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管笑笑 我是不会去的

时间:19:39:25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9评论:0

莫言和余华这对老朋友,又上热搜了。

余华调侃这位曾睡宿舍上下铺的室友,说莫言跟他在一起总爱胡扯。

不过虽然嘴上嫌弃,实际上余华从没有吝啬过对莫言才华的赞许和肯定。

分享第一次在电话里听说莫言的新书叫《丰乳肥臀》,还在大笑,笑完才发觉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书名。

实话说,即便没有余华的夸夸,大家对莫言的作品估计也都不陌生,但可能少有人知道,在中国目前唯一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

他的女儿管笑笑出生在老家山东高密,从小在农村长大,直到6岁才搬到县城。

尽管如此,她始终热爱学习,高考考上了山东大学,在硕士期间保送清华学习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后来又在北师大文学院拿下了博士学位。

她与莫言一样,少说多做,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那么,莫言家的教育之道,究竟有什么值得借鉴呢?

01

苦难中的教育

莫言的长辈们,文化程度并不高,在村庄里都显得十分平凡。

然而,正是这些连字都不会写的长辈,让他在年幼的时候,便对知识充满渴求,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放弃希望。

在莫言的回忆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母亲高淑娟,她是那一代农村妇女生活智慧的缩影。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莫言的女儿管笑笑时可能会疑惑,为何他的女儿姓管。

其实,莫言的原名叫管谟业,而笔名“莫言”的由来,则是母亲在童年的教导。

莫言小时候

还小的时候,莫言有一阵子就像个混世魔王,嘴上的话从不停歇,经常还没经过思考就脱口而出,因此惹了不少祸端。

母亲一次又一次地把道理掰碎了说,教导莫言,“少说多做”。

莫言听进去了,后来,以此为人生为人处世的准则,并取了“莫言”这个笔名。

他取了笔名之后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母亲》,尽管当时没能发表,但他后来,依然用无数小说中的文字怀念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

莫言和母亲

高淑娟对莫言影响更大的,是品行上的谆谆教诲,她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了孩子诚实与坚强。

小时候,莫言家里很苦。

他对童年最大的印象就是“饿”,永远饥肠辘辘,经常吃不上饭。

所以,在艰苦的条件下,年幼的莫言难免会想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改善生活。

有一次,帮忙卖白菜的时候,莫言看来买东西的那个老人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便多收了他一毛钱。

可高淑娟发现了之后,非但没有为这多出来的一毛钱而高兴,反而泪流满面,勒令莫言诚实守信,把钱还回去:

“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莫言和父母

莫言一直以来的坚强,也来自于母亲的榜样作用。

当时生活很艰苦,母亲一个人又要干农活又要操持家务,还得考虑一大家子人的生计。

由于积劳成疾,她一直被病痛折磨,可她还是十分坚强地面对困难,从未想过放弃。

在辛苦之余,母亲还会劝慰莫言:

“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

诚实与坚韧,是母亲留给莫言最可贵的礼物,也是任何金钱都难以交换的无价之宝。

莫言的母亲不止在人格上给他起到了榜样作用,在学习上也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影响。

小时候,虽然莫言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却很鼓励孩子读书,从不会因为家里的农活干不过来而训斥几个孩子。

因此,莫言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有什么书看什么书,没有书也要创造条件读书——

想读书,他得帮别人家拉一早上的磨,作为交换,拉上十圈磨能读上一页书。

有时候,连书都摸不到,他就四处去听别人讲故事,等到回到家了,就把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给妈妈听。

在昏黄的灯光下,稀少的米汤在锅里汩汩冒泡,妈妈站在灶台边一边看着粥,一边听莫言讲故事。

莫言年轻时

外国教育家提出的“费曼学习法”,与莫言母亲的教育方式不谋而合:

通过复述和主动输出,可以比单纯的讲授更好地让一个孩子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她或许从来没有听过“费曼学习法”,但她的鼓励与支持,让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萌芽成长。

最终在未来的某一日,这些奇诡的故事出现在了莫言的小说里,构成了一个魔幻的高密东北乡。

雅思贝尔斯曾说过: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莫言母亲教育观念中的坚韧、诚实与重视知识,在耳濡目染中成为他自己教育理念的一部分,随着他的成长,在他对女儿的教育中继续传递下去。

02

在尊重和陪伴中进行教育

莫言曾经,觉得很愧对自己女儿的成长过程,曾跟记者说,“我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但管笑笑却认为,他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只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

她说:

“我要给父亲打100分。

前阵子微博上有个热搜叫做,#有个不扫兴的父母有多快乐#,如果大家看到了莫言家里的氛围,或许会很羡慕这种松弛感。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农村人,不认识字,在莫言去北京谋生计时,他们被迫两地分居。

