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董鄂妃 董鄂妃会劝说顺治帝

时间:21:11:07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1评论:0

在《康熙王朝》中董鄂妃更像是与顺治帝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二人互相取暖,谁也离不开谁;看着董鄂妃与顺治帝就像是普通的夫妻那般恩爱,只可惜董鄂妃身染重病将要不久于人世;孝庄太后极其厌恶董鄂妃,即便是知道“芨芨草”可以救她的命,但还是不想留下这个儿媳妇,果然没多久董鄂妃病逝;

在《多情天子》中的董鄂妃是出身烟花之地的董小宛,在后宫中以德服人,因顺治帝得天花将要不久于人世,董小宛选择了陪顺治帝一起走;得到孝庄与诸位妃嫔的敬佩;

在《孝庄秘史》中董鄂妃是宛如,虽生下一子但是不到百天夭折,顺治帝将这个孩子追封为和硕荣亲王。

宛如在宫里虽然有顺治帝的盛宠与维护,但还是事事谨小慎微,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再加上丧子之痛,在孝庄生病时还要亲自照顾,很快便病倒了,并且不久在承乾宫病逝。

宛如的死给了顺治帝很大的打击,顺治帝不顾母后反对执意出家;并且将宛如追封为端敬皇后,在宛如三七时将宛如火化;宛如病逝后也就半年的时间顺治帝得天花病逝,顺治帝与宛如同葬于孝陵。

三部剧,三个不同的董鄂妃;究竟哪一个才更符合历史呢?

提示一点:董鄂妃其实原本可以成为一代贤后的,只可惜她不是博尔济吉特氏,因为在孝庄的眼里皇后只能是来自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即便是董鄂妃再贤德,也不能在活着的时候封为皇后。

可怜的是:董鄂妃不仅没有得到孝庄太后的认可,还成为了顺治帝与孝庄母子斗法的牺牲品。

董鄂妃被封皇贵妃

其实顺治帝之所以会如此痴迷于董鄂妃,除了董鄂妃本身的因素外,跟当时顺治帝所处的环境也有关系。

封建社会的君王作为一国之君号令天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也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比如自己的婚姻大事,大多数情况不能随意自己做主,而是一切以朝政为主。

更何况福临年仅6岁登基,在登基的前八年一直都是摄政王多尔衮说了算,顺治帝不过就是一傀儡皇帝,自然婚姻大事更加说了一算。

多尔衮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号,但一直到死都在为登上帝位而努力。

在顺治帝快到成年时,顺治帝为了更好的控制顺治帝,便打算为顺治帝亲自挑选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

了解清史的人应该知道满清初期,满门联姻是国策,太宗皇太极的“崇德五妃”全部都是来自蒙古科尔沁,而且全部都是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六年八月,多尔衮亲自前往科尔沁将吴克善之女孟古青接到京城,准备都了合适的时机,为顺治帝举行大婚。

然而还未到顺治帝大婚,多尔衮便病逝了。

虽然多尔衮已经病逝,但是碍于母后孝庄,顺治帝也不得不将孟古青册封为正宫皇后。

可以这样说:为顺治帝酿苦酒的是多尔衮,但逼着顺治帝喝下这杯苦酒的却是孝庄太后。

按理说孟古青与顺治帝是姑舅姻亲,应该是可以和睦相处的,毕竟孟古青长相出众,还是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的。

然而孟古青从小娇生惯养,嫉妒心非常强,不仅教司坊所有的女乐全部换成了男的;而且非常的奢侈,吃饭所有的器具一律用金器;最让顺治帝受不了的是孟古青对顺治帝多有猜忌,动不动就吃醋,顺治帝实在是受不了,干脆搬到乾清宫独自居住。

仅仅两年的时间,顺治帝越来越憔悴,身体也越来越衰弱;孝庄太后终究心疼自己的儿子,便默认了废后一事,仅仅二十一天的时间,孟古青被废掉后位,降为静妃。

顺治帝作为满清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再加上他在多尔衮病逝后提前亲政,在不断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使得自己对待感情由“欲”转为“情”,想要为自己挑选一位心仪的女子为后。

但是孝庄太后是绝对不准许的,为了维护蒙古科尔沁在后满清后宫的地位,顺治帝的皇后必须得是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十一年,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两个女儿被孝庄太后接入宫中,一位被封为皇后,也就是孝惠章皇后,而年龄稍小一点的被封为淑慧妃。

