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胡士泰 犹如寒冬中的一声春雷

时间:22:20:42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5评论:0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甘愿为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复兴奉献一生的人,他们作为中国人的榜样,受世人尊重。

但也有一些人,不顾人民的期盼,不顾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身为中国人,却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而这些“败类”的代表,便是为澳大利亚铁矿石行业窃取中国商业机密,致使中国损失7000多亿的胡士泰。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胡士泰,看看这个“败类”,是如何从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变成一个甘愿为他国利益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商业间谍,以至于其所做出的“贡献”让澳大利亚总理都亲自出面为其求情。

1963年,胡士泰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庭虽不算富裕,但父母作为工厂职工,倒也衣食无忧。

唯一让幼小的胡士泰心中不满的是,由于家庭阶级成分问题,他被周围的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这让自尊心极强的他内心十分反感。

这或许也是他长大后极力想做人上人,脱离中国的一个原因,也为其出卖祖国埋下伏笔。

胡士泰上学是极勤奋的,他相信知识会改变命运,能让自己做上人上人。

但初中毕业后,因为一些原因,胡士泰去做了产业工人,但他仍没有熄灭做人上人的“野心”,他不甘愿就这样“端着铁饭碗”干一辈子。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各高校也重新开始招收大学生,这个消息对于知识青年来说,还在工厂工作的胡士泰听闻此消息激动异常,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经过两年的学业复习,自小聪明而又有学习天赋的胡士泰,在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录取,在历史系学习。

这年,胡士泰年仅16岁,可谓是一个妥妥的“学霸”式人物、“别人家的孩子”。

当胡士泰听到街坊邻居都在向自己父母夸“你们家儿子真有出息”时,胡士泰压抑已久的“人上人”心态得到满足,别提有多痛快,看他们的眼光也不自己带着些蔑视。

在北大学习期间,胡士泰表现也十分突出,不但学习勤奋,而且还能拉得一手小提琴,是同学中有名的才子。

也正因如此,学校也对胡士泰大力培养,以期其成为国家的栋梁,甚至想让他在大学当助教,但被一心想着做“人上人”的胡士泰拒绝了。

此时的胡士泰已经有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去发达国家留学,并最终摆脱自己“低下”的中国人身份。

在他心里,“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国人也比中国人“高贵”。

很快,胡士泰再次抓住了机会,他在中信集团待了一段时间后,就以公派留学生的身份赴澳大利亚出国留学。

而胡士泰这一次公费留学,也选择彻底与中国划清界限,并逐渐成为帮助外国资本盘剥中国的商业间谍。

来到澳大利亚后,脑瓜子灵光的胡士泰很快发现了澳大利亚铁矿行业的兴盛,本着留在澳大利亚成为“人上人”的念头,他以“帮中国填补冶金技术空白领域”的借口选择这个专业学习,“邪念”被完美的掩盖。

靠着勤奋和聪颖,胡士泰几年间便取得了博士学位。

但此时学有所成的他,再也不提“帮中国填补冶金技术空白”的誓言,更不愿意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转身进入了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哈默斯利铁矿工作,拿着丰厚的高薪,并于1997年脱离中国国籍,选择加入澳大利亚国籍

2000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号称“铁矿石三巨头”之一的力拓集团收购了哈默斯利铁矿。

作为哈默斯利出色的雇员,胡士泰也正式加入了力拓集团,力拓集团成为了他成为“人上人”的新的阶梯。

需要说明的是,英国力拓集团、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是国际上最大的三家铁矿石供应商,几乎垄断了一半以上的世界铁矿石交易,对国际大宗铁矿石交易价格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而此时的中国,自从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作为工业基础的钢铁行业,自然成为中国扶持的重点行业。

自2000年中国提出15年规划以后,中国的钢铁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钢铁产量2000年为1.3亿吨,而到了2003年则为2亿吨,2005年达到了3.6亿吨,2021年中国钢铁产能更是达到了8.69亿吨。

但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急剧攀升,要知道,平均炼一吨钢就需要1.6吨左右含铁在60%以上的铁矿石,而我国自产的铁矿石无论品相,还是开采量,都难以满足中国经济对钢铁的海量需求,致使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程度逐渐高达八成。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从2000年以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铁矿石将近130亿吨,总计花费外汇接近1.2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而我国的铁矿石进口主要依赖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供应,这也导致铁矿石价格长期是卖方市场,中国在铁矿石价格上在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定价权。

那么最后中国参与的矿石年度长协定价机制是怎么形成的呢?胡士泰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致使中国损失惨重呢?

