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网络暴力事件 不能被流量绑架

时间:13:32:58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5评论:0

网络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分享观点,交流感情。

但是,网络也有一个阴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利用网络手段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中伤、造谣传播、侵犯隐私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精神伤害甚至生命危险的现象。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令人震惊。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

2020年7月7日,浙江杭州的吴女士在取快递时被隔壁便利店老板郎某偷拍视频,并被造谣“少妇出轨快递小哥”。

郎某和其同伙何某还捏造了吴女士和快递员的微信聊天记录、约会视频和图片,并在微信群内散布。

这些内容被大量转发和评论,引发了网友的围观和谩骂。

吴女士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社会歧视,失去了工作和尊严。

2020年11月16日,河南一名寻亲少年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寻亲信息,并附上了自己的照片。

没想到,这张照片却被一些网民恶意篡改和传播,将少年的脸部涂成黑色,并加上了种族歧视的文字。

少年因此受到了网友的嘲笑和侮辱,心理受到了严重创伤 。

2020年12月25日,上海一名女孩在圣诞节当天给全校同学捐赠了70箱巧克力作为礼物。

没想到,这一善举却引来了一些网民的质疑和诬蔑。

有人在网上散布谣言称女孩是富二代、炫富、拉仇恨等,并对其进行了人身攻击和辱骂。

女孩因此遭受了网友的冷嘲热讽和误解,感到了无奈和委屈 。

2023年5月23日,武汉一名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驾车碾轧致死。

孩子的母亲杨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肇事老师和学校的不满和质疑。

没想到,这一举动却招来了一些网民的网络暴力。

有人在网上对杨女士进行了人身攻击、诽谤中伤、造谣污蔑,甚至对其进行了死亡威胁。

杨女士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最终在6月2日下午从自家24楼跳下,与儿子相随而去 。

这些事件背后,都是一些无良网民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谣言、挑拨对立、发泄情绪、满足虚荣的恶劣行径。

他们不顾事实真相,不考虑后果影响,不尊重他人尊严,不遵守法律规则,只为了一时的快感或者一点的流量,就肆意地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网络暴力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如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等。

受害者往往会遭受网友的围攻、谩骂、嘲讽、威胁等,甚至会被泄露个人信息、被跟踪骚扰、被实施暴力等。

这些都会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创伤,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有些受害者甚至会因为无法承受网络暴力而选择自杀或者报复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其次,网络暴力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和社会风气。

网络暴力使得网络空间变成了一个“丛林法则”的地方,没有道德约束,没有法律制裁,只有弱肉强食,只有恶意攻击。

这样的网络空间不仅不能满足广大网民的正常需求和期待,而且会助长一些不良风气和习惯,如跟风评论、恶意揣测、无端指责等。

这些都会影响网络文明的建设和发展,降低网络素养和道德水平。

治理网络暴力是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管和惩治。

我们应该完善网络暴力的法律定义和认定标准,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平台的自律和管理,对网络暴力信息进行有效地过滤和清理。

网络平台是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被情绪左右。

最后,我们需要提高广大网民的素养和意识,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有效地抵制和反制。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尊重网络公序良俗,遵守网络法律规范,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辱骂、不攻击他人。

总之,网络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伤害了个人的权益和尊严,也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风气。

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更不能纵容或者参与。

我们要用法律、道德、理性、良知等多种手段,共同打击和防范网络暴力,让每一个网民都能在网络空间享受自由、平等、安全、尊重的权利,让网络空间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有力推动者。

#头条周刑##新闻#

猜你喜欢