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董祚继 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时间:19:25:19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8评论:0

  文/图 李志怡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在入海口携带泥沙于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主要包括山东省东营、滨州全部以及潍坊、德州、淄博和烟台的部分地区,陆地面积共计2.65万平方公里,其中盐碱地面积约900万亩,而潍坊就占59万亩。

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好盐碱地,通过改良增加耕地面积,对服务国家农业安全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023年6月13日,由华中农业大学主办,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植物油料专委会等单位共同支持的耐盐碱油菜品种示范现场观摩研讨会在山东潍坊召开。

  参加研讨会的有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主要领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江苏、新疆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江汉大学,以及山东省和潍坊市的农业厅局领导及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

  与会人员一早就集体乘车,来到位于潍坊市寒亭区的山东鸿合生态农业公司5000亩即将丰收高产的耐盐碱油菜大田,亲眼看到华中农大耐盐碱抗旱油菜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项目组在认真进行取样和测重,项目组长张椿雨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不同地块,特别对长势大相径庭的对比品种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观测数据讲解。

有比较才有鉴别,参观的专家学者不仅从直观而且从客观数据上对“中国杂交油菜第一人”,今年已85岁的傅廷栋院士所率团队培育的耐盐碱“华油杂62”油菜新品种,利用其耐盐碱的特性来修复和改良盐碱地给与高度认可。

张椿雨介绍,种植耐盐碱“华油杂62”油菜新品种,是同时具有“利用”与“改良”盐碱地最有前景的大田作物。

该品种能直接适应盐碱地的生长,利用它收获绿肥、饲料或菜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油菜成本低、生物量大,覆盖效果好,减少盐分上升,翻耕作绿肥能够大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化学特性,降低土壤pH值和含盐量,提高改良盐碱地效率。

  在当天下午的项目汇报和专家点评会上,张椿雨教授就华中农大耐盐碱抗旱油菜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项目组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讲解。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继,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张宪省等行业权威,围绕我国的盐碱地状况、中央既定政策和开发利用方式,进行了精辟分析和讲解。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上述重要论述释放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与以前强调盐碱地改良不同,现在更加注重盐碱地的综合利用。

二是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中,更加注重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的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科技创新的作用、盐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也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这不仅表明国家继续支持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盐碱地治理的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过去的治理盐碱地,让土地来适应作物为主,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让作物来适应盐碱地的转变。

简言之,就是从“改地适种”为主向“改种适地”为主转变。

因此,耐盐碱油菜的大面积推广则是恰逢其时。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植物油料专委会的理事长龚家龙,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支持单位和首次将种植耐盐碱油菜的种子及技术引进到潍坊的学者型企业家,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在近几年积极推动耐盐碱油菜大面积种植的。

他说:2019年9月11日,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国际油菜产业大会在武汉举行。

大会以“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推动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发展”为主题,与来自国内外、省内外农业领域的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300多人 汇聚一堂,共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大计。

还有以色列和沙特等30多个国家中比较关注油菜产业的外商和专家,到会来寻找投资合作机会。

  据龚家龙介绍,重农固本,是我国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

1997年至2004年,作为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九部委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共同推广“中国杂交油菜之父”傅廷栋院士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籽”,并于2004年在湖北建立了60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基地产业模式,为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份4000万户农民创造高达50亿人民币的收入。

湖北荆州市也因“双低油菜产业带”模式的创建享誉全国,并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

由于当时受到国际粮商冲击,产业结构不平衡,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导致该产业优势未能得到持续发展。

如何把全国将近5亿亩的盐碱地加以开发利用,尽快把它们改造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和“钱袋子”,成为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一再强调的重要问题。

我们的新天发公司为此更增加了新动力,更进一步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如何做大耐盐碱油菜产业,并力图朝着尽快实现产业化而努力。

龚家龙说,潍坊5000亩耐盐碱油菜的高产丰收,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

对于这次与会专家学者都非常关心的如何推广,他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必须推广种植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好品种,比如当前潍坊目前使用的就是傅廷栋院士研发的“华油杂62”新品种获得高产;二是要结合各地实际进行创造性地推广。

比如新天发公司现在做的就是,尝试把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具体就是在盐碱地油菜上面安装光伏发电,既可以给油菜遮阳防暴晒,又能够在光伏板底下产生水蒸气凝结回滴促进油菜生长,同时也可以进行放牧,牲畜粪便又可肥地。

这个公司在新疆、四川、甘肃、青海和地方政府开发的很好,也非常受欢迎。

特别是新疆,主动要求他们多搞几个州。

  因为能够充分利用非常有限的油菜适宜生长时日,精确制订何时种、种多密、收几茬,力争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比如“一菜两用”:首茬为每亩密植播种生长,待收获鲜叶饲料后,随即将余杆和根翻耕肥地,再用机播、直播和人工育苗移栽等几种方式重新种植油菜,每亩又可两次共采摘油菜薹1000公斤,这种恰好能在春节期间上市颇受市民欢迎的脆嫩可口、健康美味的时令鲜蔬,又能增收4000元。

油菜薹采摘后,通过及时追肥管理,油菜籽产量不仅不会减产,还能提升油菜抗伏倒能力。

这种短、平、快的“一菜两用”增产增效非常明显。

因此,无论是“鲜叶+菜籽”还是“菜薹+菜籽”,每亩都可增加产值6000元以上,同时随着土地肥力的不断提高,又为后续种植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优良条件。

  另外,菜籽的收储和加工也相当重要。

因为这一种起来就是100万亩以上,几千吨的新鲜菜籽集中在几天内入仓,由于其含水量比较高,如果仅是简单的堆积,很可能一夜之间就可能霉掉损失大半。

因此必须先期建设烘干设备为加工厂配套,要千方百计吸引大的加盟商来参与和推动,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真正落在实处。

  龚家龙最后表示,如果我们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在黄河三角洲把耐盐碱油菜这项产业做好,并同长江流域的百余油菜小镇产业集群相结合,推动耐盐碱油菜的油用、菜用、休闲观光、蜜用、饲用、肥用等多功能开发,形成完整的油菜种植加工产业链,不仅利国利民,甚至还能够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图1 华中农大耐盐碱抗旱油菜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项目组在田间取样。

  

  图2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植物油料专委会的理事长龚家龙(右二)和山东鸿合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吴江庆(左三),同项目组科研人员了解耐盐碱油菜的相关难题情况。

  

  图3 位于山东潍坊寒亭区的耐盐碱油菜种植示范基地,已被山东省确定为黄河三角洲改良盐碱地的示范样板。

  

  图4 与会的专家学者在潍坊寒亭区即将收割的耐盐碱油菜新品种大田里,共享高产丰收的喜悦。

  

  图5 华中农大张椿雨教授就耐盐碱抗旱油菜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项目组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详细讲解。

  

  图6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对本项目研究方法进行点评。

  

  图7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继对耐盐碱油菜产业的深度开发提出具体建议。

  

  图8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张宪省特别强调,要在耐盐碱油菜开发实践中,重视处理好政府、科研和企业三方面的关联工作,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图9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植物油料专委会的理事长龚家龙,介绍自己是如何在国内率先开发耐盐碱油菜产业的相关情况。

  

  图10 部分参会的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本文作者李志怡为《小康》杂志社事业发展总监)

  编辑:任燕萍

  作者:李志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