但顺治帝一个都不喜欢,想方设法地抗争。

正当顺治帝为自己的感情之事苦恼时,恰好遇到了孔四贞(定南网孔有德女儿,因父亲及其全家被杀南上诉冤,被孝庄封为和硕格格养在宫里),孔四贞长得很漂亮,而且精通骑射功夫,跟满族女子很不一样,顺治帝对其一见钟情。

奈何孔四贞有婚约在身,孝庄太后担心会引起孔有德旧部的不满,不敢将孔四贞封为皇妃。

不能将孔四贞纳为妃子,让顺治帝很是郁闷,无奈只能找寻下一个目标。

按照大清的规矩,朝中若是有吉凶典礼,在京城的朝廷命妇需要入宫;而且在顺治初年,有各宗室亲王/郡王的福晋轮流入宫伺候后妃的惯例。

董鄂氏通过选秀,嫁给了顺治帝的弟弟博穆博果尔为妻,是为襄亲王福晋,自然是有机会入宫的。

董鄂氏从小就很聪明,擅长女红,进退有度,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正是董鄂氏不俗的举动,引起了顺治帝的注意。

而董鄂氏呢?

比襄亲王大两岁,夫妻二人性情不合;再加上襄亲王常年征战在外,二人之间的感情并不好。

冥冥之中或许就是缘分吧,感情这个东西确实也很奇怪,一旦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尤其是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便不能再控制自己的思维了,说白了就是“丧失理智”,顾不得伦理纲常。

而顺治帝与董鄂氏便是如此,二人很快便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

顺治十一年四月,孝庄太后发现了二人之间的不对劲,为了阻止二人继续糊涂下去,立马便叫停了命妇入宫的惯例;即便是孝庄下懿旨,将孔四贞封为东宫皇妃,也已经不能挽回顺治帝的心了。

二人的感情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根据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回忆:顺治帝对襄亲王的夫人恋爱,当襄亲王痛斥自己的夫人时,却被顺治帝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襄亲王一气之下自杀而死(有的说法是怨恨而死);襄亲王去世后,顺治帝只让董鄂氏为其守制27天,便迫不及待将其接入宫中。

可能有人会问:襄亲王好歹是顺治帝的亲弟弟,难不成就吃这样的哑巴亏了?襄亲王的生母呢?不为其讨回公道吗?

在此需要解释下: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是太宗皇太极的第十一个儿子,生母是懿靖大贵妃娜木钟博尔济吉特氏。

虽然太宗在时,娜木钟比庄妃(孝庄)的位份要高的多,但她毕竟是二婚嫁给的皇太极,曾经是察哈尔林丹汗的妻子。

皇太极在时她是高高在上的贵妃,但是皇太极病逝后,她自然永远都需要记住她是太宗曾经的手下败将林丹汗的妻子;即便是儿子受辱,她也只能忍气吞声,不能做什么。

顺治十三七月,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去世;

八月九月,顺治帝举行了颇为滑稽的仪礼,先将董鄂妃封为贤妃,然后派人前去祭奠襄亲王;

顺治帝为何不亲自前去祭奠自己的亲弟弟,难不成是心中有愧吗?

也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顺治帝将董鄂妃封为皇贵妃,并且按照册封皇后时的规格举行典礼,这是顺治帝第一次对生母孝庄正式宣战。

而且顺治帝发誓一定要废掉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将董鄂妃封为皇后。

母子斗法

顺治帝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将董鄂氏从贤妃升为皇贵妃。

了解清史或者看过清宫剧的应该知道,在大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是有皇后在,是不会轻易地册封皇贵妃的,毕竟皇贵妃位同副后,很是尊贵的一个位置。

只有在妃嫔弥留之际时,为了冲喜,会将其册封为皇贵妃。

而董鄂妃好好的,身强体壮,顺治帝此举,无疑是故意的。

而且在董鄂妃被封为皇贵妃十九天后,顺治帝又做了一件让孝庄感觉到害怕的事情,真的不能对董鄂妃小觑:

顺治帝下旨将太庙匾额上的蒙文全部剜掉,要知道太庙是供奉历代先祖的地方,中殿摆放着太宗皇太极还有太祖努尔哈赤的神牌;顺治帝将蒙文剜掉,意味着蒙古女人统治满清后宫的历史结束。

