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鲁迅大撤退 对于这段文字

时间:18:07:04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1评论:0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爱啃书的初拾

聊民国文坛,作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是永远不该绕过去的人物!

民国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受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爆发出了中国文化的灿烂时代,所诞生的文豪学者百年来影响力不衰。

作为民国文坛巨匠的鲁迅,能够在亿万国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除了其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穿透力,还因为他的作品曾被大量编入教材,从小学到高中,很多作品都需要背诵全文。

立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他,凭借犀利见血的文笔,刻画出众多如《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等经典作品,这些悲戚冷清的故事,亦深深刻在了一代代人的脑海。

通常来讲,对于选入课本的作品,人们往往怀着敬意和尊崇;因为那些作品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是送给正在接受教育的学子们的精神食粮。

让人无奈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留在我们学生时代的鲁迅作品,却因为种种原因逐渐被移除语文教材。

如2007年,北京市的语文课本中,把《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移出教材;

如2008年,山西省启用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撤掉了《阿Q正传》;

如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新版语文教材中,撤下了《药》《记念刘和珍君》;

如2010年,江苏版语文课本撤掉了《阿Q正传》……

对于鲁迅作品连续被移除的现象,很多读者觉得可惜;当然在众多惋叹声中,也不乏有些专家学者拍手称快,其理由也让人觉得莫名奇妙。

其中在“反鲁”呼声中,摇旗呐喊声最为响亮的当属著名学者韩石山。

【韩石山提出“少不读鲁迅”,荒谬理由竟是少儿不宜】

韩石山是著名的文学评论专家,也是《山西文学》主编,向来有“文坛刀客”、徐志摩研究第一人、“反鲁专家”等响亮名头。

在这种权威身份的加持中,他针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激烈发言,着实让人倒吸冷气!

韩石山认为:鲁迅是个旧文人!

首先用语与文风,都是旧的——气愤、怨恨、诅咒、嘲讽、无所不用其极;

而后是思想陈旧:即便偶尔说说光明一类的词,不是言不及义,就是大而无当。

“在他那里,是看不到什么建设性的改造社会的建言的。

为了阐述自己更加系统的反鲁思想,韩石山专门出版了作品《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在其中他用较大篇幅对鲁迅的风格、其众多经典作品进行了猛烈抨击!

而大部分作品被抨击缘由,竟然是因为“少儿不宜”,“毒害少年心灵”

韩石山评《阿Q正传》:没有结构的严谨,也没有思想的深沉。

他说:“纯粹以幽默甚至轻慢的笔调出之,不经意间便写成了这么一篇名作。

但它极不宜收入课本,做中学生的教材。

它写的是一个农村的流氓,调戏妇女,偷人财物,既麻木不仁,又冥顽不灵,说是怎样的深刻,怕都是评论者的附会……”

除此之外,他抨击《阿长与〈山海经〉》的理由也如出一辙:

“写一个丑妇人的颟顸与仁慈,毫无美感可言;作者对这位儿时的保姆是怀念的,但这怀念中有鄙弃的成分,显得很不厚道。

为了证明作品不适合给学生们看,韩石山还专门摘录作品的原文分析:

“哪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

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他的评论是:

“这样污秽的文字,你让教员在课堂上当着那些少男少女怎么讲?勉强讲了,你让那些少男们对他们的少女同学发生怎样的感想?”

而对于比较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韩石山的评价更是匪夷所思:

在他看来,作品写得太过血腥,鲁迅对刘和珍的悼念太过于激烈,单是“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一句话,就完全能够带坏青少年的思想,也不应当入选。

对于这些评价,我只想说:

浅薄永远是可怕的,因为浅薄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上演荒谬闹剧。

韩石山“少不读鲁迅”的言论,更像是以无知无畏的傲慢姿态射出的思想毒箭,他不负责任的浅薄,折射出的倒是自我认知的荒谬。

【这场“贬鲁”的傲慢论调,本质是无知和浅薄的闹剧】

不知大家对于韩石山的言论怎么看待,但看完他的《少不读鲁迅》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满纸荒唐言。

我们品读文学作品,往往是结合时代背景去看;因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往往是受其境遇和经历所影响,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分析鲁迅作品,更是如此!

