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脸谱图片 但因面容秀美

时间:22:17:08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9评论:0

京 剧 脸 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看到这段歌词你会不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出来?

其实京剧的魅力,不仅存在于它的唱念做打之间,更存在于它的苫肩、靠旗和脸谱之中。

单是这脸谱的画法就有很多有趣的小知识哦。

今天,让我们和小编一起,去看一看京剧脸谱中的秘密吧。

脸谱的由来

关于戏曲脸谱的起源,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早在远古时期,受原始图腾信仰的支配,人们就形成了文身(在身体上画图案)和画脸谱的习俗。

从流传至今的一些古代文物上,我们还能一窥端倪。

例如,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一个字就像是一个头戴面具的人在跳舞。

美国西雅图美术馆收藏的商末周初的虎形青铜面具,大小与人脸相似。

陕西汉中出土的商代青铜面具,有鬼面和兽面两种类型。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纯金、青铜面具,比人脸窄小,大概是模仿面具制作的避邪灵物。

也有人认为,脸谱起源于北朝的代面,即面具。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虽然武功高强,总被人看作赢弱的白面书生。

为了增强威猛形象,他经常戴着假面具迎战敌人,以此鼓舞士气。

后来,戴面具逐渐演变成画面具,早期的脸谱随之问世。

还有人认为,脸谱艺术从宗教仪式中得到过启发,是民间祭祀化妆的遗留;或者认为它是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门艺术。

到了宋代,城市繁荣发展,城中有了戏场,也有了职业剧团,各种演出舞台、道具、化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的杂剧、特别到了明代的戏曲,各行当有细致的分工,其南戏、弋阳腔、昆山腔开始有了初步的脸谱。

清乾隆以后,民间戏曲大发展,昆曲、弋阳、梆子、皮簧等民间戏曲相继兴起,从此,脸谱艺术走向了定型化。

关于脸谱起源,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说法。

来猜猜看是什么啊??

嗯~可能福建的朋友已经猜到了!对!没错!

另一种说法是源于傀儡戏。

傩戏是源于福建的傀儡戏,至今仍在流传,已具近千年历史。

木偶所表现的人物不同,脸上勾画各种图案。

戏剧演员把这种形式移植到面部化妆,产生了搽土(黑)抹灰(白),女角色有涂脂抹粉(赤朱)之说。

随时代变迁,戏剧形式不断发展,角色有了分工。

表演的人物不同,某些具有某种特色的人物,如相貌、年龄、性格、品德等,面部化妆有明显区别,逐渐产生了以黑、白、红三色为主的面部化妆形式,脸谱从而有了雏形。

至今,净丑演员面部化妆的脸谱仍以这三色为主色。

(此说法仅是少部分学者的猜测,现如今所考证多偏向于第一种说法起源。

傩戏,又称傀儡戏

后有学者把各种说法归纳为披发文身说、代面说、面具说、塑像说、涂面说等。

这些说法从各自角度描述了戏曲脸谱的起源。

由此可知,戏曲脸谱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无序到有序,从萌芽到发展的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

叮叮叮,小故事~~~

中国脸谱据说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的记载,北齐(公元550——577)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带木雕面具出战,时常取胜。

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大胜敌军。

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

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

演戏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

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后世的戏曲脸谱,受到它的影响,日本的歌舞伎亦受其影响。

小科普:所有的角色都要画脸谱吗?

京剧中主要可以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其中,旦角全部为女性。

在这四大行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勾画脸谱。

生、旦的化妆,主要是为了达到美化的效果,所以只需要略施脂粉就可以了。

勾画脸谱主要应用于净、丑行当的人物,你可不要以为这些脸谱是天马行空的随意创作哦,脸谱上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线条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呢。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性格

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给颜色赋予了性格,红橙黄绿青蓝紫,一切颜色皆有性格。

红:忠义勇敢,有血性。

代表人物:关羽。

白:阴险奸诈。

代表人物:曹操。

也可代表和尚、太监或年迈老人。

黑:刚正不阿,勇猛且富有智慧。

代表人物:张飞、包拯。

蓝:骁勇、粗犷。

代表人物:窦尔敦。

黄:智勇兼备,彪悍多谋。

代表人物:典韦。

金/银:神秘,多用于妖魔和神仙。

代表人物:美猴王。

不同的人物脸谱上的图案也会有所不同

京剧脸谱中的颜色强烈绚丽,图案也是丰富多变。

有时在不同人物的脸谱上还会出现表现他性格特点或兴趣爱好的图案呢。

例如:杨家将中的孟良脸谱额头上会有一个红色的葫芦,就是暗示此人酷爱喝酒;

赵匡胤的龙眉,就是暗示此人是真龙天子;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所以会在脸谱上画上红点作为表示。

脸谱的种类

现如今,我们能接触到的京剧脸谱,只有场上脸谱和工艺脸谱两大类。

场上脸谱,是指演员舞台演出时的化妆艺术,是勾画在脸上的,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我们称之为“活谱”。

工艺脸谱,是指画在纸上、壳上以及各种装饰物上的脸谱。

例如,在彩塑、国画、剪纸、竹刻、烧瓷、面塑、蜡染、风筝、面具、蛋壳、皮影、木偶、邮票等上面,都可以创作丰富多彩的脸谱造型。

这些脸谱不讲究人物性格特征,只求美观,我们称之为“死谱”。

有人统计过,我国京剧里的脸谱,有几千种之多。

不同的脸谱,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最早的京剧脸谱,主要采用黑、红、白三种颜色。

后来,根据不同需要,脸膛主色又细分出红、紫、白、黄、黑、蓝、绿、粉红、灰、褐、金、银等脸谱颜色。

舞台化妆一般分“俊扮”和“勾脸”。

“俊扮”主要用于生角和旦角,“勾脸”主要用于净行和丑角。

画脸谱,也叫“勾脸”,是京剧演员表现特定角色的一种化妆方式。

不同的角色,画法各有区别,不能张冠李戴说到具体画法,更是千变万化,各尽其妙。

附:几张美不胜收的京剧脸谱,请观赏!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家传世”

欢迎踊跃留言和吐槽~

人海茫茫,字里行间的相逢,也是一种缘分

—声明—

本文部分素材及图片源自网络

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