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蒙博托 蒙博托见势不妙

时间:20:05:56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6评论:0

爱好地理的朋友应该知道,非洲有两个刚果共和国。

一个叫刚果民主共和国,因为首都在金沙萨,又简称为刚果(金)。

另一个叫刚果共和国,首都位于布拉柴维尔,又简称为刚果(布)。

由于下面的内容与刚果(布)无关,我就直接将刚果(金)简称刚果了,免得啰嗦。

作为非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刚果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

根据资料显示,刚果铜储量约7500万吨,占世界的15%;

钻石储量约2.06亿克拉,占世界的23%;

钴的储量450万吨,占世界的50%;

钽铌矿资源30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80%。

另外,刚果的水力资源也极为丰富。

流经其境内的刚果河,如果按流量计算,是仅次于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二大河。

按照水利专家估计,若是能将这些水资源用来发电,发电量能占到全世界的6%,非洲大陆的37%。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原料仓库”的国度,2022年的人均GDP却只有586美元。

排在非洲国家的倒数。

造成刚果如此贫穷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搬空了刚果国库,被称为非洲三大暴君之一的蒙博托。

1930年,蒙博托出生于刚果利萨拉城的一个厨师家庭。

他的母亲是当地酋长的妃子,后来改嫁给了一位比利时厨师,生下蒙博托。

由于父亲是比利时人,家境还算不错,因而蒙博托自幼便能在当地的教会学校学习,算是个文化人儿。

1949年,从学校毕业的蒙博托加入比利时军队,担任办事员。

由于他有文化,所以很快便升任军士长。

服役期间,蒙博托迷上了写作,经常给报社投稿。

据说每次投稿的反馈都还挺好的。

于是在退役之后,蒙博托便入职金沙萨的一家报社,做起了编辑。

担任编辑期间,蒙博托结识了自己的伯乐,刚果国父卢蒙巴。

帕特里斯·卢蒙巴(左)

