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莫里康内 直到六十年代

时间:21:52:59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8评论:0

好像只有顶级优秀的电影,才能配上他的音乐。

他的合作伙伴有赛尔乔·莱昂内、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奥利弗·斯通、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等世界名导,代表作有《海上钢琴师》、《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等影史经典。

头号迷弟昆汀将他放于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之前。

坂本龙一、汉斯季默谈到他也自愧不如。

他是20世纪最著名最多产的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

你也许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吹口哨的西部牛仔,没有叫noodles的小混混,没有西西里岛风情万种的玛莲娜,没有揭竿而起的黑人奴隶姜戈,而1900弹出的乐曲更不会那么深入人心。

是莫里康内的配乐赋予了这些虚构人物深刻的灵魂。

钢琴天才1900背后站着莫里康内这个真正的音乐大师,而莫里康内没有将自己锁在那艘邮轮上,他把他的音乐带给世界,他不仅是意大利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他是音乐的骄傲,也是电影的骄傲。

如果没有他大师级配乐的加持,那些令人魂牵梦绕的影史经典将瞬间黯然失色。

是他和电影导演们的互相成就,给我们带来了无数刻骨铭心的旋律奏章。

近期关于莫里康内的纪录片《音魂掠影》终于和公众见面了,由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历时五年打造而成,王家卫等监制,聚焦于莫里康内七十多年的职业生涯。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听的纪录片。

但主人公缺席了这场视听盛宴,他不能亲自收到这份真挚的礼物。

2020年7月,莫里康内与世长辞,今年是他离开的第二个年头。

斯人已逝,好在我们还能看到留住他生前鲜活影像和悦耳乐曲的纪录片。

156分钟,带领我们一同走入一代音乐大师的一生。

莫里康内出生于一个平凡家庭,父亲是小号手,他起初是想当医生,而父亲则希望他继承衣钵,成天到晚逼着他学吹小号,后来把他送去了罗马的音乐学校,而这个音乐神童不到两年时间,就突飞猛进地学完了4年的课程。

他本想做个创作严肃音乐的作曲家,他开始接触电影配乐。

此时,他籍籍无名的小学同学莱昂内找到他,合作了开创世界电影史的「通心粉西部片」《荒野大镖客》。

那个时候意大利人拍西部牛仔、美国人拍西西里黑手党反而更出圈,可能一个人想象自己不懂得的事情很容易浪漫。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饰演的牛仔枪手不再是传统西部片中的光明磊落的正面形象,主角道德倾向较模糊、更暴力粗野,没有美国片所具有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色彩。

通心粉西部片的配乐也更强烈、更有抒情性,这也都是出自于莫里康内之手。

Ennio Morricone - Titoli.mp3

02:57

来自第十放映室

人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独特叛逆的西部片配乐。

他将爽朗潇洒的口哨声、令人心潮澎湃的甩鞭声、急促的马蹄声这三种怪诞的声响颠覆性地交杂在一起,奇妙地将美国西部狂放不羁、肆意妄为的野性彰显出来。

《Titoli》的口哨声至今一响,都会让我鸡皮疙瘩一起,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想去祖国最西边最需要的地方一展身手。

虽然《荒野大镖客》深陷于无授权翻拍黑泽明《用心棒》的争议中,但也正是该片让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莱昂内进入世界知名导演行列、八线演员伊斯特伍德一炮而红,而莫里康内也开启了他传奇的电影配乐创作生涯。

他和最佳搭档莱昂内默契合作的“镖客三部曲”、“往事三部曲”,在浩瀚的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笔。

在《音魂掠影》中,还有一个关于电影巨匠库布里克的彩蛋。

库布里克当年筹拍《发条橙》时,曾想聘请莫里康内担任电影的音乐制作,而莱岸内对音乐大师的占有欲让他诓骗库神老莫没有档期,这才让我们错失了两个天才的火花碰撞。

而莫里康内的名气大振,也给他惹来不少麻烦。

教条的学院派认为将音乐应用于电影是一种耻辱,他们指责莫里康内是“传统音乐的叛徒”。

面对这些非议,莫里康内表示曾经的他也有这样的想法,他也想过回归主流。

但是经过长期的电影配乐工作,他开始慎重地思考电影与音乐的关系。

他发现,在当今的世界八大艺术中,热爱电影的人和热爱音乐的人一样多。

他渐渐地向电影这门第七艺术敞开心扉,坦然提出电影音乐就是当代音乐的观点。

因而他把五线谱作为砖瓦,在电影的领域里构造音乐的圣殿。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音乐不再是电影的陪衬品,他用一段段悦耳动人的旋律将电影艺术再次升华,并还以电影配乐这一行业前从未有过的职业尊严。

我时常觉得,他不仅是个作曲家。

莱昂内称他为自己合作过“最好的编剧”,尽管他从未写过剧本,但他却可以自如地应对各种各样的电影主题,包括难以捉摸的复杂人性。

因而莫里康内也是个优秀的心理学家,灵动地将电影配乐升华为电影对话,让音符化为楠楠细语抵达人的内心深处。

他与电影观众共情,也与电影角色共情。

他穷其一生,用音乐诉说人性,打破音乐种类的边界并且不断突破自我。

无论是莱昂内、伊斯特伍德还是莫里康内,他们的后半生都在竭力逃出《荒野大镖客》的禁锢,他们都在对把自己捧红的西部片进行着自我复仇。

成名作《荒野大镖客》之后,有不少西部片的配乐工作找上莫里康内,但他并不囿于西部片一个片种。

他用超过500部不同类型电影的配乐为自己发声:他是音乐专家,不是西部片专家。

他认为电影作曲家不应该安于循规蹈矩,而是要带着冒险精神去尝试不同的音乐实验。

他敢于探索不同风格的音乐,勇于接触不同的类型电影,包含历史片、政治片、爱情片甚至恐怖片。

常规模式下全片剪辑好才会送去配乐,但莫里康内是反例,他是绝少的在电影拍摄阶段就创作好音乐的作曲家,他的配乐可以进一步激发主创人员在片场的创作灵感,也给后期剪辑师更加清晰的调控思路。

