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韬奋奖 分获中国新闻奖二

时间:17:18:18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3评论: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光荣榜

第十六届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奖者

长江系列·朱珉迕

长江系列·黄启哲

长江系列·蔡雪瑾

长江系列·陈慧莹

长江系列·顾舜丽

韬奋系列·朱晓昆

韬奋系列·许云倩

韬奋系列·张国良

韬奋系列·戎兵

韬奋系列·吴茜

朱珉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文学硕士。

2009年进入解放日报,曾任首席评论员,现为解放日报社政情频道主编、主任记者。

从业以来,他深耕时政报道和评论,担纲大量重要报道任务,曾采访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和市第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等。

2015年起,主笔解放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申言”文章、“吉方平”文章等重要时政评论,主持“上海一周”等知名专栏,准确阐释中央和市委大政方针、决策思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注重问题意识、突出深度思考,发好权威、理性、坚定的党报声音。

他还较早在互联网上探索时政报道创新,并参与“信仰之路”“百姓话思想”等多个重大项目策划执行。

曾获重要新闻奖项30余个,包括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三等奖和多个上海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2021年获评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黄启哲,201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文汇报社专业首席记者,主要新闻评论员之一。

她长期深耕文化领域,敢于“亮剑”,其报道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全民级话题。

她采写的《明星什么时候起“不能批评”了?》和“文化产品,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流量”系列报道、三等奖。

她的作品还多次获得上海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在传统戏曲领域,她擅长把小众话题做成大众关注的新闻,切实推动行业发展。

在影视、音乐方面,她对热点有敏锐的观察判断,尤其是围绕不良“饭圈文化”撰写了一批掷地有声的评论,以思想优势赢得话语优势。

面对文化领域新兴行业,她能勇闯“无人区”,以跨界思维完成对电竞、剧本杀等产业的独家深度报道。

2020年后,她进一步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新闻工作中,撰写了多篇有影响力的“文汇时评”。

蔡雪瑾,东方广播中心首席主持人,现主持《民生一网通》节目。

曾在东广新闻台从事新闻播音工作8年,先后参与08奥运、汶川地震、2010年世博开幕等重大项目。

2014年加入《直通990》节目,聚焦民生、助推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周六《空中养老顾问》专区聚焦为老服务,在线解决案例超240件,案例覆盖近10万老人。

“小通带你分”项目深入16个区聚焦社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难题并助推解决。

“职等你来”“就业助力云平台”帮助因疫情失业的青年再就业。

2020年加入《民生一网通》节目后,深入社区解决流浪猫喂养、社区治理纠纷、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助推为特殊困难人员提供上门评残服务等。

个人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SMG十大青年才俊、SMG名优新播音员主持人新秀、优秀和名播音员主持人称号。

节目先后获2021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特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奖项。

陈慧莹,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记者,2003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扎根新闻采编一线。

曾获上海新闻奖特别奖,多次获得上海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在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节目做专职记者的6年里,关注民生“急难愁”,以积极的心态采制200多条透视报道。

2013年,上海自贸区启航,陈慧莹采写《为什么我们有了自贸区还要自由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尘埃落定 为什么是临港》等几百条消息、评论,将一个立体、丰满的自贸区推向全国。

2020年至今,在疫情报道中从不缺席:2020年初,在机场转运点,陈慧莹蹲守现场,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将镜头聚焦一线“大白”通宵达旦的努力,展现从“无”到“有”构筑防控闭环的全过程。

2021年,几乎跑遍浦东各个封闭管理小区。

2022年初,驻台两个多月,封闭管理加外采,拍摄防疫政策落实、关注个体诉求和困难,积极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顾舜丽,青浦区融媒体中心采访部副主任、团支部书记,首席记者。

工作12年至今,一直奔波在新闻采访第一线。

她精心策划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重大新闻报道,服务国家战略积极作为,作品《2020年首展 国家会展中心按下重启键》传递出疫情背景下中国复苏经济的强大信号;她聚焦基层一线,深入践行“走转改”讲述精彩,《载着11个月宝宝的私家车冲入河道 橙衣英雄上演一分钟生死救援》,救人英雄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她坚持融合创新成为多面手,直播连线活跃在各档新闻栏目中。