孝庄作为蒙古科尔沁出身的高贵公主,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但孝庄也很清楚,自己不能与儿子硬碰硬,需要等待合适的机会才可以。

顺治帝十四年董鄂妃生下一位皇子,为皇四子,顺治帝很是高兴,不仅想要将董鄂妃封为皇后,还想要将董鄂妃所生的儿子封为太子。

但事情往往发展的没有那么顺利,顺治帝也低估了母后孝庄的手腕。

董鄂妃怀孕这一年,京畿一带夏天下冰雹,秋天有水灾,而到了冬天却又是寒冷的异常。

连续半年一直都有灾情,到了冬天,孝庄太后便前往南苑居住,好像是在故意在董鄂妃即将生产时离开的。

董鄂妃产下皇子后不久,南苑便传出了孝庄太后生病的消息;而且孝庄太后下懿旨,让诸位王公大臣、妃嫔公主等前往南苑问安,其中便包括董鄂妃。

董鄂妃尚且还在月子中,孝庄并没有说不让董鄂妃前往请安,董鄂妃自然不敢推脱。

南苑距离皇宫虽然只有一百多里,但是对于还没出月子的董鄂妃来说,在寒冬腊月前往南苑确实于情不合;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董鄂妃不仅去了南苑,而且还被留下来照顾兵中的孝庄太后。

从饮食起居到端茶倒水,伺候吃药,董鄂妃都是亲力亲为;

而孝庄连一句宽慰的话都没有,董鄂妃经此打击,身体便彻底地垮掉了,落下了很严重的月子病,仅仅维持了三年便病逝了。

很奇怪的是董鄂妃尽心伺候孝庄太后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不仅没有伺候在侧,连问安都没有去。

不免让人怀疑:孝庄太后难不成是在装病嘛?

十二月二十九日,孝庄太后刚刚“痊愈”,顺治帝便压制不住内心的不满,对皇后兴师问罪,不仅停了皇后的中宫笺表,而且还让议政大臣给皇后议罪,明显的是在为废掉皇后做准备。

因为顺治帝已经很清楚母后装病,意在董鄂妃,以此来反抗。

不过孝庄对此置之不理,当然孝庄不表态并不代表他同意。

顺治帝此举反应最大的就是董鄂妃,董鄂妃得知顺治帝要废后后,便立马肯定顺治帝不要如此,因为董鄂妃很清楚若是废后的话,自己与孝庄之间的婆媳关系会更加紧张。

在董鄂妃的恳求下,顺治帝不得暂时放弃废后的想法。

然而,三个月后皇四子不明不白地去世。

可以说顺治帝与母后孝庄的斗法以“妻病子亡”而彻底地崩溃,而顺治帝的收场戏,就是将夭折的皇四子封为荣亲王。

在皇四子夭折的同时,孝庄太后下谕旨,并没有对皇后的失礼做出任何的惩罚;可以说历经一年多的母子斗法,受打击最大的就是董鄂妃,她不仅没了儿子,而且自己的身体也垮掉了。

能够在失去爱子后,还能坚持三年,也是因为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爱。

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病逝,年仅二十二岁。

董鄂妃之所以如此年轻便病逝,都是有原因:她18岁入宫,入宫后要面临三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孝庄太后这位婆婆以及蒙古妃嫔们,一方面是宫中的太监们,还有一方面便是其他的妃嫔们,每一个妃嫔背后都是一方势力。

董鄂妃仅凭的就是顺治帝对她的宠爱,时时刻刻精神紧张,在宫中举步维艰,心理压力非常大;再加上失去爱子,在照顾孝庄太后时拖垮了身体,早早地病逝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董鄂妃本可成一代先后,可惜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既然孝庄如此厌恶董鄂妃,难不成董鄂妃是一个红颜祸水吗?

当然不是!

