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草木有本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时间:18:36:46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25评论:0

本文由作者眼界心境说文化独家原创。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人蜀。

唐玄宗看着眼前山河破碎,想起那日朝堂之上询问众爱卿对安禄山其人评价如何。

众人唯唯诺诺,一心拣好听的话讨好,说安禄山忠心可鉴,说皇上圣主英明。

唯有一个风度翩翩的人回答得与众不同,他说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

唐玄宗想到那日竟然还恼怒此人与自己作对,而今日却落得这般地步,不禁痛哭涕零。

然而此时,那位风度翩翩的相公早已于开元二十八年因病去世了。

唐玄宗想及的翩翩相公,生自韶州曲江,姓张,名九龄,字子寿。

相传他尚在娘胎时,算命先生就告诉他老爹“你的儿子是个非凡人物”。

果然,张九龄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三十岁中了进士做了校书郎,五十五岁做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但是,因为张九龄耿介直言,接连反对玄宗中意的李林甫、牛仙客当宰相,做了三年多宰相后被罢知政事。

之后又因为他以前举荐的一个人犯了事,而被连坐,贬为荆州长史。

亦步亦趋地爬到了权力高层,然后又跌回来,于是张九龄同志就感染了一种人类的通病:“失意”。

在人的一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怀才不遇只是七八之一,遇人不淑又是七八之一。

即使良禽择良木而栖,又怎逃得了盛衰转换的起起伏伏。

由此看来,失意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人人都会失意,关键要看失意后,你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

荆州城远距首都长安四千多里,对于张九龄而言,几乎等于流放。

但考虑张老此时的心境,荆州却实在是太应时应景了。

因为荆州是战国时楚国的故土,而正是在这片故土上曾经诞生了中国“失意界”的头号人物——屈原。

屈原的故事家喻户晓,自不必说。

我们都知道他在伟大著作《离骚》中自比美人、香草,让“失意”的精神借助这些常见的事物传续了下去。

张九龄即使没有感同身受,也算是受了“骚体”的影响。

在荆州长史的位子上,他写了这样一首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在这首诗中,张九龄说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都是源于它们草木的本心,并不是为了要博得美人的欣赏而去折。

托物寓意,说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美誉,以求得富贵利达。

话外之音就是说:我张九龄就是这样的一个贤人君子。

我们无法得知张九龄写此诗时的真实心情是怎样的,但通过诗句和史实,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第一,张九龄没有消沉,没有自暴自弃,没有“自绝于人民”。

第二,张九龄没有趋炎附势、近墨者黑,没有说世人皆浊我干吗要独清的念头。

第三,张九龄写了十二首《感遇》,而上文的这首冠于《唐诗三百首》之首。

见惯了太多的“破罐子破摔”,见惯了太多“随波逐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况且此时此处的失意或许是彼时彼处的得意呢,所以,君不见张九龄官场失意,却诗坛得意。

还记得,我第一次读《唐诗三百首》,知道了张九龄,惊叹于那简略的介绍,原来张九龄还做过宰相。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是作者眼界心境说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