原来,在1950年以前,全球大宗铁矿石交易主要以现货交易的方式进行,买卖双方谈拢价格后发起买卖,这样可能导致铁矿石供应数量和价格出现波动。

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出于持续性供应安全的考虑,开始与铁矿石供应商签订短期合同,并最终发展成铁矿石供应量和价格都锁定在10-20年的长期合同,这也是长协定价机制的雏形。

而到了1980年左右,全球主要铁矿石供应商开始与全球主要钢厂代表通过谈判厘定全年铁矿石的定价和供应量,谈判出来的价格就是该国业界指标和参考,此过程也被称为“铁矿石谈判”。

到了2003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而且在铁矿石交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份额。

按理说,中国在加入“铁矿石谈判”时,应该占据明显的地位优势,对铁矿石价格有着巨大的发言权。

但事实是,自2003年到2009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在每一次铁矿石谈判博弈中几乎屡战屡败,完全没有定价权,吃尽了铁矿石疯狂涨价的苦果。

给中国钢铁行业造成这一切的,除了全球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本身的问题外,胡士泰造成的“人祸”更是“功不可没”。

前文已经提到,胡士泰换掉自己的国籍,并顺利进入了力拓集团。

但“野心勃勃”的胡士泰仍不满足,他从事铁矿石行业日久,对铁矿石供应属于卖方市场的行情了如指掌,并认为这是让自己在力拓迅速崭露头角的机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于是,此时已经是“Stern Hu”的胡士泰,主动向力拓总部毛遂自荐,以熟悉中国风土人情便于展开业务的理由,让力拓调自己担任力拓中国区贸易代表。

此时的“Stern Hu”,再也不是昔日的北大才子“胡士泰”,而是成了一位完全为外国资本服务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此时的祖国和人民,对他而言,只是一个他的人生“跳板”而已。

2000年前后,胡士泰带着自己的团队回国了。

“聪明”的他并没有一开始就向中国钢铁企业推销力拓的铁矿石,而是首先营造了一个成功的外籍爱国华人的人设,广拉钢铁行业朋友圈,在觥筹交错中获取钢铁企业的基本情报 。

而后,胡士泰更是以力拓公司上海首席代表的身份,频繁走动于中国大小钢企之间,甚至主动跑到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型钢企之中,进行所谓的参观和学习,实则是在刺探中国钢铁行业的供需情报。

北大才子、爱国华侨、力拓高管的身份,让他在这个圈子里混得如鱼得水,几乎每到一个钢企,不管钢企规模大小,胡士泰都会主动邀请钢厂的主要领导吃饭喝酒,并送上不菲的“红包”。

这些钢厂领导也逐渐被胡士泰所“围猎”,沉迷在胡士泰营造得“够意思,能来事”的气氛中,和胡士泰称兄道弟,逐渐把自己企业的内部经验状况,甚至是原料库存周转天数、进口矿石成本、生铁单位消耗、吨钢毛利等机密信息合盘托出,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已经掉入了胡士泰一步步设置的“陷阱”。

除了利诱、拉拢容易“摆平”的中小钢企负责人,胡士泰还利用各种渠道去交往中国主要大中型钢企的高管,甚至不惜重金去贿赂。

就比如被其成功拉下水的,原首钢国际贸易总经理助理、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谭以新等人,就向其透露了大量中国钢铁行业的机密数据。

除了以酒局和贿赂等手段拉拢钢企高管,胡士泰还绕过中国钢铁协会,主动与中小钢企签订长协合同,与江西萍钢、河北唐山、山西等多个中小企业达成长协合同。

胡士泰以此种手段,也套出了大量的中国钢铁行业的机密,遭到中国钢协的严厉反对。

而且,胡士泰不单单为了拉拢别人而往外送出“红包”,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与中国钢企进行铁矿石供应谈判时多次索取或受贿。

