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莎车事件 如不军法从事

时间:16:42:28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6评论:0

新疆起义前,警备司令部和国军驻军内部,和战两派的斗争愈演愈烈,莎车事件的爆发对主战派无疑是致命一击,而对主和派的起义则起到了推动作用。

事件的起因,是由骑兵第四旅旅长唐井然克扣军饷,虚报冒领中饱私囊,弄得军无粮饷、被服,马无草料、马具所引起的。

唐部中的副团长洪亚东及其部下对唐井然鱼肉官兵的行为极其愤恨,加之唐平日为人奸诈,性情暴烈,刚愎自用,更是引起他们的不满。

因此,洪亚东奋起率兵造反,包围了旅部,要唐退还赃物。

唐见形势危急,即派重机枪连扼守毕立根大桥,以防城破丧命。

但洪此举颇得军心,奉命去扼守大桥的部队一到桥头,竟然也打起了拥洪反唐的旗号。

唐见旅部屏障已失,急电赵锡光求救,并声称:“洪亚东叛党叛国,上行下效,必然酿成大祸。

赵锡光深恐乱子闹大不可收拾,此时又收到陶峙岳命他前往莎车处理事件的急电。

于是,赵锡光迅速组成了一个加强营,亲自率队赴莎车应变。

洪亚东获悉赵锡光派兵来莎车的消息后,便急电赵,斥责唐井然屡扣军饷,导致官兵闹饥荒的恶行。

赵锡光接到洪亚东的电报后,惟恐将事态扩大,忙令平叛部队在大桥附近宿营,自己在大桥附近的磨坊过夜。

次日天一亮,赵锡光派一副官乘坐一辆插着红旗的卡车开赴洪亚东的驻地,随身还携带银币百元。

洪知道赵已派人前来,起初甚为惶恐,急步迎至大门。

这位副官当即转达赵要他去磨坊会晤的来意,并将100元银币交给他,以示安抚。

洪亚东一听副总司令居然住在荒野的磨坊里过夜,惭愧之色,溢于言表,他立即派人送去钢丝床一张和食油、大米、猪肉等食品,自己也跟着去了磨坊。

洪亚东站到赵锡光面前时,面色恐惧,好似大祸即将临头。

但赵的态度却很和善,对洪也并无责备之意。

赵令洪即刻解除对汉城唐旅部的围困,并约束部下可能发生的违纪行为。

洪表示坚决执行命令,并请求赵向部队训话。

赵应承了下来。

此后,赵的副官又奉命去汉城见唐井然,传达赵的命令。

但唐坚决不开城门,表示“不处理洪亚东,决不开城门”!

当副官返回向赵复述唐的态度时,洪亚东正在集合队伍。

黑压压一片,计约千名士兵,一眼扫去,哪像吃粮食打仗的士兵,简直就是刚出狱的囚徒。

士兵们眼里含着屈辱的泪光看着副总司令。

赵显然很吃惊,他紧锁双眉,一直不说话,良久,才作了番抚慰,并以银元千块、纸币万元,分发给官兵。

唐井然在赵锡光的压力下,不得不打开城门。

赵命唐火速离开莎车,另有任用,不然事态将会重演。

但唐仗其是陶峙岳旧部,且是同乡,便有恃无恐,不买赵的帐,甚至公然声称,其他条件可以接受,惟独离开部队不能从命。

实际上,唐井然的所作所为,陶峙岳早有耳闻,只因时局不稳,军心涣散,他怕对唐采取行动使部下产生“兔死狐悲”之感慨,才迟迟没有动他。

现在唐的劣迹昭著,正是执行军纪之时。

因此,事件一发生,陶就急电赵:“莎车事件,由兄全权处理。

赵锡光开始并未向唐井然出示这封电报,直至唐态度矜持,强词夺理,他才愤然将陶的电报掷于唐的面前。

唐后来虽用尽心机,多方乞求,终于落了个削职夺印的下场。

事件虽然平息了,但赵锡光借题发挥,连夜召开少校以上军官会议。

他以估计部队战斗力的方式,着重讲述了“莎车事件”,从侧面说明10万驻疆部队根本不堪一击。

陶峙岳知道,起义并不容易,于是希望我党能多做工作。

兰州解放后不久,陶峙岳就电嘱驻酒泉的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八补给区司令曾震五,设法晋见彭德怀。

曾震五

在兰州,彭德怀热情地接见了曾震五,并让他秘密去迪化,与陶峙岳取得直接联系,从此陶峙岳与我党有了直接联系。

为了顺利实现起义,陶峙岳请求我党派代表协助。

1949年秋,邓力群陪同刘少奇赴莫斯科访问事毕,奉党中央命令,以联络员的身份进入新疆。

9月15日,邓力群乘机抵达迪化,在中苏机场受到了包尔汉、刘孟纯、屈武、刘泽荣等的热诚欢迎。

为了安全与方便起见,邓便住在包尔汉家里。

邓力群

在此,他分别会见了陶峙岳、陶晋初、梁客浔等人,转达了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与希望,并勉励大家要充分做好和平起义的准备工作。

