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育德 高效的路径基础上

时间:22:13:18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5评论:0

原标题: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是高等教育重要使命。

新征程上,广大高校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聚焦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推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更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高质量打造心理育人体系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心理育人要求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身心实际出发,遵循人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来实现育人。

要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置于“大思政”和“大心理”育人格局中通盘考量、统筹落实,体现一体化、贯通性,持续深化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心理育人。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引导,缓解心理困惑,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要积极推动构建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心理健康教育新内涵、新模式、新载体,扩大工作覆盖面,通过强化基础研究、科普宣传、教育教学、预防干预、实践活动、平台保障等务实举措,进一步丰富工作路径、手段,增强工作针对性,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的温度、立德树人的效度。

构建一体化心理育人体系。

聚焦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每个学段都要扛起的教育责任,应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共育时代新人。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心理育人体系,就是要统筹推进各个学段心理育人目标、资源、方式方法、内容与评价等心理育人要素的有效衔接、一体贯通,聚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提升教育实效。

作为系统化的工程,大中小幼一体化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科学。

一是强化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治“未病”。

促进各方面育人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置”。

二是强化“校家社医”协同体系,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格局。

学校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好主阵地作用,对广大高校而言,要建立“校-院-班-寝”协同制度,打造一批心理育人品牌,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校医院医生、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群体力量,一体联动,一生一策。

家庭、社会及医疗专业机构要同向发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共同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和识别能力。

广大高校要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心理学类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彰显心理学学科优势,增强科研成果应用,构建学习培训、交流提升、创新研究、审美涵育、骨干培优等工作体系,加大校内校外培训力度。

三是建强师资队伍,从供给侧推进心理育人师资配置的一体化、科学化。

尤其是师范类高校及相关专业要充分考虑不同层级、不同学段心理育人的师资需求,构建职前专业化培养、职后专门化培训的一体化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做好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条件保障,落实好职称、经费、场地和设备等软硬件配套,提升学校心理发展辅导室、积极心理体验中心等建设质量,强化教材体系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四是推广心理育人案例共研共享工作模式。

心理育人案例聚焦各级各类心理育人实践,代表性强,对各方面更好推进知识教育、开展宣传活动、强化咨询服务、加强预防干预可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要持续扩大共研共享工作范围,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注重分类引导,因材施教,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不断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以案例共研共享,促进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把畅通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推动长效机制建设等工作做好。

守正创新,做好资源整合文章,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是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育人资源。

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价值观念、“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等健康生活情趣、“顺四时,调情志”等科学养生方法等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大学生涵养性情,悦纳自己,以积极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涵育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良好意志品质和阳光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二是用好专业心理服务资源,做实学生心理普测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

尤其是面对新生要用“心”迎“新”,帮助其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拥抱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活。

三是用好实践活动资源,建构以点带面的心理育人途径,推进与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交融渗透,协同育人。

借助朋辈辅导活动,从知识、技能、成长和实践等多个维度,深层次构建互助自助格局,增强育人质效。

(李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