一个,在北京摸爬滚打。

一个,在高密照顾家庭,抚养年幼的女儿笑笑。

在管笑笑记忆中,六岁之前,她都住在高密农村老家,很少能见到爸爸。

但每次莫言回家的时候,都会给她带许多糖果、小人书、连环画,抱着她一字一句地阅读这些精彩的故事。

莫言耐心地陪伴着孩子读书,就像母亲曾经陪伴着他一般。

等到她更大一些,能认字了,在老家的暑假便成了幼时的精神乌托邦——

她自由自在地在文学海洋中徜徉,读着古今中外光怪陆离的文学作品,在不知不觉中探索思维的边界。

莫言一家三口

莫言的母亲高淑娟在孩子读书时的教育方式,不知不觉地传承了下来,在管笑笑的成长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管笑笑看书的时候,杜勤兰虽然不认识字,但还是会很耐心地陪着女儿,听女儿谈天说地、分享所得。

由于从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哪怕是14岁之后管笑笑随着母亲搬到北京与莫言同住,莫言对她学习上的指导也很少。

按莫言的话说,他自己的小说里经常有病句,要是去指导女儿语文阅读,万一帮倒忙了,可怎么办!

比起学习上的指导,他给女儿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关照。

有一次下大雨,管笑笑没带伞,正担忧晚上该怎么回家。

等她从食堂走回教室的时候,就看到桌上有把伞。

莫言冒着雨,把伞送来,又匆匆地走了,只留下湿湿的鞋印,和包裹严实的伞。

莫言和他的妻子杜勤兰在女儿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可贵的地方,他们永远会认真倾听女儿的想法,并且尊重孩子的决定。

在给孩子全部的爱的同时,从不会因此限制孩子的自我发展。

莫言和杜勤兰深知,作为父母,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已经不适用于孩子这个年代了,所以提供的更多是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不去插手孩子的人生抉择。

就比如管笑笑在高中文理分科时,虽然文科明显比理科突出,但最终决定选择理科。

莫言也只是听了她自己条分缕析的理由之后,就支持了她的决定,没有大包大揽地代她选科。

尽管莫言和很多父母一样,面对高考这件孩子人生中的大事,陪考时也是万分紧张、担心、甚至迷信:

“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

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

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

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

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

虽然管笑笑最后遗憾自己因为选科失误而高考失利,却也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毕竟,人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她早已学会了这点。

有时候,精神上的尊重和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

如今早已不是莫言小时候所经历的那种物质匮乏的年代,许多孩子早已衣食无忧。

然而,精神上的教育,依然十分重要。

那是孩子一生的基石,支撑着他们行稳致远。

03

最牛家庭

一个博士毕业,一个拿下诺奖

有人好奇地问管笑笑,为什么不“子承父业”,也像自己父亲一样当个作家。

她坦然直言:

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一样,并不是作家的孩子就有成为作家的天分。

她曾经也想过当个作家,大学刚入学的时候,就兴冲冲地把自己的情感经验融入创作,写了一本关于一个女生从高三到大学经历的书——《一只反刍的狗》。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本书,管笑笑本人也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并不算好,但她当时,是真的为自己的大胆创作而开心不已。

不过,她还是有种“羞耻感”,洋洋洒洒写完十九万字以后,不敢给爸爸看,只敢偷偷告诉妈妈自己的小成果。

架不住妈妈也为女儿的尝试而骄傲,不久,莫言就从杜勤兰那儿得知了这部作品的存在,主动跟管笑笑说帮她看看写得如何。

莫言看得不快,一字一句仔细地读完,和女儿说,“写得不错。

在他的鼓励下,管笑笑鼓起勇气把小说投稿到出版社,最终成功出版。

但她最终还是没有走上作家的道路。

莫言和管笑笑

管笑笑说:

“就算我是莫言的女儿,如果我写的是一堆垃圾,人家又凭什么接受?”

她知道,像父亲莫言一样的写作天赋,并无法凭借血缘复制。

但她可以努力走上另一条路——

她在山东大学外语学院成绩优异,保研到清华大学继续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把眼光放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挖掘文学的宝藏,在研究生毕业工作之后,又去北师大读了在职博士。

莫言从不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长大,而孩子也如他所愿,自由地成长,逐渐从小树苗变成一棵大树。

从莫言妈妈的品德与陪伴教育方法,到莫言夫妇尊重女儿个人成长的教育理念,都为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或许,其中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看起来很普通。

但我们在这些普通的日常小事中,可以看到莫言母亲坚韧不拔、注重品德培养的教育智慧;

也可以体会到莫言夫妇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以及诚恳踏实的家风;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引路人,该如何更好地让孩子探索自我、发展自我,也许在莫言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能够汲取到可贵的经验。

参考资料:

1.管笑笑 《万语千言,父爱莫言》

2.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致辞》

3.最人物 《莫言现状,谁能想到……》

4.叶开 《野性的红高粱——莫言传》

#秋日生活创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