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耿仲明 正式接任东江总兵后

时间:20:57:19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6评论:0

三藩之乱是康熙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三藩叛军却不是一条心,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恩怨情仇。

要说三藩中的苦命人当属耿家,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耿家在挨揍”。

汉军四王的关系很像《无间道》中的倪家四大头目,四大头目中最惨的是甘地,汉军四王中最惨的是耿仲明。

耿仲明当年跟着孔有德、李九成在登州闹兵变,甚至一度想裂土封王。

崇祯根本就不惯着他们,派出了辽东山海关及宁远等地的汉夷骑兵(这是关宁铁骑的正式称呼)四千八百余人对付他们。

在白马塘之战中,孔有德和耿仲明带着所谓的十万大军包围了祖大弼和吴襄,祖大弼有个兄弟叫祖大寿,祖大寿有个外甥叫吴三桂,吴襄就是吴三桂的亲爹,吴三桂少年时代就以救亲爹扬名立万,眼看舅舅和亲爹又被包围,瞬间就爆发了,带着关宁铁骑联手干爹高起潜。

直接暴揍了孔有德和耿仲明,当场干掉叛军13000多人,消灭了叛军精锐。

这是未来汉军四王的首次较量,以吴三桂大获全胜而告终。

孔有德和耿仲明在随后的战斗中败走海上,准备跑到辽东征召东江旧部,结果又遭到了尚可喜的暴击。

尚可喜打这两个老同事非常积极,因为尚可喜知道他要是不努力会被上司黄龙更惨。

登州兵变的直接原因固然是那一只鸡,但幕后更深的原因就是耿家和皮岛总兵黄龙的矛盾。

1631年东江军旧部在耿仲明弟弟耿仲裕的组织下,以欠饷为由,扣押了总兵黄龙,逼迫黄龙交出实权。

黄龙不答应,耿仲裕就割了黄龙的鼻子,打断了黄龙的腿。

这一事件的平定者就是尚可喜,尚可喜直接拿下了耿仲裕,将其交给了黄龙。

黄龙在恼怒之下杀死了耿仲裕,还弹劾了耿仲明的上司孙元化。

耿仲明也不客气,在登莱之变中杀了黄龙全家。

眼看自己上司全家都被杀,尚可喜觉得还是打败孔有德和耿仲明比较保险。

在战斗中,尚可喜不但亲自开炮攻击未来的两个同事,还带头冲锋,以至于他的小腿被打出了贯穿伤。

(孔有德)

耿仲明和孔有德被明军打得无处容身后,不得不投奔了皇太极。

尚可喜在他们投奔后不久,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投降了八旗军。

因为皮岛上又有了风云变化,黄龙和八旗军大战时战死了,新上台的总兵是沈世魁,沈世魁是毛文龙的老泰山,也是东江军走私渠道的开拓者和财神爷。

毛文龙死后,东江军旧部依旧团结在他周围,黄龙抓到过耿仲明弟弟耿仲裕走私的证据,耿家走私幕后的黑手很可能就是沈世魁。

耿仲裕抓住黄龙后,也是公推沈世魁为东江总兵,沈世魁很可能就是耿仲裕事件的主使者。

沈世魁被尚可喜破坏了计划,就要干掉了尚可喜,尚可喜不得不投奔了满清。

耿仲名投奔了满清,却有意要超过孔有德,在八旗军的眼皮子底下挖孔有德的墙角,结果被孔有德上告皇太极。

皇太极反而觉得孔有德比较老实,惩罚了耿仲明。

在三顺王中,皇太极和顺治父子都觉得孔有德是实在人,调动三人出兵时,都以孔有德为主,要让孔有德带着三顺王人马,平衡吴三桂势力,耿仲明很不幸就成了孔有德的垫脚石。

更倒霉的是耿仲明还得罪了八旗军的奴隶主,在顺治六年成了多尔衮的惩治对象。

八旗军入关后,除了抢粮抢娘们,还抢劳动力,八旗军分到了大量土地,入关后却以亲自种地为耻(在关外还要自己种地,多尔衮的正白旗士兵围困洪承畴时,还要请假回家种地),看到汉人壮劳力就抢走。

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八旗的利益,多尔衮还出台了《逃人法》。

耿仲明的部下中恰恰有300多人窝藏了八旗军的逃人,被八旗军上下当成眼中钉。

耿仲明不得不上吊自杀,他死后耿继茂一度不能继承爵位。

吴三桂发出叛乱邀请后,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非常兴奋,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

耿精忠还要郑经和自己联手进攻康熙,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又遭到了郑经的暴击。

耿精忠的父亲耿继茂打过第二次厦门之战,还招降了郑家五万部队,和郑经本来就有旧怨。

耿精忠还以大佬自居,给郑经发了将军印,要郑经配合自己作战。

郑经一点也不惯着耿精忠,一口气夺取了半个福建,和耿精忠打了足足两年多。

耿家和汉军四王中的三家都有旧怨,还得罪了郑经,就这人缘还要造反,结局自然是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