新闻作品曾多次获得上海新闻奖、上海广播电视奖、全国电视创优作品奖、上海市走转改优秀作品奖、上海市正能量传播十佳作品奖、上海市科技新闻奖。

她还荣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第八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奖、新时代青浦改革创新贡献奖、青浦区第二届青年英才等荣誉。

朱晓昆,现任新民晚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副总监、报纸编辑部主任、视觉组负责人,高级编辑。

新闻从业近30年,其中25年从事编辑工作,从版面编辑到报道策划、从内容把关到团队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她努力打造有特色的版面风格,参与和指挥编辑的新闻版面多次获各类奖项,如《有梦想好,想了才可能实现》获评第24届上海新闻奖版面一等奖。

在负责晚报海外版期间,创建海外华文新媒体联盟,搭起新媒体合作平台“侨梁”,助力国际传播落地。

积极投身媒体融合转型,参与主创的“三分·天下”视频获评第30届上海新闻奖名专栏奖,“新民手绘”在多个重大报道中有独特表现,影响力不断扩大。

2020年获评上海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和2021年,带领的新民晚报报纸编辑部分别获评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和上海市市级劳模集体。

许云倩,现任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解放日报社专业首席编辑,1985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即进入解放日报工作,曾任记者、编辑等职,从事新闻工作迄今已逾37年。

她所编撰的文章、版面、小说多次获得上海新闻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奖、百花奖、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专栏、版面奖等各类奖项。

近十年来,她共获得了三个上海新闻奖一等奖、四个上海新闻奖二等奖、一个上海新闻奖三等奖。

许云倩同志始终勇于创新,她在解放日报新媒体“上观新闻”创立了“海上记忆”“海外惊奇”等栏目,为解放日报的媒体融合作出了一份贡献。

2016年她创意推出的“伟大的开端”“忠诚与信仰”情景党课,获得高度关注。

“忠诚和信仰”项目,已被列入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党员党性教育品牌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

张国良,2004年参与《第一财经日报》筹备并负责在华南地区的新闻采编工作。

现任第一财经编委、华南采编中心主任,从事财经新闻工作21年。

他带领团队长期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策划、组织、采写了大量独家、重大、深入的报道和专题,多次获得第一财经总编辑奖。

他把自己多年新闻采访、写作、改稿到制作标题的经验,手把手地教给新记者,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多名记者成长为优秀的骨干采编人员。

第一财经华南采编团队也成长为业务能力优秀的财经采编团队,为上海新闻工作者在华南地区赢得了赞誉。

2019年底,他在新闻值班期间,就新冠肺炎疫情跟一线的记者保持频繁沟通和详细指导,发出多篇独家和深度报道,其中,《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已做好隔离,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一稿是国内第一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获得上海新闻奖一等奖。

戎兵,现任文汇报经济部主任。

1991年7月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文汇报工作。

先后任体育部、经济部记者,《都市新潮》周刊编辑,《经济观察》周刊主编,政经报道中心副总监等职务,历经媒体改革以及最新的媒体融合探索,在政经报道领域拥有较丰富的经验。

2016年文汇报政经报道中心成立后,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全国两会、上海两会、自贸区、进博会等多项重大报道任务。

2021年,他策划组织的“上海民心工程回访”系列报道,对老房加梯、架空线入地、早餐工程等民心工程进行回访式报道,回应百姓关切,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2022年起,他参与组织文汇报“两会融媒轻骑兵”,派出精兵强将以短视频丰富两会新闻报道方式,探索全渠道融合传播新路径。

2016年,他策划编辑的《走进上海实验室》系列报道,获上海新闻奖二等奖。

2019年,他策划编辑的《匠心》专栏,获上海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

吴茜,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

26年党龄、25年新闻生涯,作为一名党的新闻事业的耕耘者,吴茜长年坚守奋斗在新闻一线,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带领着一支820多人的“新闻铁军”,出色完成党的二十大、建党百年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业内顶级奖项。

作为一名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开拓者,她和团队全年无休地“双线高效作战”,做精做活东方卫视新闻和新闻综合频道,做优做强“看看新闻Knews”,做细做深“ShanghaiEye魔都眼”,构建起“中文与英文、大屏与小屏、新闻与外宣”的传播格局,推出国内主流媒体中第一位虚拟新闻主播“申雅”,先行先试走出一条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上海路径”。

融媒体中心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称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