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网络大谣 从众心理加速传播

时间:14:33:39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3评论:0

在全媒体时代,论坛、微博、微信等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上各类信息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也时不时地被疯传。

这两天,我们就跟大家详细聊聊“网络谣言”那些事儿~

什么是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没有现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

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而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形成不良影响。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食品谣言防不胜防;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网络谣言有哪些类型?

  网络谣言有很多种,有些容易识别,有些很难识别。

简单来说,网络谣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凭空杜撰型的谣言:多数谣言都属于这一类,没有任何现实依据的编造杜撰,不管其真实性能否被验证,因为是造谣者编写的,都是谣言。

  2、夸大其词性的谣言:这种谣言往往有基本的现实,但对现实进行了夸大其词和扩大化,这种谣言迷惑性比较大,容易让人被基本现实蒙住眼睛和判断。

  3、断章取义性的谣言:这种谣言是从某个大的内容中摘取的,从整篇内容才可以理解其真实的涵义,但如果被人从中间拉出一小段进行传播并不加以解释,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

  4、拼凑剪接性的谣言:这种谣言的基本组件都是真的,但这些组件是有其背景和条件的,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

  5、半真半假性的谣言:这种谣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真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但假的却是被编写者杜撰添加上去的。

  6、假戏真做性的谣言:网络传播中有很多被人为设计的情节与场面,但这种剧作却被拿来当成偶发的社会真实去传播。

  7、刻意暗示性的谣言:传播谣言的人并没有直接针对某个事物进行编造,但所有的谣言内容却直接会给人以最直接的抽象暗示,这会让人产生明显的联想和攻击效果。

  8、辟谣求证性的谣言:这是大V们最喜欢用的传播谣言的方式,先以自己的小号或者马仔的号码发出,然后用大号进行求证式传播,既达到了传播谣言的目的,也避免了自己的引火烧身。

  9、逻辑诡辩性的谣言:看似非常有道理的逻辑分析,其实是充满了狡辩,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弄错前提,总之,这种是高级公知最擅长的谣言,最具有迷惑性。

  10、记忆偏差性的谣言:有些谣言的产生不是故意的,但却被有些人发布的时候出现了差错,后来又在传播中被误读,这种谣言本质恶性不大,但有时候也会形成重大的社会影响。

俗话说:“谣言猛于虎。

”网络谣言是网络世界里的一个顽疾,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谣言给不明真相的网民带来对社会的忿恨和恐慌,重大扰乱了社会秩序。

  在全媒体时代,论坛、微博、微信等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上各类信息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也时不时地被疯传。

  网络谣言的危害

  网络空间作为社会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方面使信息传播、交流互动空前便利,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谣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沃壤。

如果说谣言猛于虎,那么网络谣言则是搭乘信息化便车的“插翅虎”。

  网络谣言是网络世界里的一个顽疾,虽然之前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但网络谣言仍是野蛮生长, 甚至成为社会的公害。

谣言给不明真相的网民带来对社会的忿恨和恐慌,重大扰乱了社会秩序。

编造散布网络谣言如何处罚

  任何在自在意志支配下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人,都应当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打击网络谣言,对谣言制作者追责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二是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羞辱他人或者捏造现实诽谤他人的,尚不形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是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形成犯罪的要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今年8月底,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中国互联网联结辟谣平台在北京正式上线。

这是治理网络谣言、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严重举措,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

  中国互联网联结辟谣平台设立了部委发布、地方回应、媒体求证、专家视角、辟谣课堂等栏目,具备举报谣言、查证谣言的功能,可以获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权威辟谣信息。

平台还可以起到大数据精准识谣、联盟权威辟谣、多终端立体传播、指尖即时查证、关口前移防备的作用。

目前,已整合接入全国各地40余家辟谣平台辟谣数据资源3万余条。

网络谣言危害大,抵制网络谣言,仅靠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网民自律,提高网民和网络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

只有大家联结起来共同抵制,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