就拿被韩石山贴上“少儿不宜”的《阿Q正传》来说,这部作品创作于1921年12月,我们的民族因为外界侵略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而国人却因为封建保守的社会制度,其人性和思想始终处于麻木中,身为作者的鲁迅,他所接触的时代是病态的,国人亦是病态的。

文中的阿Q是典型的欺软怕硬者,因为无法反抗权威人士,便把怨气撒在更加弱小的人物身上;这番对人物的刻画实则体现了人性的麻木和荒唐。

而被韩石山怒批“影响不良”的《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在得知刘和珍牺牲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出来的,他沉痛激烈的字句,所揭露的恰恰是北洋政府的黑暗与无情。

特别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名句,如: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时光沉淀中,这些句子早就成为了精神意志的传递,读来让人充满力量,又何来影响不良的说法呢?

如果品读鲁迅的作品,仅仅看到他笔下人物调戏尼姑、长毛让妇女们脱裤子、钢叉伤害了小动物……这倒是阅读者的悲哀了。

时代在变,学生们的教材应该得到更新,以把最符合当代时局的价值观传递给莘莘学子,但曾几何时,移除经典的理由渐渐变得无比荒谬了?

就如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著名诗人席慕容曾公开发言:强烈建议将这篇课文移除教材,因为内容实在不环保,容易引导孩子不尊重自然。

写到这里,很想问问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在你们眼里,究竟什么样的作品对孩子们是有益处的呢?

对于学生们“适不适合读鲁迅”的争议,我很赞同儿童作家作家曹文轩的话:

“我们小时候文化氛围那么差都能读懂鲁迅,现在的孩子个个都那么聪明,难道都读不懂鲁迅了吗?”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也实在不必把孩子看得那么娇贵,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也有自己的注解能力,对于作品的理解,很多时候其实比成年人更具有观点。

论鲁迅作品:他的很多作品需要反反复复阅读,才能洞悉其中的智慧和内涵;对于学生群体而言,鲁迅的作品虽有几分拗口,但其中隐藏的思想内涵,也随着老师们的引导逐渐显露出来。

同样的,让学生接触鲁迅的经典作品,并非是完全去读懂,而是在半知半解中,试着去了解复杂的历史,也试着去了解复杂的人性,而不是长大成人以后,对待民族变迁史却充满“何不食肉糜”的反问!

毕竟: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思想价值观的逐渐完善。

也是因此,本人对于韩石山贴在鲁迅作品上的“少儿不宜”标签,也只当它是无知和浅薄的闹剧总结。

【时隔84年,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84年前,文坛领袖鲁迅病逝上海,葬礼震惊整个中国:

国母宋庆龄为他披上“民族魂”旗帜,如蔡元培、巴金、萧军等16位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为他抬棺扶柩,就连蒋中正也派人送来“先生千古”的挽联。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动荡时代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作为弃医从文的民族脊梁,和直言不讳的英勇战士,鲁迅的文章是犀利讽刺的。

他为腐败荒唐的世事呐喊,为沉默愚昧的民众呐喊,而这份响亮的呐喊声也震醒了沉睡的龙魂。

鲁迅先生走了,可他笔下的人物却从未死去;在84年后的今天,推荐大家读鲁迅的文章,是因为他笔下人物的警醒意义和精神催发,也的确是仍旧影响着一代代的读者:

1、读鲁迅,读的是对人生的警醒!

细观这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多少人活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

如那个欺软怕硬的阿Q:作为被生活捶打的人,遭到老爷们扇嘴巴时不敢出气,但欺负起比自己弱小的人物时,却铆足了狠劲儿。

因为打不过假洋鬼子,就去羞辱尼姑;因为不敢招惹富贵的老爷们,就对身边的小帮工拳打脚踢……

旧时代的阿Q死去了,可新时代的阿Q屡见不鲜:多少人以谄媚的姿态拜高踩低,用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则肆意碾压比自己弱小的人?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这样的荒唐现象,何尝不是人性的悲哀?

