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老舍儿子 主持文学馆管理工作

时间:14:21:29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8评论:0

新中国成立之前很多文化人的生活都很艰难,老舍就是其中翘楚。

作为新中国最有名的小说家,他却在1966年以跳湖自尽的方式选择永远地离开了世界。

当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他赶到父亲自杀的公园,看见父亲的遗体失声痛哭,并且陪着父亲的遗体在公园坐了整整一天。

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在静静地发呆和思考些什么。

从舒乙的父亲老舍去世后,舒乙就放弃了搞科研技术,选择研究父亲的文学作品,这一研究就是一辈子,他秉持的父亲的教诲,隐去“老舍之子”的名声,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

理解父亲自杀原因

舒乙出生于1935年,那时候老舍还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教。

舒乙从小喜欢搞研究,数学思维十分敏捷。

他对父亲老舍的文学研究不是很感兴趣,不理解父亲的精神世界。

舒乙长大后,没有继承父亲的文学细胞,反而搞起技术来。

他先是去苏联留学,学习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

他的这个专业对于老舍这样搞文学人的来说,可是一点都听不明白。

后来,舒乙跟他解释,主要是研究从木材中提取可使用的酵母和酒精,老舍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用木头酿酒啊。

之后老舍见到朋友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子十分能耐,能从木头中酿酒。

老舍对自己儿子没有走上和自己一样的文学道路一点都不觉得遗憾,他一直都崇尚自由的教育理念,想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未来的事业道路。

舒乙学成后,1959年就进入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后来还在1960年入职南京林产化学科研所,参加木材水解的重点科研试验,工作起来很是认真投入。

由于专业上的不同,舒乙和父亲工作中的交流就很少,直到父亲的突然自杀离世,舒乙开始整理父亲留下的书稿,走入到父亲的精神世界中。

对于父亲自杀的原因,舒乙觉得父亲有自己的苦衷和骄傲。

当时的父亲作为最出名的作家,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想尽一切理由来对老舍进行诬蔑迫害。

终于,有人找到了老舍的把柄,那就是老舍在美国时候所写的书《骆驼祥子》。

他们对这本书进行造谣,说老舍把这本书的版权卖给了美国人。

这让老舍觉得十分愤怒和屈辱,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彻底地心灰意冷。

所以老舍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保护了自己的家人不受自己的牵连。

放弃科研选择文学

老舍走后,舒乙开始整理父亲留下的珍贵手稿和文学作品,徜徉其中。

他被父亲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有了强烈的文学研究的冲动。

于是在1978年,舒乙放弃了自己工作20年的科研生涯,转身成为一名专门研究老舍的文学工作者。

舒乙将自己对父亲的回忆和父亲留下的资料整理成册,出版了《老舍的童年》一书。

书中以自己真切的笔触写了老舍的故事,给世人展现一个真实的老舍。

舒乙从研究自己的父亲,到慢慢地对现代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在1984年正式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坐落在现代化大城市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就有舒乙参与筹建,1985年建成后,舒乙还担任副馆长。

舒乙不光是研究文学,还有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代表作有《我的风筝》《现代文化瑰宝》等。

舒乙的母亲胡絜青是个有名的画家,舒乙还开始尝试绘画,风格与母亲截然不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夹着尾巴做人

舒乙自己从事文学研究后,在文学领域小有名气,但更多人熟知他还是因为他是老舍先生的儿子。

舒乙不是很喜欢别人称呼或者介绍他为“老舍之子”,他也总是刻意避讳,在很多书中或者公共场合都尊称老舍为“老舍先生”等,不直接叫老舍父亲。

在老舍去世几年后,舒乙气愤当年污蔑父亲的人,想通过报警用法律武器报复他们,但最后他还是忍了下来,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舒乙的一生,都在本本分分,夹着尾巴做人。

舒乙的心里,没有什么比他的文学研究更为重要的,他只希望安静做自己的事业,只要家人幸福平安就好。

舒乙是以一个普通的人的视角去研究老舍的,他积极投身文学研究工作,担任政治委员。

在文学造诣上,舒乙甚至一点都不亚于自己的父亲老舍。

舒乙在2000年,针对北京胡同和四合院逐渐消亡的现实趋势,舒乙和其他同事一起呼吁保护北京历史文物。

2002年舒乙还写下数篇京杭大运河的考察实录,呼吁大家保护大运河。

在保护文化遗产期间,舒乙受到了不少质疑声,但是他都不予理会,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工作。

虽然他为人处处随和,不争不抢,但是对于原则性的东西,他一点都不会退让。

总结:

身为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对于父亲的自杀离世十分痛心,但是他放弃了自己的科研事业,转身投入文学研究,真正读懂了解父亲的精神世界,将父亲的文化果实传承下去,让老舍的精神永远流传,仿佛他从未离开这个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