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美国国父 而是各方妥协的结果

时间:18:02:30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5评论:0

美国的国父们

大陆会议

通常而言,提到美国国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多都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毕竟首都都以其命名,足以印证其当之无愧的国父地位。

然而在美国的历史叙事里,美国的国父更多是指一群人,美式英语“国父”一词的表达是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没错是复数。

历史上,通常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们都称之为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国父),这其中就包括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等独立宣言签署者和制宪会议代表,而我们今天所要说的美国国父正是其中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国父的较量——乔治·华盛顿与本杰明·富兰克林,谁的贡献更大?

如果非要将两人进行比较,相较于知名度而言,华盛顿通常是明显要更胜一筹的。

毕竟他不仅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而且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成为第一任的大陆军总司令,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独立战争结束后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而且至今为止仍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选举人团支持而当选的美国总统,并且在两届总统任期届满后,华盛顿坚持拒绝连任,这也成为此后美国总统任期不可打破的惯例。

因此华盛顿算得上是“了却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最完美典型。

华盛顿在指挥战争中

尽管在美国最近几年的“黑命贵”运动中,华盛顿由于蓄奴及对北美原住民屠杀的历史,也引起了美国社会对他的重新检讨和反思,但每个历史人物都不可能完全摆脱历史的局限性,过于求全责备必然不可取。

相比之下,富兰克林的履历虽然同样金光闪闪,但相较于华盛顿的完美形象似乎是有差距的,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翻看历史会发现在美国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富兰克林发挥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要大于华盛顿,他可能更无愧于美利坚独立历史的中流砥柱。

富兰克林肖像

首先,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核心和精神领袖。

作为美国独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份最重要法案文件,即1776年《独立宣言》,1783年《巴黎条约》以及1787年的《美国宪法》,这些文件塑造和奠定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础和基本结构,而富兰克林是唯一同时签署这三项最重要文件的建国功勋。

同时《独立宣言》的起草更是离不开富兰克林的参与和主导。

《独立宣言》的起草

《独立宣言》的签署

其次,富兰克林的外交努力对独立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767年美国驻法国第一任公使,在此其间他在法国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欢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由于他的努力,而形成的法美军事同盟对美国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早期的独立战争中,华盛顿领导的北美大陆军,面对强势英军的进攻总是节节败退,直到本杰明·富兰克林争取到法国的支持,战场上的局势在法国的帮助下开始逐渐扭转,最典型的便是著名的约克镇战役,如果没有法国陆军和海军的支援,仅仅依靠华盛顿的大陆军几乎不可能取胜。

也因此有人说:是法国强化了富兰克林代表美国人的形象。

富兰克林在法国广受欢迎

第三,相较之下,华盛顿对于独立战争的作战指挥也存在夸大的嫌疑。

应当明确的是,华盛顿在第二次北美大陆会议中当选大陆军总司令,最核心的原因不在于他的军事才能,因为在当时的北美殖民地要想摆脱英国的殖民建立新生的美利坚,离开财力雄厚的南方殖民地各界的支持,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乔治.华盛顿就是南方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弗吉尼亚州的代表,而华盛顿本身也是弗吉尼亚最富有的人,他的支持对于独立战争的继续不可或缺。

因此,可以说富兰克林对于美国独立的重要性,如果不能说超越华盛顿,那他的贡献也绝不在华盛顿之下。

同时自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而华盛顿的肖像则是在一美元,这似乎也说明了美国社会对于富兰克林的高度认可。

独立之父光环下的深深的英伦情节

虽然全程主导了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并走上独立道路的战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富兰克林是深深的痴迷于对英国作为宗主国热爱,同时充满了对于蛮荒北美的嫌弃和鄙夷。

1757年,富兰克林代表宾夕法尼亚州人到英国向英王阐述北美殖民地的状况和意见,并在伦敦居住了长达五年,这期间富兰克林成为了绝对的英国热爱者,他在书信中多方批评美洲的偏狭和粗俗,赞扬英国的精致华美。

用现在的语言体系可以称之为英国粉和美洲黑。

例如,他曾这样肉麻的歌颂道:“不列颠这个小岛,几乎每一个村落中有知识、有道德的文雅人士,都比在我们一百里格(五百五十公里)范围大的森林里能找到的还多。

没有哪个在英国成长的人能在美洲过得开心。

在伦敦度过五年之后,当他在一七六二年必须返回宾州处理邮政业务时,他说他的心属于英格兰,发誓会尽快回来。

后来,他在一七六四年十二月又回到英格兰,第二年涉入印花税法案时,富兰克林开始展现出他对民主政治的无知和菁英主义的缺点。

他和其他殖民地代表一样,都反对这个法案对殖民地许多东西课税,包括报纸、执照、合约和扑克牌。

但当富兰克林得知这个法案势必会通过,他也就顺水推舟的接受了。

他说“帝国毕竟是要花钱的 “。

眼看印花税法案即将通过,为了抢占先机,他开始运作并试图帮他的朋友拿到了费城的印花税票销售权。

而这成了他政治生涯的最大滑铁卢,这样的操作使他的诚信和民众支持度大为受损。

这次事件也令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日后再没有当上更高民选职位。

然而出乎富兰克林预料的是,北美殖民地的剧烈反抗让印花税法案在北美大陆各地都无法实施,这让富兰克林深感震惊。

此时的他不但完全和殖民地人民脱节,也已经完全转变成了个保王派。

他写信给那位在他帮助下拿到了费城的印花税票销售权的朋友,让他“坚持忠于王室,坚定相信中央政府…,这对于你我是最聪明的路,不论群众或其盲目的领袖有多疯狂“。

抗议印花税法案的讽刺漫画

此后很多年里,对于印花税法案遭受的人民的出乎意料的剧烈反抗,也在慢慢改变着富兰克林的态度,改变着他对英国的态度。

后来他在一七六六年于英国国会花了四小时谴责这个法案,并成功使法案被取消,这才稍微挽回他在北美洲的名声。

美洲人对印花税法案的反应让富兰克林震惊的同时,他对英国体制的信任日渐动摇。

他开始厌恶英国官员对殖民地的「傲慢、轻蔑和滥权」,开始觉得自己是美洲人。

在接下来四、五年中,富兰克林心情很矛盾,觉得自己卡在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而且这道鸿沟愈来愈大。

正如他所说,英国人认为他太美洲,美洲人则觉得他太英国。

甚至直到1780年,美国已经完全独立,而他也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他却仍然考虑呼吁容许英国保持对美洲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