如那个只会抱怨的祥林嫂:她的人生遍布苦难,先是两任丈夫猝然离世,后是疼爱的孩子也被野狼叼走,沉重的现实摧毁了她的希望,而她的怨念也自毁了人生的所有可能。

同样面临一地鸡毛的生活,有多少人活成了祥林嫂般的怨妇模样?用顾影自怜的方式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苦难,用随处宣泄的方式不断抱怨着生活的糟糕……

可这世界上又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呢?成年人如果失去对边界感的把控,最终也只活出了悲哀的笑话。

再如那个被生活磨平棱角的闰土:初识迅哥时,他是活泼开朗的少年,脖子上的银项圈、手中的雪亮钢叉,是他意气风发的见证。

可时隔20年后的闰土,却在贫瘠生活的拖累下,成为麻木沉默的中年人;曾经的快乐玩伴“迅哥”成为他口中毕恭毕敬的“老爷”,曾经无话不谈的豁达全部藏到了那只破旧的烟斗中……

沧桑变换,物是人非!

如今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另一个闰土?时间的重重磨砺下,我们最终还是承认了自己的平凡以及现实的无奈。

那些少时读来晦涩不解的文字,如今再看已成满眼泪花。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走得太远,也经历得越多,以至于慢慢忘记了出发的初衷。

读鲁迅,寻找的是一份警醒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宝贵在于,它能唤醒麻木的内心,重使无力者有力,悲观者前行。

2、读鲁迅,触摸的是精神的晶石!

我们的伟人曾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是的!鲁迅最大的魅力,便是他敢于揭露血淋淋的现实。

当沉睡的国人都在选择伪装的时候,唯有鲁迅用锋利如手术刀的笔,解剖着自己的灵魂,也解剖着不忍直视的社会现状;而那些如惊雷般响亮的呐喊,亦为黑暗中行走的人们带去了光明,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无论世事如何风急雨骤,都需要清醒的勇士匡扶正义。

如今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无数的国人尚在梦寐当中;投机倒把者、作奸犯科者、为虎作伥者屡见不鲜,我们依旧迫切需要这样的呼声,唤醒沉睡中的国人。

如今再读鲁迅,实则触摸的是精神的晶石;先生那支尖利的笔,于起落间发出激越戗声,亦能够划破物欲横流的牢笼,让受困的世人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光明。

从鲁迅作品中收获珍贵的启蒙精神,时刻激励我们奋进,这是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将鲁迅传递的精神食粮与生活经验结合,正确引导温室中长大的后代儿女,这是我们的责任。

也是因此,由衷推荐大家读读鲁迅的作品。

我始终觉得:读书是精神的享受,更是视觉的享受!好的经典作品,配有精美的装帧,才更加提升阅读的仪式感和幸福感。

2021年了,如果想为自己准备份新年礼物,真不妨收藏套作为经典文学的《鲁迅全集》。

由衷给大家推荐套鲁迅的正版全集,整套作品包括:《朝花夕拾》系列、《故事新编》系列、《呐喊》《彷徨》系列以及《鲁迅杂文精选》等;里边收录的正是鲁迅影响力深远的各类经典作品,如上文讲到的阿Q、闰土、祥林嫂的故事全都被囊括其中。

全10册仅售99元,相当于9.9元一本;作为经典文学的正版图书,这套作品很适合作为新年礼物;无论是送给孩子,还是送给2021年的自己,都别具意义!

辞旧迎新之际,记得也为书柜添点“衣物”,喜欢的话,不妨点击下方链接【去看看】

【诗漫 中华文库】 鲁迅全集精品 经典正版全10册

精选

月销量127

¥108

298

购买

新的一年,也愿鲁迅先生的这些经典作品能够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陪伴我们在2021年的未知旅程中,披荆斩棘!

【写在最后的话】

对于韩石山的言论,本人认为存在偏激色彩,但鲁迅作品被大量删减也确为事实;大家怎么看待:鲁迅作品被移出课本的现象?欢迎留言区讨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