卢蒙巴是刚果民族运动党的领导者,也是文化人儿。

他觉得蒙博托是个人才,便把他留在身边,当做心腹培养。

1960年6月30日,刚果宣告独立,卡萨武布当选总统,卢蒙巴当选总理。

蒙博托也跟着鸡犬升天,出任刚果政府军参谋长。

与很多非洲国家一样,独立后的刚果面临两难选择。

如果亲西方,则必然在经济上被西方国家继续殖民。

而如果与西方决裂,则只能亲苏,换取苏联的庇护。

可一旦倒向苏联,就必然要被西方报复,后果非常严重。

卢蒙巴是民族主义者,奉行反帝反殖和不结盟政策。

在他的影响下,独立之初的刚果政府对西方资本采取强硬的清除政策,这让西方国家感到十分担忧。

为此,美国、法国和比利时决定出手教训卢蒙巴。

法国首先找到刚果总统卡萨武布,表示愿意支持他。

比利时则策动刚果军阀冲伯控制的加丹加省独立。

引发了著名的“刚果危机”。

与之同时,美国中情局找到蒙博托。

表示愿意扶持他为代理人。

面对拉拢,蒙博托犹豫了几天后,最终决定背叛自己的老领导。

1960年9月,就在卢蒙巴积蓄力量,准备推翻卡萨布武时,蒙博托突然反水,将卢蒙巴扣押,并送给了冲伯。

随后不久,卢蒙巴被冲伯虐杀。

害死自己的伯乐后,蒙博托把政府交给卡萨布武。

作为回报,卡萨布武则任命他为刚果武装部队总司令。

之后的几年,蒙博托频频向美国表忠心,说只要有他在,刚果就不会倒向苏联。

这让他赢得了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的赞许。

1965年,卡萨布武与时任刚果总理的冲伯爆发矛盾。

蒙博托自诩后台硬,便发动政变,将两人赶下台,然后自任总统。

当了总统后,蒙博托起初干得还凑合。

他通过杀一批放一批,劝降一批、贿赂一批的方式。

将原来铁板一块的旧政府瓦解。

随后,他大力提拔文官,避免政府沦为军政府。

为了维护刚果的统一,他还通过收买加劝降的方式,收复了一直闹独立的加丹加省。

为了盘活经济,他将刚果境内的矿产资源收归国有,由政府统一管理,通过卖矿石挣来的钱,在国内搞基础设施建设。

至1971年,刚果经济持续增长。

在蒙博托的治理下,刚果的通货膨胀被控制,货币稳定,政府负债也很低。

对于蒙博托的政绩,国际上大多持肯定态度。

认为刚果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机会。

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蒙博托正经了几年后,突然就放飞自我了。

1971年,他在刚果发起了一项“国家本土化”运动,表示刚果人要有刚果人的自信。

国名不能再称刚果了,必须改回古称扎伊尔。

西装领带,统统丢掉,那是西方人的服饰,刚果人应该穿传统服装。

可问题是,刚果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传统服饰啊。

比属刚果时期

于是,蒙博托便自己设计了一套“扎伊尔服”。

这种服饰的最大特点是外穿一件毛式无领外衣。

里面不穿衬衣,不打领带。

为了以身作则,蒙博托在公开场合不再穿西服,并且他还整天戴着一顶豹皮帽子。

时间久了,这个豹皮帽子也成为了蒙博托的著名标志。

除了改地名、改服饰,蒙博托还要求所有刚果人改名字,不许再叫什么约翰、乔治,一律使用非洲名字。

他为自己改的名字是蒙博托·塞塞·塞科·库库·恩本杜·瓦·扎·邦加。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不知道失败的勇士,拥有忍耐力和不屈不挠的能力,呼唤着火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这么长的名字,也不知道他自己记不记得住。

随着国家本土化运动的进行,蒙博托开始给刚果人洗脑,宣扬他的“蒙博托主义”。

这个主义,从提出到蒙博托下台,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

但按照蒙博托的说法,蒙博托主义就是天无二日,刚果只能有一个王,那就是他。

这明摆了是搞个人崇拜。

所以蒙博托主义提出后不久,蒙博托给自己弄了一大堆称号。

包括:国家之父、人们的大救星、超级战士、大战略家等。

由于宣称铺天盖地,当时的刚果,蒙博托被塑造成了神之使者,人民的救世主。

他有一次对自己对支持的群众讲:“是我造就了你们。

没有我蒙博托,就没有扎伊尔;没有我的指导,扎伊尔人什么都不是。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蒙博托名义上是总统,实际上已经与国王无异。

当然,揽权、洗脑,这都只是手段。

蒙博托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搞钱。

1973年,蒙博托打着经济独立的借口,把刚果的两千多家外企无偿国有化。

蒙博托称这种行为是革命,可没收外企资产后,他却把抢来的财产塞进了自己口袋。

据统计,1970年代的刚果,约三分之一的GDP都与蒙博托控制的产业有关。

除了控制企业,蒙博托还把刚果中央银行变成了自己的小金库。

当时的刚果,但凡需要用钱的地方,那绝对少不了蒙博托的雁过拔毛。

你可能会问,蒙博托敢拔洋人的毛,他就不怕被报复吗?

他还真不怕,因为蒙博托自始至终都与美国保持了良好关系。

美国政府很清楚蒙博托是什么货色,但奈何这老小子反苏联。

对美国来说,只要蒙博托反苏,损失点小钱不值一提。

蒙博托和里根

捞了那么多钱,不消费是不可能的。

1970年至1980年代,蒙博托拿着刚果人民创造的财富,在全球各地豪掷千金。

在法国巴黎的市中心,蒙博托购置大量公寓;

在葡萄牙的阿尔加维,蒙博托拥有一片面积达800公顷的庄园;

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蒙博托买下至少9栋建筑。

此外,蒙博托在西班牙、意大利、摩洛哥、巴西等国也购买了不少资产。

在刚果国内,蒙博托斥巨资在他的老家修建了一座面积超过1.5万平米的大理石行宫。

为了方便随时飞去国外购物,蒙博托还在行宫旁边修建了一条可以起降超音速协和式飞机的跑道。

刚果(金)首都金沙萨

关于蒙博托究竟捞了多少钱,说法有很多。

有人说他捞了50亿美元,也有人说300亿美元。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当时非洲最有钱的人。

纵然是花钱如流水的卡大佐,见了蒙博托都要说一声:还是你牛啊!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蒙博托自己都如此腐败了,他手下的官员肯定好不到哪去。

在蒙博托执政期间,刚果有49万名公务员。

但其中有超过60%的人都是虚构的。

也就是说,每年有大约60%的公务员工资,被政府高层冒领了。

政府高层疯狂敛财,军队高层自然不甘落后。

刚果空军公然用军用飞机载人拉客。

客运规模竟然不亚于国家航空公司。

陆军则在要道设卡,收取路费。

盘剥经过的行人商旅。

你说这情况,蒙博托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但他也默许了。

在一次开会时,蒙博托当众说道:要偷就偷聪明点,细水长流。

这意思很明显,大家各贪各的,互不打扰。

电影《巴布先生》中的蒙博托

在蒙博托的带领下,整个刚果从上到下完全烂透,这可就苦了刚果的老百姓。

蒙博托把外企陆续没收后,交给自己的亲属、心腹运营。

可他的亲属、心腹不会经营企业,没收来的企业,运行状况普遍糟糕。

大部分企业没收后,没几年就倒闭了。

没倒闭的也是苟延残喘。

而这些企业被没收之前,很多都是刚果各行各业的骨干,支撑着刚果的经济运行。

当这些企业陆续倒闭后,刚果就如同阿明治下的乌干达一样,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无法保障。

