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穿尽红丝几万条 对着月亮穿针引线

时间:13:44:53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8评论:0

七夕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到了今天,这个节日连同诸多往昔风俗一样,离我们渐行渐远。

大家都熟悉牛郎织女的故事,也大多听说过“乞巧”,但是,这个节日独有的浪漫与快乐,那浪漫与快乐里所蕴涵的深意,却已不再那么清楚。

七夕源自浪漫的爱情,但是在古代,这一天是女儿节,又称乞巧节。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七夕乞巧

穿针乞巧

有关七夕乞巧的风俗,最早晋朝葛洪的《西京杂记》里,已有“汉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的记载。

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喜蛛应巧

对于少女来说,乞巧节亦是一个嬉戏玩耍的节日。

为了乞得巧,人们发明各种各样的游戏。

比如,唐朝时有“喜蛛应巧”,宫女们会在小盒子里放小蜘蛛,第二天再看,谁有蜘蛛结的网最细密、最圆满,便说明得巧了。

乞巧果子

宋元时甚至有专门卖乞巧物品的集市。

姑娘们身着新衣,在月光下摆上时令瓜果,乞求织女赐予自己灵巧的技艺。

从宋代开始,人们还会用糖浆裹上面粉和芝麻,切成长条,炸成金黄,做成一种叫巧果的小点心。

投针验巧

明清时期,人们爱玩“投针验巧”。

就是盛一盆“鸳鸯水”,即白天和夜晚的水混在一起。

从乞巧节前夜开始晾晒,到了第二天,水面上会结有一层薄膜。

七夕中午,姑娘们挨个抛针到水面上。

如果针影变成各种形状,比如花朵云彩、飞禽走兽,说明得了巧。

若只是直直一根,成不了样子,那就是乞巧失败了。

名为比巧实为相亲

比巧活动是乞巧节中的一件大事,比巧的方法一般是在月下比穿针,看谁穿得快。

姑娘们用七根不同颜色的彩线,七根绣花针,谁穿得快,穿得准,谁就最巧。

有些地方的比巧,是比姑娘们的手工制作,各家姑娘把桌子放在自家大门口,摆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巧物。

有绣花的裙、挂、被、枕、手帕和香囊等等,琳琅满目,任人观赏品评。

哪个桌上巧物看的人多、赞赏声不绝,哪个姑娘针线手艺就最巧。

有趣的是,比巧括动,往往也是年轻男女相亲的活动。

哪家姑娘手巧,男青年暗中看定后,就察告父母,托媒人上女方家提亲。

因此,旧时的比巧活动对姑娘来说的确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各地的乞巧怎么过

在杭州、宁波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在山东济南、惠民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

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七夕节是个浪漫的节日,不只是因为它是中国情人节,古老的乞巧节也代表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愿景。

它让人们都能怀一点小天真,相信世间美好的爱恋,相信许的每个愿望都能实现。

这一天,每个人都成了世界上最浪漫的人。

/ 图文素材来源网络

手艺君整理编辑

回顾阅读

团扇,摇曳的不止是风情

国宝“开口”说话强势回归,这一季说什么?

衣襟上的古雅记忆,最美的中国符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