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祈 我是世界霸主

时间:18:20:05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9评论:0

文|令狐伯光

要说这个端午节各卫视哪个节目最火?毫无疑问是河南卫视。

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夜》惊艳世人之后,河南卫视在端午节晚会带来了《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唐印》《医圣传人》《丽人行》《粽横一面》等节目。

这些节目都很好,但其中在水下演绎的舞蹈《祈》,尤其令观众惊艳。

舞者再现了水中洛神的风采,五彩的洛神在水中婆娑起舞,轻盈如燕,水随舞动,衣袂翩跹;拂袖起舞,拨裙回转;水乳融合,缠绵缱绻——

中国最典雅的词汇都无法形容这场舞蹈的美,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技术下的演绎下,呈现出了中国观众一直想要的的文化自信。

这个舞蹈火了过后,后来又发生了不少事情,比如某卫视照搬节目却抹去台标一事。

不过,伯光君首次看到这个舞蹈的时候,立刻想到的是和国内的“流量明星”和偶像选秀的比较,国内资本投入了那么多钱造星,不但没有生产出什么好的文化内容,相反留下了“倒奶事件”等一地鸡毛。

进而联想到这一套背后的韩国流行文化,国内网友一直非常的羡慕“韩流”,动辄“内娱已死”再到“韩流”已经传遍全世界等等——

可经历了春晚晚会和端午晚会,中国真的需要“韩流”这样的文化输出吗?

韩国流行文化产业为“国家战略”,中国不可能复制

这个文化的繁荣,基本都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东亚经济发达的顺序: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的中国港台地区,然后是韩国,最后就是中国大陆。

——东亚文化繁荣的顺序:先是日本、然后是中国港台地区,然后是韩国,最后就是中国大陆。

现在日本、中国港台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已经出现了严重衰落的状况。

它们为什么以前能够大繁荣,现在却出现严重衰退了呢?

最直接的原因自然就是经济放缓了,韩国和新加坡同属于“亚洲四小龙”时期,新加坡流行文化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本身体量太小,精英人才都被中国港台地区吸收了。

韩国流行文化能够发展起来,众所周知是97年世界金融危机过后,这个国家把文化产业当成“国家战略”在发展。

这个过程此处便不赘述了,因为我个人写过很多遍了。

说实在的,类似日韩的那种文化输出,至少目前的中国是做不到的。

因为我们本身就不被现在的世界主流舆论所接受,那么还指望文化输出就是一种可笑的愿景,更何况中国在文化制造产业受到的各种问题的束缚太多。

西方所希望的东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对于西方文化的妥协,日韩文化上的向西方靠拢,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上延伸。

所以,日韩的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才能被西方世界接受。

反观中国的流行文化,除了那些拍“中国不好的内容”在西方获奖之外。

现在短视频和自媒体都这么发达了,结果但凡说点中国好的视频都走不出国内的视频网站,那么想要输出流行文化更是不可能的。

唯一例外可能是全世界都感觉“人畜无害”的李子柒式的田园牧歌,李子柒本身没有问题,但大多数国人对于这种“文化输出”是有争议的。

那么,我们回到“韩流”能传遍全世界的这个上面。

“韩流”确实传播了全世界, 但我相信大多数国内观众对于“韩流”的看法都是除了一些韩国电影、韩剧有点水平,其它什么韩国kpop音乐,韩国男团女团,韩国娱乐不但觉得没有什么好的,而且有种强烈的中国文化要这样会完蛋了的感觉。

什么是流行文化?说白了就是文化快餐,它是没有文化内核的。

韩国流行文化从诞生初期就是模仿的欧美流行文化,基本就是欧美流行文化的二流范本,不同之处就是换成了亚洲脸。

“韩流”成功的关键之处是90年代末期,韩国官方把流行文化输出作为国家战略在支持和发展,并且迅速果断占领了中国这块市场巨大的流行文化的洼地。

亚洲流行文化中心一直是日本,包括影视剧、游戏动画、流行服饰和综艺娱乐节目等都是日本为首的。

不过,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比较内敛的民族风格,并没有像韩国那样刻意高调的以外延侵略式的方式对外宣扬自己的流行文化。

