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雁门关图片 他带领国人穿胡服

时间:18:43:2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0评论:0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笔下的那道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雁门关是萧峰母亲丧命之处,是红颜知己阿朱姑娘守候、等待、倾诉衷肠之所,是萧峰带领中原群雄大战辽国千军万马之地,更是他最终魂断的地方。

不论是在真正的历史长河中,还是在小说与演义中,雁门关都是中国古代史无法绕过的一道关,它不知埋葬了多少英雄的身躯,更不知饱含了多少英雄的血泪。

今天,我们就扒一扒雁门关的前世今生(深度阅读本文需要八分钟)!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雁门关自古就是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01

西周的铁裹门

让我们坐上时空的飞船,跨越时空,回到三千多年以前的雁门关。

当时的华夏大地上正是西周王朝年轻的周穆王主政时期。

也正是我国周王朝最兴盛的时期。

周穆王就是通过雁门关将强盛的国力影响扩展至遥远的西域诸国。

周穆王率领诸侯联军一路征战,带领大军穿越雁门关,并到达雁门关北面的焉居等国家。

一直走到今新疆一带的西域诸国。

穆天子穿越雁门关时,雁门关还没有雁门关这个名词,当时的雁门山叫隃。

晋人郭璞注云:“隃,雁门山也。

”穆天子翻越的那座关,后人称其为勾注塞、西陉关,当地老百姓则因其黑石并峙而称其为“铁裹门”。

周穆王

02

战国——胡服骑射与名将的守候

东周战国时期是大争之世,战国七雄征伐不断,国处北方的赵国不仅试图争雄中原,还得抵御北部楼烦等少数民族乘机占领山西北部地域,国力日趋贫弱。

当时,雁门关就成了赵国的北部边塞。

后来,赵武灵王走上了战国的历史舞台,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带领国人穿胡服、学骑射,国势日盛。

为了加强雁门关一线的防御,除加固长城外,又在雁门关下建起了屯兵御敌的广武古城,在代县的赵村一带亲自训练士卒,其后统帅大军先后攻灭中山、林胡、楼烦等国,将国势扩展至外长城一线。

胡服骑射

战国末期,赵国除面临西部的强秦、南部的韩魏、东部的齐燕外,还有北部日益强盛匈奴的侵扰。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国名将李牧就常年征战在雁门关周围。

《史记》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03

大汉王朝——雁门关前的屈辱与亮剑

东西两汉时期,雁门关始终是大汉王朝防御北部匈奴的边关重镇。

大汉王朝曾四次大规模开发建设雁门关。

因何如此?

大汉王朝从建国一直到灭亡,匈奴一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曾派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匈奴败逃漠北,不敢南窥秦境。

可是,秦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地处漠北的匈奴得以发展壮大。

至单于冒顿时,匈奴已统一整个蒙古高原,威震夷狄,虎视天下。

匈奴人

汉高祖六年,匈奴单于冒顿率40万精锐铁骑大举南下,汉高祖刘邦不得不亲帅30万大军御驾亲征,连战连捷,将匈奴人一直赶出雁门关外。

实际是重了匈奴人诱敌深入的计策,越过雁门关追击匈奴,至大同白登山附近,被40万匈奴骑兵团团围住。

这就是历史著名的“白登山之围”。

后来陈平贿赂冒顿单于的阏氏,赔款之后才得以逃生。

经此一战,汉高祖再也不敢出雁门关,走出雁门关的不再是大汉的军队,而是“和亲”的队伍。

从此,“和亲政策”成了大汉王朝难以抹去的屈辱伤疤!

直到汉武大帝横空出世,从公元前133年开始,汉武帝主动出击,派遣韩安国与李广统帅32万汉军出雁门关北伐。

在雁门关周围预设埋伏,以财物牛羊引诱匈奴人进攻。

尽管汉武帝的第一北伐失败了,但这是数十年来,大汉王朝第一次在雁门关向匈奴亮剑!

汉匈之战

此后,汉大将卫青、霍去病,十三次出雁门关,北伐匈奴。

一路将匈奴人赶出狼居胥山。

从此,雁门关再也不是大汉王朝的北方第一站,但他是大汉王朝强盛的起点!

直到公元前33年,已到垂暮之年的呼韩邪单于又长途跋涉来到长安,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迎娶王昭君出塞,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从此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再次扛起了汉匈两组的和平!

04

北魏与隋唐,雁门关正式有了这个名字!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三国鼎立,司马家族历经四代努力终于统一天下,建立西晋。

可好景不长,仅仅五十余年后,内部八王之乱,外部五胡乱华。

自此,中国北方进入了最为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最后一战就是在雁门关不断发展壮大的鲜卑北魏政权与雁门关内的后燕政权。

这次战役为北魏的强盛乃至统一中国北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年后,后燕灭亡,北魏统一中国北部大半疆域,一个新的王朝崛起于中国的北部。

北魏定都大同,雁门关是其南部屏障。

伴随着北魏王朝的崛起,雁门关的名称和地位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雁门塞之名在雁门郡内迁代州城后就不断出现。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干脆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已成为天下最为重要的一处隘口。

雁门关

雁门关发展至隋朝时第一次出现了专管雁门关的职官。

隋大业初年置郡。

“雁门关”这个“关”字实际始于唐朝。

大唐王朝建国之后,北方的危机来自突厥,为了防止突厥内犯,唐朝驻军雁门山,择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故称雁门关。

05

大宋王朝节节败退的屈辱和起点!

