藏獒分级。

这时候,在他那里万元的藏獒已经是“劣品”了,排得上名次的都是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由此购买藏獒的有钱人越来越多,这种犬类再次成为大家攀比的资本。

事业风生水起的马俊仁仍没有满意现状,他随之又举办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北方藏獒博览会,吸引各界的养獒人士一起参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继续造势,将藏獒价格再提高一些,开头提到的4000万元和3000万元的藏獒,就分别是由他和藏獒俱乐部副主席培育出的“高血统”藏獒。

这些狗当时也没有真的卖出去,还留下了一个人家讲价2000万他不卖的故事,可以说把自己藏獒的“昂贵”“高档”的“人设”做得足足的。

他这一番操作形成的社会影响可以说很大了,藏獒也真的火了起来,但好景不长,就在他的“天价藏獒”面世的当年年末,国家出台了反腐倡廉的八项政策,让很多有能力购买高价藏獒的腐败分子一下就躲了大半。

再加上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有很多跟风“藏獒热”开场养殖的人,在这些年也都在满足着大量的藏獒需求,但由于开得实在太多,加上市场也逐渐饱和,藏獒价格也开始暴跌,甚至回到了90年代的千元。

因需求减少,加上难以负担高昂的养殖费,多地的藏獒场开始倒闭。

到了2013年,全国多地再次完善并严格执行大型犬、烈性犬禁养名录,藏獒在内的大狗狗直接进不了城区了,如此一来,算是给要死的骆驼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国内的“藏獒热”彻底冷却,由此国内古往今来最离谱的一次宠物炒作就此落下序幕,藏獒也被落下了奢侈品神犬的神坛。

跌落神坛的藏獒现在在以怎样的姿态生活着?

经过那段疯狂炒作之后,国内繁殖的藏獒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像马俊仁之类的头部人员赚得盆满钵满,全身而退,底部体量小的狗场也只能赶紧抽身,那剩下的狗子怎么办呢?那可不是几只的事儿。

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放生。

直到今天我们都知道放生不是能随便放的,更何况还是藏獒这种食量很大,还极具攻击性的烈犬。

导致的后果就是,西藏、青海地区很长一段时间都流浪狗肆虐,最多的时候青海一个生活着17万人的城市里,却有多数为藏獒的1.4万条流浪狗和人们同居。

藏獒有结群的生活习性,因此城市周边出没的藏獒经常是成群结队的,轻松就能解决雪豹之类的野生动物,更遑论人,那一阶段很多地区的老弱妇孺都不敢出门,藏獒伤人事件数量也远不是我们能一一知晓的。

成群的流浪狗也带来了严重的传染病。

这些藏獒就严重影响了青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

再来说说被出售到内陆的藏獒,它们日子也并不好过。

作为原本生活在高原的猎犬,低海拔的环境让很多藏獒都无法适应,早先是靠着狗贩子们打的激素等药物强撑着活着,但坚持不了太久可能就死了。

并且因为天性、加上每只狗的性格,藏獒并没有那么容易被驯化,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对世界犬类智商的研究报告来看,藏獒属于智商较低的犬类,眼神也不是很好,因此不能很快的学会一些指令、了解一些界限,所以因藏獒失控发生的惨案才会接连出现。

那些伤害人的藏獒固然需要铲除,但是也存在有的本性温和藏獒,可能只是有过疑似会扑人的行为,就经历被主人关在焊死的铁笼里十几年的经历,一辈子吃喝拉撒都在铁笼内,站在人的角度来说安全第一,所以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但被关的藏獒也十分可怜。

还有因为觉得养殖费用太高,所以不愿再养下去的人,这些人的藏獒也是要不就被遗弃,要不直接被绑进狗肉馆,从“犬之骄子”变成桌上肉。

这些都是盲目跟风造成的恶果,人类往往能独善其身,或是物质上有一些损失,但对于动物而言可能就是要搭上命。

拒绝炒作,拒绝跟风

回顾过往,藏獒其实只是众多炒作事件的主角之一,也是受害者之一。

以前的君子兰、文玩核桃、菩提子,今天也有球鞋、盲盒、感冒药,炒作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它甚至聪明的学会了套上“营销方式”的外衣,而它所擅长的就是拿捏人心,这些事件不一定每次都会对动物产生危害,但一定会对我们的钱包产生危害,让我们心甘情愿的把冤枉钱花出去交“智商税”。

因此,仅以天价藏獒事件给大家提个醒,生活中一定要警惕各类恶意营销,理智消费,不盲目跟风,不让它让我们造成损失,也避免形成更严重的恶果。

#知识创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