不仅不是红颜祸水,而且还是一位贤德、有大局观的女子。

对于董鄂妃而言,如何处理婆媳关系还有与后宫之中其他妃嫔的关系是最棘手的。

不过董鄂妃不紧张的漂亮,而且非常熟悉宫中礼仪,进退有度,很难让人挑到错处。

董鄂妃平日里伺候太后,就像是婢女一般;

顺治帝不在宫里的日子,董鄂妃更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皇后生病时,董鄂妃亲自衣不解带地伺候,不仅不觊觎皇后之位,而且亲自端茶倒水,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与孝庄的婆媳矛盾

董鄂妃虽然跟杨贵妃一样“集三千宠爱与一身”,但是她真没有杨贵妃身上那种矫揉造作的酸味儿,因为她很清楚,若自己不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话,稍不留意就会被抓住把柄。

董鄂妃虽然贵为皇贵妃,但是她平日里打扮的很是素净,并不会穿金戴银,打扮的花枝招展的。

实际上这样的自然美,是要比那些金簪玉佩要真实的多。

顺治帝是这样评价董鄂妃的:董鄂妃以宽仁对待别人以及下人,死后没有嫉妒,也从来不说别人的坏话。

甚至将董鄂妃评价为“虽然不是皇后,实皇后也!”

除了这些些许小事外,在大事上董鄂妃亦是通情达理。

在董鄂妃入宫的前三年,因为宫内的事情实在是繁杂不堪,顺治帝便恢复了明朝时期的十三衙门制度,此举无疑是让太监们总揽乾清宫等一切宫务,可以说这是顺治一朝最大的败绩。

董鄂妃通过选秀入襄亲王府,后来又入宫为妃,自然很清楚太监们的厉害;她很清楚自己没有势力与太监们想抗衡,但每次只要有太监宫女犯错,董鄂妃都会将他们昔日的好处拿出来说事,让顺治帝不要生气,这些宫女太监自然是对董鄂妃感激不已。

每次顺治帝有赏赐,董鄂妃也不会独吞,而是将这些赏赐都分给太监宫女们,以至于董鄂妃每年都没有储蓄留下。

董鄂妃便是以这样的方式阻止了太监们对顺治帝过多的干预;也将顺治帝从荒淫无度的生活中拉了出来。

不得不承认爱情的力量真的是很惊人的,在董鄂妃事事为顺治帝考虑的同时,让二人的感情也上升了一个高度。

其实顺治帝与董鄂妃之间的并非是我们单纯以为的那种卿卿我我的男女之情,而是相濡以沫的互相扶持。

董鄂妃不仅是顺治帝的精神支柱,还是顺治帝身边颇有头脑的贤内助。

每次顺治帝前往承乾宫吃饭,董鄂妃都会亲自准备饭菜,还要嘘寒问暖,就是是寻常的夫妻那般;但是董鄂妃就非常知道进退,每次顺治帝让他做下来一起吃的时候:“陛下知道我辛苦是我的荣幸,但是那些大臣们又何尝不是呢?若是陛下能与大臣们共进餐的话,他们一定会更加高兴。

从顺治帝十三年开始,顺治帝与大臣们一起吃饭的次数明显增加,便是董鄂妃的功劳。

有如此贤妻陪伴,顺治帝也更加的勤政,经常看奏折到半夜。

每次这个时候,董鄂妃都会陪伴在顺治帝身边,帮忙研磨,端茶倒水的伺候。

若是见到顺治帝因为心烦而不好好看奏折的时候,董鄂妃都会在身边劝说顺治帝:“祖宗的基业打下来不容易,即便是皇上辛苦,也要认真对待才是。

若是顺治帝邀请董鄂妃一起看走着的话,董鄂妃便以“后宫不得干政”拒绝,可以说即便是没有外人在,董鄂妃还是坚持把握好分寸,不敢逾越半步。

顺治一朝,因为明朝的遗臣不断有人入朝,导致新旧大臣之间的矛盾不突出,顺治帝为此很是头疼。

董鄂妃再问清楚缘由后,便提醒顺治帝要分清“为国事”与“身谋”的区别,然后区别对待,以德服人,让大臣们心服口服才可以。

可以说顺治帝在时对大清所做出的贡献中,也有董鄂妃的一份功劳

结语

即便董鄂妃再贤德,顺治帝再宠爱她,二人之间的爱情之火也仅仅燃烧了四年的时间,董鄂妃年仅22岁病逝,实在是太可惜了。

就董鄂妃本身而言,她并不是一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反而对顺治帝而言,是一位实打实的贤内助。

但是因为她的身份特殊:

曾是襄亲王的福晋

不是博尔济吉特氏

所以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她的结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