同时他并不因为自己的名气就摆架子,托纳多雷当时还刚初出茅庐,但充满浓郁乡愁的《天堂电影院》打动了莫里康内。

他平等地对待这位新人导演,于是这部伟大的迷影之作诞生了。

虽然身为纪录片导演的托纳托雷尽可能地避嫌于他的回忆三部曲,但《海上钢琴师》对于莫里康内的意义是绕不过去的。

在音乐里游刃有余的他,就像《海上钢琴师》那句经典台词在现实世界的折射:

“在有限的琴键上,弹出无限的音乐。

他们都是一生执迷于音乐创作的“疯子”。

他们不是在弹奏,他是在爱抚这些音符。

在船上度过一生的1900,他和莫里康内一样,他们的精神世界都很纯粹,只有钢琴和音乐。

宁愿一生孤独,也不愿随波逐流。

因而孤独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节拍。

莫里康内高产高质,同样神秘莫测。

他不喜交际,终生住在意大利,从未离开罗马作曲。

他也固执己见,他不会说英语,也不愿意去学英语。

但为1900摄入了灵魂的他并不固步自封,他不会把自己困在美好的乌托邦,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曲高和寡。

他想把自己的音乐带给世界,流芳百世。

莫内康内可能就是下船后的1900。

与好莱坞若即若离的他并不受奥斯卡待见,他曾被提名五次,却一次次与之擦肩而过。

不过他也不像桀骜不驯的戈达尔那样直接缺席。

2007年,奥斯卡金像奖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他终于得到了实至名归的认可。

当伊斯特伍德将小金人递给莫里康内,两个白发老人在台上相拥的这一幕,没有人不落泪。

但对莫里康内而言,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不是他的终点,他的创作风格轻盈多变,即使人到鲐背之年,也在尝试新的乐种。

2016年与昆汀《八恶人》的合作终于让他摘得小金人,那一刻仿佛整个好莱坞都在道歉。

谈到昆汀,作为莫里康内的头号迷弟,他为了和大师合作,锲而不舍了二十余年。

早在1994年拍摄《低俗小说》的时候,他就邀请了莫里康内为电影专门创作一些音乐,结果遭遇婉拒。

到《无耻混蛋》、《被解救的姜戈》的时候,昆汀也不是没有热情邀请过,一度被敷衍的他还是只借到了《Un Amico》和《Ancora Qui》两首多年前创作的知名乐曲。

但昆汀并不过瘾,到了《八恶人》,他干脆把剧本全部翻译成意大利语,由美国奔赴到意大利,亲自送到莫里康内的面前,用他的真诚取得了这位老先生的信任。

时年86岁的莫里康内挑灯夜战,用一张白纸、一只铅笔,谱写着他力求达到完美的乐章,真切地诠释了敬业的乙方精神。

毕竟大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师不折磨自己怎么催生出那么多优质的配乐精品。

坂本龙一在采访里透露,当年他为贝托鲁奇《遮蔽的天空》配乐时,曾被导演拿莫里康内PUA他。

导演临时要求修改前奏曲目,但他觉得来不及改不了。

结果贝托鲁奇说了句:“要是莫里康内的话一定可以的”。

就是这一句激将法让教授在30分钟内极速完成修改任务。

当然莫里康内的音乐也是超越国界的,同样适用于华语音乐。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中就出现了两端莫里康内的经典配乐,结尾宫二向叶先生表露心迹时用了《美国往事》那首沁人心脾的《Deborah's Theme》。

王家卫曾说,这是以向莫里康内和莱昂内致敬,以「民国往事」致意「美国往事」。

没有想到一首西洋音乐与华夏武术故事搭配在一起,毫无违和感。

原来当年最致命的魅力也不是黛博拉的舞姿,而是莫里康内带动叙事的凄美配乐。

他是电影配乐界的一代宗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莫里康内去世后,与他合作过的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在网络上发布了《天堂电影院》的主题曲《Love theme》的演奏片段,并在社交平台留言: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莫里康内将音乐描述为‘能量、空间和时间’,这或许是我听过的对音乐最简洁精确的描述了。

我们将十分想念他。

我们将永远想念他。

而在《音魂掠影》中,我们又看到了那些莫里康内配乐的经典电影片段。

再次重温那些片段时,我完全无法想象当老牛仔拔枪时、四兄弟经过曼哈顿大桥时、成年多多望着那些吻戏删减片段时、1900在楼梯上驻足时,如果没有他令人流连忘返的配乐,是否还会勾连起我们的观影感动,我们是否还会如此珍爱这些作品。

再也没有一个叫莫里康内的人在写曲,但美妙的音符是永垂不朽的。

他留下来的作品是我们很多人生命中的旋律。

那些熟悉的节奏响起时,我们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动容。

音乐带给人的感染力是超过一切感官的。

也许有些人在现实中早已失去生气,但在他充满精气神的乐曲里又活了过来。

成年多多的演员雅克·贝汉也在今年离我们而去,想必他和莫里康内已经在天堂电影院团聚了。

祝你们和你们的好友1900聊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