所以,原本有先发优势的日本很快便被韩国超越,不过2010年后只过了几年,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市场就不灵了。

原因是先有“政治原因”斩断两国文化市场上的链接,中国有娱乐市场却没有这类娱乐产品,于是从《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开始模仿韩国娱乐文化。

经过短短的几年的模仿,相信没有多少观众认为中国偶像能和韩国偶像比较。

问题是,我们模仿韩流的偶像文化虽然暂时满足了娱乐市场,可是带来的“流量经济”和种种乱象反而冲击原本不错的中国流行文化,一直深受观众的诟病。

2021年“倒奶事件”等乱象的反映,在观众眼中这种娱乐文化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中国观众真的需要“韩流”这样的流行文化吗?在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祈》等传统文化的舞蹈火遍全网过后,更是带来了这种思考。

中国要什么文化输出?河南卫视的晚会告诉了我们答案

中国的各种情况都和韩国不同,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绝不是中国学习的对象。

改革初期,各地方经常办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成了招商引资的工具——最著名的就是黄梅戏名家马兰被多次叫去为投资商人演出,后来成了安徽省的“招牌”。

到了后面这种情况慢慢减少,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也在增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文化是经济发展起来后人民精神需求的镜子,也是一个国家地区政治经济衍生出来的社会状态。

日本、韩国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输出文化。

中国和这些国家不同,也不必走他们的老路。

这里问题就来了,文化既然是商品就得讨好观众。

中国流行文化要对标日韩流行文化吗?

那肯定不是,中国流行文化需要追求的还是美国,毕竟同样是地球上顶级的大国,美国对外文化输出更多目的文化侵略,更像是对世界召示:看,历史终结者,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才是最好的。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我们从现实出发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其它方面。

现在的美国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文明、价值观和流行文化仍然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

相反中国历史上经过两百多年的低潮期,新中国前三十年确实信仰充沛,但在1978年后就一去不复返了。

新时代中国观众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文化精神在2010年后才逐渐崛起。

(其实这个时间还要更晚,2015年左右都仍然处在强烈的“文化自卑”当中,2020年的“疫情”则是一个最明显的转折点)。

现在的中国观众的精神需求才刚刚开始“文化自信”,要求像美国观众那样的文化强势是不科学的。

那么,中华流行文化要往哪里走呢?中国文化输出要怎么做呢?

1、从“娱乐至死”的追求到开始追思朴素的先烈精神

中国文化肯定要先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再想着“文化输出”。

没有人民认可的文化(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就是无根的浮萍,你在国外再受欢迎,中国人民不喜欢,你能代表中国?你能长久?

这个方面的文化作品,最佳体现仍然是《山海情》和《觉醒年代》。

虽然确实是《山海情》《觉醒年代》本身的质量高,但如果放到以前很有可能就是“叫好不叫座”的结果,结果放到2021年中国观众不同了,两部主旋律电视剧都火了。

2、文化审美和精神需求的结合,自信的美丽才会受欢迎

文化虽然是政治经济的衍生品,但是文化人要明白一点,提高中国人的审美水平,文化水平,然后水涨船高,文化才会被推崇,才会形成市场,才能让这个文化市场发展壮大,然后对外输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这个最佳例子就是河南卫视的春节晚会,端午晚会带来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节目。

我们仔细想想,其它卫视晚会节目为何不受观众的欢迎,就是他们对于当前观众的精神需求(想看的),恰恰都是“倒行逆施”的。

这些年,中国观众诟病了多久的明星式的娱乐至死真的不好看;他们不但视而不见,而且仍然在请流量明星互相唱首歌。

这些年,中国观众抗议了多久的不是中国主流审美,而是被西方定义的审美的内容太恶心人了,他们同样视而不见,居然还能整出各种各样迎合西方审美的内容。

河南卫视的《祈》和大量晚会节目为何能火出圈?

说白了?这就是当前中国观众想要的朴素的,又自信的中国文化节目,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传统文化是真的很美啊。

这还需要说吗,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