要说整个中国古代,将雁门关的地位抬升到巅峰的朝代,当之无愧的是宋朝,雁门既是北宋抵御契丹的边防重镇,也是北宋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屈辱王朝的标志!

雁门关是大宋王朝的永恒之伤。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宋王朝,尤其是北宋,在我们心中始终算是一个强大的王朝,同时,在我们心目中所谓的强大古代王朝,首先国土面积一定很大,经济军事实力也应该很强。

但为什么堂堂大宋王朝跑到山西中北部的雁门关来抵御契丹人的入侵呢?契丹人不是蒙古,不是突厥,不是匈奴,契丹一直活动在东北啊,为什么不在辽宁,或者山海关防备契丹?而是跑到山西来防卫呢?这得从唐末五代十国说起:

雁门关位置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一直在东北活动,五代当中后晋有一个“儿皇帝”石敬瑭为了从后唐手中夺江山,他自己的实力又不够,就把燕云十六州作为筹码跟契丹人谈判南北夹击后唐,灭了后唐以后,就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人。

契丹人也恰恰借此机会发展壮大,建立了大辽国。

燕云十六州都是人家辽国的,河北大部、天津、北京都是辽国的,那么山西中北部的雁门关就成了宋辽北部最突出的边疆重镇。

而且这不是建国之初的边界,而是有宋一朝始终无法向北逾越的鸿沟。

这对于北宋来说,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封建王朝最悲哀的事实!

所以,从大宋建国之初的公元979年一直到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签订的这25年时间里,北宋一直防守在雁门关,辽国一直在进攻!

北宋疆域

那么,在军事实力脆弱和宋朝皇帝软弱的历史背景下,大宋王朝需要英雄人物,宋朝的百姓更期待甚至开始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影响形象开始塑造英雄故事。

由此,中国历史上有了“杨家将”的演义故事!历史上也确实存在杨家将,但远不如演义中塑造得那么悲壮和传奇!

但北宋的历史上也确实有杨家三代镇守边关的事实,只是没有达到七郎八虎,八姐九妹,连烧火做饭的杨排风都那么无敌神勇,男人战死后,又有穆桂英挂帅等那么夸张。

杨家将的发端者杨业确实在公元980年,率领三千人马,依托雁门关地形优势,以少胜多打退辽国十万精兵。

杨门女将

公元982年,杨业再次出关迎敌,大战辽军,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取得了首战斩辽兵3000余人。

俘获辽兵10000余人的战绩。

随后,杨业镇守雁门关期间,为了加强雁门关一线的防御,先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在雁门关两侧的隘口上建起阳武寨、崞寨、西陉寨、茹越寨、胡峪寨、大石寨、雁门寨等9处堡寨。

最后在986年,潘美为主将,带领杨业和王侁试图去收复燕云十六州,前期取得了胜利,后来在大辽军队疯狂反扑,杨业和王侁在撤退问题上发生分歧,杨业遭到讥讽,杨业一怒之下血战雁门关陈家峪,结果被队友王侁放了鸽子,杨业血战三昼夜后被俘,最后绝食身亡。

杨令公

后来北宋王朝更是连雁门关都守不住,靖康之耻,康王赵构一路南奔,建立南宋,雁门关上插上了金国的国旗,后来又落到蒙古人手中,南宋最后以为小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海自杀。

有宋一朝建国之初止步雁门关,强大之时只能守住雁门关,后来从雁门关往南一路败退,直至退到大海之上亡国。

雁门关难道不是大宋王朝的永恒之伤吗?雁门关可以说是大宋王朝节节败退的屈辱和起点!

06

大明要塞

铁血大明王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绝对是硬汉的形象,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不和谈,不纳贡,不结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与屈辱的大宋王朝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正是大明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铁腕的政策,导致有明一朝,来自北方的蒙古,东北的女真威胁不断,狼烟四起。

雁门关自然也成了大明王朝抵御北方的重镇,但这不是大明王朝唯一的北方重镇!这是与北宋天壤之别!

铁血大明

雁门关进入明朝时,迎来了其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边关、边墙、边城同时得到大规模的建设,雁门关边防体系建设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防御工程。

雁门关边防体系的建设在大明王朝达到了其最辉煌的阶段,前有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阵地,后有代州古城及三十九堡十二联城防御纵深,中有蜿蜒坚固的雄浑长城,使整个雁门大地形成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前后、左右相互勾连的宏大军防工程。

07

抗日烽火

满清政府建立后,由于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她本来就是从东北而来,又聪明地奉行满蒙一体的多维度和亲政策,雁门关的历史地位有所下降。

进入民国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雁门关又成了抵抗外族入侵的前沿阵地。

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雁门十八隘之一的平型关。

还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雁门关伏击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

这些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战例也都是发生在雁门关!

雁门关大捷

雁门关,它只是雁门山中的一道关,但这道关不知关住了多少代中国人的血泪与心酸,它是王朝成功的起点,也是王朝屈辱的发端,它是热血男儿建功立业的战场,更是妻子父母盼儿平安的梦厂。

它是饱含中华兴衰史的一道关,国如此,人亦如此,每一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有一座雁门关,关外就是远方的梦想和满路的荆棘,关内就是当下的安逸和堕落的温床。

一道关可以关住一个民族的未来,一道关更可以禁锢一个人的人生。

历史如烟,人生如是,何去何从,雁门关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