经查实 ,其中胡士泰本人受贿金额646万余元,而其他三名中方雇员同样收受不菲的贿金,最高的达到7500多万。

根据调查,前后有20多家钢铁企业向胡士泰等人行贿或者被其索贿,比如胡士泰在与国丰钢铁签订长协合同中,向该公司前后索贿80万美元。

来找胡士泰需求铁矿石供应的其他一些中小钢企,也被胡士泰等人索取金额不同的“好处费”,有些私企为了让自己拿到优惠的铁矿石价格,甚至主动向胡士泰等人行贿。

而胡士泰索贿、受贿所得的钱财,与他后面对中国造成的损失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胡士泰以无孔不入的形式完全掌握了中国钢铁行业的机密数据,让中国钢铁行业在与以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世界铁矿石供应商“三大巨头”的长协谈判中,处于绝对劣势。

就比如在2003年,中国与三大矿山进行长协谈判时,中方代表本以为可以稳操胜券的价格谈判,却最终发现自己的“裤衩颜色”都被对方摸得一清二楚,谈判中几乎毫无底牌可出。

在这次谈判中,除了与巴西的淡水河谷铁矿石公司谈判没出岔子,双方顺利达成彼此可接受的长协合同外,与澳大利亚的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大矿山谈判,简直让中方代表如坐针毡。

他们几乎掌握了中国钢铁行业的所有数据,甚至连我们自己不知道的数据,他们都一清二楚。

以至于让中方的谈判代表罗冰生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不仅清楚我方库存量,还对我方谈判底线了如指掌,就像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每次都能踩到我们的痛脚!”

在此情况下,中方提出的任何压低价格的理由,都会被澳大利亚两大矿山以充足的理由驳回。

中方完全没有掌握谈判主动权,以至于被澳洲的两大矿山谈判代表牵着鼻子走,而澳方的谈判代表,其中就有昔日的“北大才子”胡士泰。

无奈,中国只能捏着鼻子接受进口铁矿石近乎讹诈般的涨价。

自2003年以后,在连续四年里,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被分别抬高了18.6%、71.5%、19%、9.5%。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力拓不但不降价销售,还直接大幅上涨铁矿粉和矿块价格,上涨幅度分别高达79.88%和96.5%,创历史新高,一副“趁你病要你命”的奸诈模样。

甚至力拓矿山还以价格过低为由,出现了对中国企业中铝的违约行为,违约金额高达195亿美元,对中国钢铁行业充分展示出了绝对的强势地位,把中国钢铁行业当成可随意揉捏的“面团”,在价格上进行大肆欺压。

在胡士泰作为力拓的商业间谍的6年里,力拓矿山以野蛮方式对中国出口明显违背市场原则的铁矿石,累计让中国多付出了超过7000亿人民币的额外成本,这几乎相当于澳洲当年GDP的10%。

胡士泰及其团队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自然被中国相关部门注意到,经长时间的调查取证,中国相关部门认定了澳籍华人、力拓中国区贸易代表胡士泰等四人,自2009年以来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采取不正当手段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中国国际机密。

2009年7月5日,包括胡士泰在内的力拓上海公司四名员工正式被中国警方拘留,拘留侦查期间,胡士泰等人分别主动供述了上述罪行。

最终,数罪并罚,判处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没收财产并罚款100万元,其同伙也遭到了应有的判决。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胡士泰被中国法院依法宣判入狱的当口,澳大利亚总理竟然主动站出来向中国有关部门施压,妄图让胡士泰回澳大利亚服刑,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自然遭到中国拒绝。

拔掉了胡士泰这个威胁中国钢铁行业的商业间谍后,中国在2010年直接拒绝了以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山协定的年度基准价格,并宣布采用季度(或月度)以指数挂钩的定价模式,并最终被“三巨头”所接受。

昔日压榨中国的“长协谈判”,正式被中国一脚踢开。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从这时起,终于有了铁矿石议价、定价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