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艾青 我本来是一个人

时间:14:21:43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7评论:0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是老一辈诗人中比较令人心生敬仰的一位诗人。

上初三时我在向老师借的一本汉语文学教材上三读过他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当时读得懵懵懂懂的,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反倒是这首《我爱这土地》,意象清晰,感情真挚,深沉热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直抒胸臆,令人感动。

令人遐想,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让诗人爱之至深!

这首诗总共有十行,是一首短诗。

诗的第一句“假如我是一只鸟”,一写上来就是一个假设。

,而把自我假设比喻成一只鸟,这是小说什么呢?鸟,一般是自由的象征。

自己比喻成一只鸟,也就说明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写作背景,是在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里,国难当头的时候。

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光复,驱逐日本侵略者而英勇捐躯。

这年十月,日本人攻破武汉,诗人和众多的文艺工作者被迫撤离武汉。

在满腔的愤怒和血泪里,诗人写下了这一首短诗。

诗的第二句“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为祖国天空里的一只鸟也要为祖国悲鸣不停,纵然嘶哑也不止歌,更何况作为千千万万中华英雄儿女中的一员,更当为祖国的自由呐喊!注意句中的那个冒号,冒号的下面就是歌唱的内容。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诗人把这土地,这河流,这激怒的风,那温柔的黎明用排比的句式,连缀起来,形成一串饱蕴愤慨的歌词,读了让人震撼震惊。

鸟儿本来属于林间的尤物,栖息在那可以享受天伦之乐,睁开眼睛就是温柔的黎明,可以尽情地快乐歌唱。

但现在,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还能令树林安静,还能让它们有安稳的家吗?河流悲愤地汹涌着,被激怒的风无止息地刮着,为了什么?正所谓“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没有了家,家被那些外来的侵略者给毁了,怎么可能不令这片土地上的鸟儿和人儿气愤填膺,怒发冲冠!诗人写到这里,激情澎湃,已经把情感抒发到高潮。

接着又来了两句不带“假如”的假设:——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让人感觉很突然,这其实是对这片土地独一无二的忠贞与热爱。

落叶归根,根植片土。

这是假设,也是理想:不管暴风雨有多大,我们都要捍卫守护好这片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是对前面八句假设的表达,所做出最好的爱的诠释。

这片土地就是我们的祖国母亲!

《为农》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这首诗中的“锦”,指的是锦官城,成都。

烟尘,是指战火燎烟,土尘乱飞的战乱地区。

卜宅,就是选择居住的宅基地。

赊,指距离的遥远,诗歌用语。

去,是离,距离的意思。

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城郭,京城长安。

勾漏是一座山的名字,在今天广西的北流县,在唐朝时属于交趾管辖。

丹砂是我国古时候炼丹用的主要材料,以为红色的丹砂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从而炼成丹丸以服用,作为求长生的灵丹妙药。

晋朝时的道士葛洪得知交趾郡那里的勾漏山产丹砂,就以炼丹求长生为由请命于晋帝,晋帝就准许了他做勾漏的地方县令。

白马独家译诗:天下大乱的日子里,锦官城侥幸安稳一如从前。

锦江的江滨上稀里哗啦地居住着八九户人家。

新生的荷叶圆圆地静静地浮在水中,岸上的地里小麦已经开花了。

我在锦官城外的浣花溪畔选好了住宅地建了几间茅屋,用以作为养老的地方。

在这里安心做一个农民,离京城长安也渐渐的远了。

当年葛洪为求丹砂请皇帝准予他去做勾漏的地方官,我老杜真是自愧不如啊,更别提去寻朱砂炼丹以图延长年寿了。

其实在当时的全国烽火告急,兵荒马乱的局势里,西南的锦官城成都在杜甫的好朋友严武,高适的治理下,偏安一隅,社会治安相对稳定些。

杜甫携着家小来这里安定下来,在亲朋好友的大力资助下,草堂盖好了,也有了开恳的田地和果园。

要说安于现状老老实实做个作农民以求稳定,勤垦田园以求温饱就行了嘛,还发什么牢骚说“为农去国赊”呢?那葛仙炼丹的本事还真不是你老杜所能做的。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实在是在极不甘心的情况下做了农民。

我同时想起了李白跟杜甫开玩笑的那些事,“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看来这不是开玩笑的,是真的是实话:老杜本来也出身于官宦世家,到最后也是四方流落,成为一个农民。

种菜啊,种地啊,这些农事老杜都会干,比如他在《宾至》里写道“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就是用自己种的果蔬来做饭菜以招待客人。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一读这两句,首先的感觉就是不错呀,一派幽静的田园风嘛。

接下去读感觉一样蛮好的:圆荷小叶浮,细麦落轻花。

这是亲身的农家体验,荷叶再小也有碗那么大,远看一片片漂在水里,也是别有风情。

没当过农民的一般还真不知麦子会开花,小小的,乳黄色,家针孔那么大,一碰麦秆麦花就会落。

细读这两句,其实觉得写得虽然真实却显得很俗气,没有生动有趣的意思,为什么呢?原来是杜工部心不在焉地当农民,只是为了饱腹养家,并非是心中的理想,胸中的大志所向。

故这四句读起来平凡而无厚味,但也无厌倦的味道,毕竟新家落成,生活伊始,幽栖身心可以蓄锐,以待时机。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卜宅,就是选定认为风水比较好的地势地块作为建房子的宅子。

古人有些文化的大概都懂些阴阳风水之类的知识,他们基本上都相信那些趋吉避凶的学说。

离开长安这么远去当一个农民,心应该从长安那里收回来了。

没什么背景没什么机会去干一番事业,有所作为,就本分一点嘛。

可老杜的心总是痒痒的,嘿嘿,又拿葛洪和自己比起来了: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东晋,唐朝的皇帝对道家的长生学说都比较执迷,因此有许多皇族都去道观修行。

杜甫羡慕葛洪能经晋朝皇帝允许,去勾漏山那里当地方官,可以采丹砂炼丹。

老杜也没有那修道心,这只是一种自我解嘲,对现实的一种牢骚话语,不能认为老杜真的要修道,真心耕种养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