毛主席的亲自过问,则在关键时刻,对促进新疆起义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治中与陶峙岳、包尔汉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彼此间思想一致、政见趋一。

鉴于此,9月8日,即西宁解放的第三天,毛主席在北平中南海约见了张治中,希望他能致电新疆军政当局,敦促他们起义。

9月10日,张治中便发电给陶峙岳、包尔汉,劝他们为革命大义,为新疆和平计,及时表明态度,正式宣布与国民党断绝关系,归向人民阵营。

9月22日,张治中再次致电陶、包,嘱陶立即派员与彭德怀接洽联系宣布起义,此时殊不应再有犹豫顾虑。

同时,还告陶、包,新政协已开幕,会毕当秉承毛主席指示再赴迪事宜。

尽管客观形势的发展,对主战派已愈益不利,但要他们脱离部队,交出军权,在政治上来个180度大转弯,内心当然痛苦万分。

所以,他们在公开商谈的同时,又在暗中谋计,妄想绝处逢生。

9月中旬,叶成一面秘密向胡宗南发电请示,一面召开师直营以上军官紧急会议。

他还要求整227旅准备作战,整装待命。

9月19日,胡宗南电令叶成将新疆部队转移至南疆待命,并指示若陶峙岳不走或阻止撤出,可临机处置。

此时,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只因叶、马、罗、刘4人不愿参加起义,又赖着不走,致使起义一再推迟。

在4人中,叶、罗的部队是中央军,已基本能控制得住,而马的部队因内部还有一种特殊的封建关系,而较难控制。

因此,陶峙岳等决定从马呈祥身上突破。

梁、刘认为只要私下找一个人劝说马呈祥,敦促他先离开迪化,其他3任也就没戏唱了。

于是,他们找到了王孟扬。

王孟扬是新疆回文学会理事,又是骑兵第一师的秘书,与马呈祥私人关系密切,熟悉马家底细。

王孟扬

陶峙岳与王孟扬谈了近两个小时,说:“到了关键时刻,靠旁人是靠不住的,例如马步芳乘飞机逃离青海时,马呈祥的父亲要求搭飞机同走,也遭到拒绝。

“你可为马设想一下,利害关头,连马步芳都靠不住,还能信任谁,如果他有意离开新疆,不如快走,带上自己的银元先到印度,这他的上策。

第二天,王孟扬给梁客潯打电话说,与马已谈过了,他基本同意走。

马呈祥一动摇,叶成、罗恕人也只得采取同样行动。

此外,马呈祥与刘汉东是至交,刘坚决要走,但又害怕旅途孤单,就极力怂恿他们同行。

就这样,马、叶、罗、刘终于下定了岀走的决心。

9月22日下午,骑1师处以上、179旅营以上军官在骑1师礼堂开会,由骑1师参谋长张五美主持。

马呈祥先讲了话:“我和罗旅长是好友,骑1师和179旅是兄弟部队,我和罗旅长要走,今天在会上相互认识一下,以后加强联系,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罗恕人接着站起来,掏出一张纸条,领头举行宣誓:“我们以孤臣孽子之心,忍辱负重,效忠总裁。

”誓毕散会。

9月23日,叶成召集整78师团以上军官开会,说:“我不得不走,你们留下,保存实力。

9月24日,主战派一行20多人,分乘6辆卡车,满载黄金、银元等贵重物品离开迪化,赵锡光在疏勒为他们饯行,并担保他们到边境的安全。

10月5日,他们从蒲犁县西南翻昆仑山经克什米尔到达加尔各答,随后分手,有的去伦敦,有的去巴基斯坦,多数转到香港和台湾。

主战派的出走,终于使和平起义的通道上清除了最后一道障碍。

9月25日,陶峙岳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归向人民。

但是通电却一时发不出去。

25日晨,陶峙岳就将事先拟好的起义电文交梁客浔设法发出,梁马上交由电信局长王章权处理。

王亲自坐镇,但因各地电信联络中断,根本找不到接报电台。

一再呼叫,直至25日深夜,才找到了张家口解放军某部电台。

该台因系致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起义通电,欣然接受,并立即转报了北平。

通电上所列将领均为直接指挥部队的长官,共计16人。

发电前,因军情紧急,将领们严守防地,故未集合举行签字仪式,但事前均已分别征得他们同意。

25日下午,陶峙岳召集总部少校以上军官在西大楼举行会议。

他脱去了国民党中将军服,身着中山装,登台讲了半小时的话。

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军事地图,说明只有起义才能保证金瓯无缺,令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9月26日,包尔汉率新疆省政府全体成员通电,与国民党脱离一切关系,即日起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领导。

就这样,新疆和平起义成功了。

孤悬塞外的国土上,从此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