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英招 处于槐江之山

时间:18:02:14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3评论:0

中国的半人马神话中,除了《西山经》与《北山经》中的山神群体外,还有两个半人马神兽格外特立独行,他们一个喜欢巡游四海,一个喜欢见人就抱,它们就是英招与孰湖,而西方神话中也有所谓的“半人马”,两者之间仅仅只是巧合?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一)人面马身鸟翼

半人马英招,它的样子很奇特,虽然也算是半人马一族,但是却包含了四个动物的特征:马身、人面、鸟翼、虎文。

而它的工作则是帮助天帝看管帝之平圃,平圃为天帝所居之处。

除了看门之外,它还喜欢四处溜达,声音如榴。

英招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

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

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

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西山经》

半人马孰湖,处于崦嵫之山,它与半人马英招一样,是一个包含了四个动物特征的结合体:马身、人面、鸟翼、蛇尾,至于它的爱好也甚是奇特,喜欢举人,嗯,可能就是喜欢抱抱。

孰湖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

其阳多龟,其阴多玉。

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

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

——《西山经》

可以看到,在构成英招与孰湖身体的组合中,无疑人面马身是占据主导的,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它们都增加了新的共同元素那便是“鸟翼”,为甚会格外强调鸟翼?

实际上半人马神话最初的创造,便与马之特性有关:它们是先民见过最善于奔跑的动物,而除此之外,飞鸟的迅疾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两相结合之下,便赋予了半人马一双鸟的翅膀。

英招

正因如此,英招此神,身体是马却有一颗人首,身体上是斑斓虎纹,再加上一对羽翼,不仅善于奔跑,而且可以自由翱翔,如此英招才得以担任巡游四海、传布天帝旨命的工作。

另外,说起能飞的马,很多人就会想起天马,的确天马是出自《北山经》马成之山的一种神兽,但是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虽然同样具有能够飞翔的特性,但体型却如一只黑头白犬,和马丝毫沾不上边。

天马

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

至于半人马孰湖,它与英招的区别之处则在于它为什么会有“举人”的癖好?阳Sir以为,这里的“举人”(郭璞注:喜抱举人)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对于人骑在马上的一种另类描述,而“举人”实际上就是“驮人”?

这可能就与人类驯服马匹、以及骑兵的出现有所联系,毕竟人马合一的内在逻辑,便是人获取马善于驰骋的特性,而对于那些从未见过马的部落,如果陡然间看见人骑在马上,便以为是“半人马怪物”,确实也无可厚非!

(二)西方之半人马

无独有偶,在西方神话中也有半人马的踪迹,在对于半人马群体的描述中,它们是一群野蛮残暴的生物,但是其中也有一个特例,这个名叫“喀戎”的半人马,却温厚而智慧,堪称一股清流。

喀戎的能力在半人马中出类拔萃,琴棋书画、弓箭刀枪、拳斗相扑、天地人间,他几乎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晓。

他隐居在皮力温山洞中,传授盖世武艺。

凡是他的学生,哪怕只学会了一种技艺,就可以称雄天下,这段描述让他像极了中国的“鬼谷子”。

半人马

而他的死亡则与自己最为出色的弟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有着不小的瓜葛。

相传,赫拉克勒斯在完成十二功绩的过程中,由于追杀半人马的强盗而用毒箭误伤了自己的老师喀戎。

而箭上的毒液来自九头蛇许德拉的血液,因此不老不死的喀戎被毒伤折磨得死去活来。

半人马喀戎

在赫拉克勒斯救下普罗米修斯之后,喀戎自愿作为替身和普罗米修斯的位置交换。

九头蛇毒液带来的痛苦,让喀戎甘愿放弃永生。

于是他代替普罗米修斯被绑在悬崖上致死,普罗米修斯得到解放,这个做法也让双方都可以得到解脱。

所以,死后的喀戎被宙斯升上天空,成为了手持弓箭的人马座。

所以,由此来看,中国的半人马英招与孰湖,更加接近于真正意义“天马”形象,它们的诞生源于古代先民对于万物有灵以及原始的图腾崇拜,体现了一种尊重自然并积极改造自然的心态。

而西方的半人马更加强调如何平衡人的理性与马的兽性,喀戎最终也变为人马星座出现在无垠的苍穹之上,似乎与中国之天马行空的精神不谋而合!

考古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