渐渐地,蒙博托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吸引外商在刚果投资。

但吃了大亏后,没有企业再敢来投资。

就连西方银行也不敢借钱给刚果政府。

而更加糟糕的是,从1974年开始,全球矿产价格也开始下跌。

比如铜的价格便下跌了70%,这导致刚果的外汇收入锐减一半。

与此同时,国际粮食价格却在不断攀升。

刚果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可在蒙博托的治理下,刚果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国际组织向刚果人马发放救济物资

在蒙博托执政末期,刚果人均GDP只有130美元,还不如1964年的水平。

通货膨胀率高达9800%,物价一天一个样。

由于物资紧缺,粮食不足,大部分刚果人,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当老百姓吃不饱饭后,反抗就成了必然。

可蒙博托却对自己的处境没有自知之明,他这时候居然还想在国际上搞事。

1994年6月,卢旺达爆发震惊世界的种族大屠杀。

就在国际社会谴责胡图族的暴行之际,蒙博托居然公然支持屠杀。

不仅如此,他还强制遣返因躲避屠杀而逃到刚果境内的图西族人。

同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在乌干达的支持下,击败了胡图族政府。

战败的胡图族人由于害怕遭到报复,很多逃到了刚果东部。

这其中也包括了制造屠杀事件的胡图族领导者阿卡祖。

而在已经站错一次队后,蒙博托再次逆世界潮流而动。

他不仅接待了阿卡祖,还出钱为其组织胡图族武装,期待着阿卡祖再次杀回卢旺达,重掌大权。

卢旺达新政府对蒙博托的干涉很不满,在沟通无效后,决定以牙还牙,联合乌干达支持刚果国内的反抗军首领卡比拉,向蒙博托开战。

1997年3月,卡比拉率军占领刚果东部重镇基桑加尼,第一次刚果战争爆发。

蒙博托闻讯,求助于美国。

但苏联解体后,蒙博托在美国眼里已经没有价值了。

美国此时也不想为了一个拖油瓶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靠山指望不上,蒙博托下令改组军队,宣称要反攻。

可在他的治理下,刚果政府军纪律松懈、装备落后,早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5月16日,卡比拉率军兵临金沙萨城下。

,逃到摩洛哥,于当年9月客死他乡。

5月19日,卡比拉宣誓就任总统,并将国名由扎伊尔又改回刚果民主共和国。

然而,卡比拉的上台,并没有给刚果人民带来和平,反而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冲突。

乌干达和卢旺达协助卡比拉推翻蒙博托的同时,向刚果派驻了大量军队。

卢、乌两国驻军知道,自己迟早是要走的。

所以进入刚果后,便对刚果境内的许多矿山进行了毁灭性挖掘,抢走了大量资源。

另外,许多刚果的图西族人自恃有拥立之功,在刚果政府内担任高官或顾问,也时常干涉卡比拉政府决策,这引起了卡比拉的严重不满。

一怒之下,卡比拉找到了“不倒翁”阿卡祖,两人开始合作,意图驱逐刚果境内的图西族。

1998年7月,卡比拉发出照会,要求卢、乌两国撤军。

但仅仅几天后,一支刚果陆军便发生哗变,组成“刚果解放运动”,反叛了卡比拉。

参与哗变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巴尼穆伦格人,属于图西族的分支。

卢旺达和乌干达政府认为有义务保护图西族人的安全,便拉着布隆迪,组团出兵,介入刚果内战,第二次刚果战争爆发。

刚果人似乎不会打仗,面对两个巴掌大的小国,卡扎比战败。

于是,战火又一次烧到金沙萨。

为挽救危局,卡比拉向“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求援。

1998年8月19日,南共体做出回应,委命安哥拉、津巴布韦等国驰援刚果。

随后,乍得、利比亚等国也直接或间接向卡比拉提供支援。

卡比拉在援军帮助下,稳固了局面。

至此,参战的两个阵营形成。

一边是卢旺达、乌干达、布隆迪以及“刚果民主联盟”。

另一边是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国与卡比拉政府。

2001年,卡比拉遭到暗杀。

卡比拉的支持者们拥立他的儿子小卡比拉继任总统。

小卡比拉上位后,积极与乌干达与卢旺达和解,承认他们在刚果的部份利益,同意给予巴尼穆伦格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以换取两国撤兵。

2002年,国际形势对乌干达与卢旺达不利,两国为了摆脱介入刚果战争的恶名,加之已经获得利益,便在原则上同意撤兵。

2003年,参战双方签订停火协议,长达五年的第二次刚果战争正式结束。

这场历时5年的多国混战,号称非洲的世界大战。

战争导致500万人死亡,200万人感染艾滋病,100万人流离失所。

战争期间,无论是侵略一方,还是支持卡比拉的“友军”,都趁乱洗劫资源,给刚果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时至今日,尽管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了,可刚果境内小规模冲突仍然不断。

受冲突影响,刚果经济持续萎靡,长年位列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十个国家。

国际组织悲观地估计,战争导致的创伤,可能要花上30年的时间,才有办法让刚果经济回到战前水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