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鲁迅 做了一个决定——弃医从文

时间:09:57:45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8评论:0

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浙江绍兴人。

初名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来改名周树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童年的鲁迅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

周家是书香门第,鲁迅的祖父在北京做官,家庭富裕。

鲁迅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祖母会讲故事,讲的幽默又生动有趣。

母亲鲁瑞有文化,爱看小说,听戏。

保姆长妈妈会讲民间故事,经常说家里穷还舍得给鲁迅买《山海经》……家里的妇人们对鲁迅的影响很大。

鲁迅先生从百花园,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天真烂漫,还调皮捣蛋。

经常爬树摘花,荡秋千,所有小孩子玩的游戏都体验过。

调皮的一个原因是鲁迅先生成绩好,记忆力极强。

有这个资本。

童年的鲁迅生活惬意而又活泼,灵魂而又安静。

鲁迅先生13岁时,祖父为给父亲谋官职,被捕入狱。

父亲气得病在床上 。

从此,家道中落。

作为长子的鲁迅往返于当铺,药铺,父亲的病榻,最终还是没救回父亲。

青年的鲁迅

18岁那年,鲁迅去了南京,开启了求学谋生之路。

先进水师学堂,后转矿路学堂。

进这类学堂是因为他们是官费的实用型学校。

在南京,他读到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鲁迅读懂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矿路学堂停办后,鲁迅回绍兴待了一年多。

在家“啃老”的鲁迅很惭愧,母亲老了,出狱回来的祖父,不停唠叨。

就在这时出国的机会来了,矿路学堂派学生去日本官费留学,鲁迅由于成绩优异,被选中了。

留学期间,学校放了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实影片,《藤野先生》一文有介绍,鲁迅对体格强壮而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日本,他精通日语,又自学了俄语,德语,阅读俄国、德国的文学和哲学经典。

生活虽然很艰苦,鲁迅赴会馆,跑书店,往储值,听讲演,一刻不停地运转。

如果不是母亲的催促,鲁迅不会启程回国。

在绍兴与母亲安排的朱安举行了婚礼。

中年的鲁迅

回国后的鲁迅,在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教书。

后又在绍兴府中学堂做了学监。

1912年,鲁迅离开绍兴去了北京。

同年8月,升为教育部的佥事,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后来,与蔡元培转入大学。

所以说,鲁迅是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奠基人。

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鲁迅扎进古书。

临摹,翻译。

还攒钱买房子让家人来北京定居。

1918年,钱玄同请鲁迅为《新青年》写稿。

鲁迅的白话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问世,封建礼教史上的第一声惊雷。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药》《阿Q正传》等文章发表。

对封建精神文明的打击,随之而来的是各方的不同声音。

鲁迅拿起灵魂手术刀医治国民的精神。

他的作品吸引了那个年代数不清的青年在思索。

各种风格的文章,鲁迅都能轻松驾驭。

1926年,鲁迅去了厦门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

鲁迅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了。

……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最杰出的作家鲁迅停止了思考。

刘小川在《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书里说,作家能称思想家的,唯有鲁迅。

是的。

他就像一声惊雷一样惊醒了沉睡的国人麻木的灵魂。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